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百万死秦孤,唯其能雪耻?同前两天写的徐福相比,这赵高可是个大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排奸臣的话,除了秦桧,大概下面就是他了,没有他,秦朝肯定不会二世而亡,至少普通百姓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赵高的破坏力要远大于秦桧,秦桧只是替皇帝做了一些想做的事,就是俗话说的“白手套”,皇帝说罢官就罢官,说杀他小命立马就木有了,比起前辈赵高的一手遮天,把皇帝都逼杀了,秦桧怕是连小巫都算不上。
要说对这样一个人都能赞颂的话,那肯定是脑袋出了毛病,但是,这个世界上啥奇怪的事都能发生,还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赞美赵高。
“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
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屈大均写的一首诗,诗意很明显,就是说像靠张良这样的人想把秦王朝推翻是徒劳的,只有赵高才能推翻秦朝,一报秦国灭赵的家仇国恨,在他眼中,赵高是一位隐忍又智慧的旷世英雄。
这首诗是将赵高定位于赵国王室后裔的基础上,这是来源于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的考证,而他的资料来源,又是根据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本来就是“一家之言”,其中类似于小说的文学性描述多多,个人主观的情感好恶参杂其中,故而被鲁迅先生称为“无韵之离骚”,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考订的《史记索隐》,可信度能有几何,怕也是一个让人猜疑的地方。
不过,现在对赵高是赵国公子的说法被普遍接受,但他一家是如何来到秦国的,原因不得而知,其母亲因触犯秦律而致残,并在“隐宫”做苦力,而赵高及兄弟都跟随着母亲,吃了很多的苦,史书记载为“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但这其中有着很多的疑团,既然是贵族出身,如何没有父亲的一点信息?赵家兄弟都随母亲在隐宫,是生在那里还是生活在那里?生在那里不太可能,因为那是囚禁犯人做苦力的地方,不会提供男女鱼水之欢之地,而没有特赦或战功是不可能离开的,那赵高是如何离开这囚禁之地进入皇宫的呢?
这也随之带来了另一个谜团,一直都以为赵高是宦官,也就是阉人,这都是那个“隐宫”惹来的,因为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多,其中也有男人身体最特征部分残缺的的意思,所以,大家都觉得赵高就是个宦官。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源自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记载:即“赵高乃宦人,有宦籍。”但是,秦时的“宦”并不是特指太监,,而是指在宫中内廷任职之人,“宦籍”则是指登记在册,可以出入宫禁的人员,所以,以此认定赵高是太监是不合适的。
两者,史书中并无一字说他是阉人,何况他还有个女儿,但也有人说是养女,这也很难弄得清楚,但我相信赵高不是宦官,是人们对“隐宫”一词的误读,不过,不重要。
按照《史记索引》的说法,赵高为了复仇而自宫,并努力学习法律,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成为胡亥的法律老师;而且,他的“御术”很高超,七弄八搞的,竟成为秦始皇的司机兼机要秘书,还掌管着皇帝的玉玺。
及秦始皇死后,赵高伙同胡亥和李斯,假诏逼杀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兄弟,最后是控制胡亥,把控朝政,终于将秦王朝带向了灭亡之路,复仇成功。
如果此事为真,那么可以说赵高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自宫为勇,苦读显智,隐忍十数年,坚忍不拔,最终获得成功,不知要甩那卧薪尝胆的勾践多少条街了。
其实我觉得,赵高乱秦同复仇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就是一个妄人,一个不顾一切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妄人,阴险毒辣又残暴无比,是史上难得一见的坏人。
他引诱拉拢李斯为其所用,最终将其腰斩而夺得相位;他危言耸听,唆使胡亥对皇室子弟大开杀戒,将兄弟姐妹诛杀殆尽;他指鹿为马,阻断言路,使君臣噤若寒蝉,皆臣服其淫威之下,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依然我行我素,逼章邯退无可退,只好投降项羽,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这所有的一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够做得出来的,特别是在起义军逼进咸阳之时,他逼杀了胡亥,还想自立为帝,但他也知道君臣不服,遂立了扶苏之子为帝。
这其中也有点小疑问,即赵高是否是为了当皇帝而杀胡亥,我总觉得不太可能,刘邦马上就要打进来了,他也不能改变王朝覆灭的局势,在这个时候去当这皇帝,必死无疑,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认为,赵高是因为胡亥知道了当今局势的真实情况,作为名义上的皇帝,在这乱局这下,要杀赵高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所以,他便先下手为强,一是可投降邀功,二是感觉立表面看来听话的子婴对自己更为有利,至于当皇帝,应该不太可能。
但是,他也太自以为是了,胡亥是个政治白痴不假,但从赵高立子婴为帝,也是玩火自焚,你逼死了他的父亲扶苏,却立其子为帝,这离白痴也不远了。
果然,子婴上位六天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赵高诛杀并灭其三族,但是,不久后,随着刘邦入咸阳,秦国灭亡。
按说,如果算上子婴,秦王朝应该有三世,但子婴上位时,全国的形势已经糜烂,亡国只是时间问题,子婴在位只有46天,而后人为了加重秦速亡的概念,一致以“二世而亡”称之,倒也说得过去。
现在有个说法是,如果没有赵高乱政,秦国会不会灭亡?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没有赵高,依着秦朝滥用民力,激起民变是迟早之事,没有陈胜有张胜,没有项羽有张羽,时间总是而已。
对赵高的评价早有定论,极品坏人一枚,这个历朝历代几乎是众口一词,虽然偶尔出现点异音,倒也正常。
坏人虽是坏人,但赵高是个很有本事之人是肯定的,他从一个类似于奴隶出身之人,一步步地走向了权力的最高峰,没有超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
首先,他精通秦律,在那个时代,能读书之人是少之又少,而且,不是有钱人就有书读的,商人是没有资格读书的,赵高是嬴姓,与秦皇室是同宗,按说是有条件读书的。
但他生长的“隐宫”,又是不可能读书的,这个矛盾点很突出,赵高是如何读到书的,这个谁