历史的L蛋,三皇五帝大猜想

纵横百科 46 0

历史的L蛋,三皇五帝大猜想

  何为L蛋?有了L蛋,一扯,便成了扯蛋。是为序。

  大约7万5千年左右,苏门答腊岛的超级火山爆发,全球古人类几近灭绝,仅东非为数不多的古人类幸存了下来。

  大约5万年前,来自东非的古人类,经中东进入后世所称中国境内。以当时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她们所能居住的最佳地区,无疑正是那些既可捕鱼,又可打猎,且可穴居的山河相交地区。他们最先居住的区域,可能正黄河上游的内蒙古河套地区(考古发现之河套人)。然后,一部分逐渐向黄河中下游迁徙(考古发现之丁村人)。另一部分则又循汉水进入长江流域的三峡地区,再分为两部。其中一部沿长江向下游迁徙到洞庭湖地区(考古发现之烏鴉山人),另一部则沿长江向上游经沱江迁徙到四川(考古发现之资阳人)。

  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古人类的一部分,经冰河晚期太平洋北部冰封的岛链,进入了美洲,成为了后来的玛雅人。

  大约1.2万年前,一个生活在湖南北部的部族(史称燧人氏,所谓三皇并非个体首领,实为氏族部落)发明了钻木取火,让火种不再受制于雷火,无论御寒、避兽、烤食,都变得更加了容易,这极大地提高古人类的生存能力。后来,燧人氏发现火这种东西,就算给了别人,自己也不会少,这可自己去狞猎或是抢别人的猎物简单多了。于是,便拿火种与邻近部族交易食物。交换的地域越来越广,便受到了越来越多部族的共同尊崇,松散的部落联盟也就第一次在中国大地形成了。其影响(实非统治)范围大致南至湖南北部,北至河南大部。这便是中国文献模糊记载之始。

  大约公元前8000年左右,一个经过几百年总结出“八卦”,并发明了结网而渔,结网而猎的部族(史称伏羲氏),逐渐强大起来。再加上燧人氏开始时为轻松获得更多食物,尽力保守着钻木取火的秘密。但最后,还是被所有人部族学会了。于是,燧人氏渐渐失去了维系部落联盟体的砝码,最终被伏羲氏所取代。伏羲氏成为部族联盟主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有了姓,伏羲氏之首领自命为风之子,以风为姓。有了姓,族群便有了区别。

  穴居时代后期,由于人口的增长(虽缓慢,但仍在增长),临近江河的山洞变成了部落之间争斗的重要资源。于是,一些在争斗中被赶出山洞的古人类,逐渐发明了巢居。巢居的发明,令越来越多的部族迁移到了平原。

  大约公元前6000年前,在伏羲氏时代的后期,一支居住洞庭湖地区的部族,得益于江汉平原的地理环境,最先进入了农耕文明的早期,这就是彭头山文化。农耕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古人的食物种类,也让食物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人口一增长,就需要更多的土地。于是,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在此之前,部落间虽有争斗,但基本上都不会夺地灭族,其规模和惨烈程度都远非为夺地而产生的战争。虽说那时地广人稀,但因水利未兴,最适宜耕种的,显然只是那些河边湖边的土地。再加上,还有大量的地方未被发现未被开垦。所以,适宜耕种的土地,同今天一样同样是极其稀缺的资源。

  这一时期,吃饱了的彭头山人开始了向邻近部落的征伐。由征伐之始,也就开始了各部族大规模的相互融合。农时耕种,闲时征伐,就成了彭头山先民们生活的主旋律,这也是后来商鞅“耕战”政策的雏形。

  为拓展土地,彭头山先民的一部沿长江向下游迁徙,最后来到了长江三角洲的浙江余姚,这就是河姆渡人。另一支在10000年前(甚至2万年前)便进入三峡地区的古人类,这一时期也进入了楠木园文化时期。

  河姆渡先民的一部后又迁往巢湖地区,因当地原住民仍以穴居为主要居住形式,为与其区别,便自命为有巢氏,并形成了凌家滩文化。后因洪水影响,又再向上游迁徙到太湖地区,形成了后来炎帝时代的良渚文化。

  河姆渡先民的另一部则向北迁徙到河南地区,后一部分又再迁徙到山东地区,与北方部落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进一步发展,便逐步形成了后来的龙山文化。这一支便是日后殷商的先人。

  彭头山先民的另一部则沿汉水流域向北迁徙,历经近1000年,才逐渐到达了陕西南部,并再由陕西沿黄河向下游征伐,到达了山西、河南地区。这就是史称的神农氏,其所创造的主流文化即仰韶文化。

  神农氏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遍吞百草,发现了医药,开始了原始的医疗。并且,农业发展也逐步领先于他们长江下游的同族后代,故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部族。

  大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神农氏取代了伏羲氏成为了部落联盟盟主,中原范围内的部族也基本都进入了农耕社会。且经过多年征战,相当多的战败部落族人沦为了神农氏的奴隶,阶级由此也就产生了。所以,神农氏时代实际已由原始的氏族社会逐步进入到了奴隶社会。

  神农氏时代后期,三峡地区的古人也进入了大溪文化时期。

  大约公元前3100年,一场旷世大洪水的来临,这就是世界各地古文明均有相关神话传说的史前洪荒时期。那时,整个中原地区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神农氏治水无方,极大地削弱了自己做为霸主的威望。神农氏这时的首领姓姜名炎,便是神农氏的末代首领,史称“炎帝”。虽为后人称为“帝”,但实为首领,并不可能有帝之实。

  同一时期,有巢氏迁到河南的一支,改称有熊氏。因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逐渐强大起来。首先征服了河南、河北的众多部落。

  有熊氏发展到姜炎时代,出了一个首领姓姬名黄,史称黄帝。黄帝利用本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军事化革命。于是,黄帝与炎帝多年相互征伐,最后在山西运城解池附近发生史前第一场见于文献记载的战争,史称“阪泉之战”。姜炎战败被俘,神农氏被有熊氏取代,称霸之后,有熊氏首领部族又改称轩辕氏,中国进入黄帝时代。黄帝作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匹配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中国第一个真正的酋邦联盟体建立。

  这一时期,原为河姆渡人创造的文字雏形为黄帝所用,逐步发展出了原始文字。

  与此同时,西南方向的巴部落(有考古发现之香炉石遗址为证)和蜀部落(有考古发现之宝墩遗址为证)也逐渐强大起来。但因秦岭与中原阻绝,固并未参与到黄帝与炎帝间的相互杀戮。

  神农氏被破后,遗民逃到山东一带,在蚩尤的带领下,逐渐统一了东部九个相对落后的部落,史称九黎部落。于是,蚩尤带领九黎部落向黄帝发起了复仇之战。蚩尤凶悍,初时黄帝败多胜少,故蚩尤为后人尊为战神。最后,黄帝以炎帝为人质,与蚩尤战于河北涿鹿,蚩尤战败,为应龙杀死。九黎部落遗民一部分南逃至湖南一带,史称“三苗”,另一部分则东逃至山东沿海一带,仍称“九黎”。

  炎帝、蚩尤同属神农氏,黄帝所在的有熊氏亦始出神农氏。故中国大多数民族的今人,全出自神农氏。而炎帝在黄帝之前,故才称“炎黄子孙”,而非“黄炎子孙”。若无先后,断无败者居前的道理的。

  大约公元前2800年,与轩辕氏王族同宗的另一支姬姓部落崛起,打着“尊黄”的旗号夺了轩辕氏王族的统治,称高阳氏。高阳氏统治300年,期间出了一个比较有作为的首领名叫颛顼。颛顼禁绝巫教,逼令顺从黄帝的教化,并不断向南逃的蚩尤后裔征战,最终将蚩尤后裔赶至贵州,成为当今苗族先祖。同时,亦不断向东逃的的蚩尤后裔征战,最终令他们中的一部分遁海逃至日本。这也是现今众多日本人到贵州苗寨寻根的历史原因,因为他们同属蚩尤或九黎部落的后裔。

  高阳氏统治后期,盟主地位并曾一度旁落。一个来自东南方向的部族(疑为有巢氏后裔,良渚文化的传承者),向高阳氏发起了挑战,其首领史称“共工”。共工部族文化先进,尤其是玉器、陶器的制作工艺首屈一指。于是,中原各部落均改尊共工部族。

  后来,姬姓族人中又出了一个叫俊的人,史称“帝喾”。其以春秋后期越国勾践之志,发愤图强,使部落再次强盛起来。然后,便向共工部落发起了战争。儒家经典将帝喾描述成一个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关注民间疾苦的首领。但实际情况却是,在向共工征伐的过程,其手下一个将领打了一次败仗就被他砍了头。由于姬俊的铁血,再加上共工部族虽文化先进,武力却一般。最后,共工被姬俊打败。姬俊夺过霸主地位之后,其王族改称高辛氏。

  黄帝始自有熊氏,改称轩辕氏。颛顼、帝喾与黄帝同姓姬,则分别另改称高阳氏和高辛氏。原为上古王族掌权后,便有后裔独立成氏的习惯,以示与其他族群的区别。这表明当时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等级的背后必然就是特权,如无特权,等级便失去了根本意义。

  高辛氏统治又300后,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夺嫡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宫庭政变。高辛氏最后一位首领叫挈,尧是他的胞弟。据说尧是私生子,长相又极丑陋,从小被父抛弃,在一个叫唐(今河北唐县)的地方长大。尧虽出身王族,但从小孤苦伶仃,受尽人间疾苦。故长大后德行过人,受人尊敬,被推选为唐部落首领。尧依其德行,后来又制服了一个叫陶的部落。请注意,尧是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不是受人禅让的。虽同为和平过渡,但性质却有根本区别。这就象美国总统,从来就没有说自己不做,让给别人的。下台的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改选 ,要么被弹劾。

  大约公元前2200年,姬挈才做了天下共主9年,在尧的鼓动下,联盟各部落纷纷叛乱。尧假意帮助家兄,带兵进入都城,却随即对姬挈进行了逼宫,姬挈只好将联盟霸主之位让给了尧,尧保留了挈的领地和部落首领的身份。尧成为天下共主后,立即改称陶唐氏,并对宫庭政变消息进行了封锁,严禁民间谈论此段史实。后来,儒家为支持一家之言,被生生地把尧塑造成了德行天下的至贤至圣之人。

  自唐尧起,又有虞舜和夏禹。尧舜禹三人应为差不多同时代的人,而唐尧最为年长,夏禹又比虞舜年长,虞舜实最为年轻。这一时期差不多就是考古发现石家河文化时期,其鲜明的特点就是铜的出现。这说明之后不久,铜将被用于兵器。铜兵器的运用,无疑将令战争更加的惨烈,更加的血腥。

  史书上讲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禹本来也要禅位于伯益的,且大禹治水有旷世之功,这全是扯蛋。首先,以4000年前的技术能力,以13年之功就可治天下之水,包括河洛江淮。不是痴人说梦,便是视后人为弱智。其次,禅让之说,看看后世之王莽、曹丕、武则天,就知道这事有多么的不靠谱。如果天下共主之位是可以让的,就不会有炎黄阪泉之战,更不会有蚩尤的复仇之战。

  前文我们已经说到,自黄帝之前,中国便已逐步进入阶级社会。事实上,自黄帝至夏朝建立,这1000年就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只是早期的奴隶是部落公有,后来才逐渐被特权阶层私有。有了特权,谁又会自愿放弃,这才是人性。不然,何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几位著名的盟主均本姓姬?几个老儿又有何必要不约而同地一夺位就独立成氏?

  而真正的史实可能是:尧舜禹时期,大战过十,小战过百,内乱不已。其间近100年,实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乱世,堪比后世之战国、三国。几千年的部落联盟,要变成家天下,这个变革不可谓不大。这么大的变革,怎么可能通过禅让而最终实现?战国时期,就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宗法社会变革的过渡时期,为此中原大地付出了几百年相互征战的代价。

  姓伊的舜,做为外族有虞氏的首领,也是一个私生子,身材矮小,但却精明强干。出身的低贱让其性格坚韧,勤劳俭朴,且富有志向。10多岁时,舜就只身来到当时的边远地带山东济南(此时被称为东夷)。并带来了先进的耕种、捕捞、制陶,以及治水技术,以此教化当地原住民,逐渐成为这一地区某部落的首领。舜成为首领后,继续励精图治,逐渐统一了东夷部落。

  舜有了本钱后,便提出要娶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尧本就被内部不稳弄得焦头烂额,只得含侮签应了舜的要求,将二女嫁与舜。但雄才大略的舜,显然并不会因此而满足。二十年后,舜还是发动了与尧的战争,战争持续了很多年。在战争中,舜的几个儿子也都被舜俘虏了。尧最终战败,被舜囚禁。因念二女之情,舜始终没有杀尧,尧被囚20多年后才老死。二女亦感念舜的情份,始终跟随舜,直至舜后被夏禹流放至苍梧之地。舜一成为天下共主,立即流放了尧的所有重臣,并杀死了禹的老父亲。流放之臣分别被流放到四极之地,免去了他们再次拉帮结伙之忧。什么叫四极之地,就是东南西北远得不能再远的地方。若真为禅让,又有何必要非要将尧之重臣尽数流放?

  舜大肆清除异己之时,禹逃到了西羌之地,改姓姒,隐忍多年。同舜一样,因带去了中原的耕种、捕捞、制陶技术。并且,那时中原水患虽基本平息,但岷江上游则仍常为洪水所患,夏禹从中原也带来了治水的知识。因此,后被推选为西羌首领(此时,夏禹已年届50岁)。夏禹至今仍为四川西部的羌人常年祭祀。

  于是,夏禹带领西羌人,向舜发起了战争。战争仍然持续了很多年,最后舜战败。其子丹朱投降,被软禁于商均。舜被流放于苍梧,含恨死于今湖南境内。娥皇、女英二女颇为不忿,泣血成泪,泪溅青竹,最后死于洞庭湖一孤岛上。如若真是禅让,又何来湘妃哭竹之说?故孔子或许是中国第一个篡史之人,儒家所辑之史,是万不可全信的。就算是儒家代表人之荀子,也对孔子所辑之史有所否定。

  夏禹在位期间,很多部落并未臣服,如江苏的防风氏首领,就被他砍了脑袋。又有陕西的有扈氏,又与其了发生了著名的甘之战,最后亦被其打败。再有南方的三苗,再次进犯,同样被其打败。由此,为彻底削弱各部落的武力,夏禹索性收缴了各部落的兵器,铸成了九鼎,分别对应九州。而当时夏禹实际控制的区域,不及后世所称九州之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夏禹还将制定的严苛律令刻于九鼎,开始了集权化的铁血统治。与此同时,夏禹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从此,部落联邦制消亡,封建制确立。直至赢政统一中国,封建社会消亡,进入宗法社会。中国后世直至清,均非马克思所说的封建社会,权以“宗法社会”称之。

  夏禹在巩固其统治后,因年事已高,很快死去。跟随夏禹多年征战的儿子夏启继承了王位,又激起各地的反抗。其中一个叫皋陶的,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但还是被夏禹打败,郁郁而死。其后又有一个叫伯益的,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战争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夏启最后利用兵器的优势,打败了伯益,伯益战死。至此,各部落再无力反抗。于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家天下由此开启,史称夏朝,定都现河南偃师二里头(考古发现之二里头遗址)。但夏启继位不到10年,便又死去。夏启一死,姒家就很快被东夷部落夺了王权。直到少康中兴,姒家才又夺回了王权。

  近期对历史颇感兴趣,也阅览了几本书。对儒家三皇五帝之说,始觉不以为然。且趁中秋假日,搜罗了些资料。便有此文,权做猜想。是为跋。

  

标签: 三皇五帝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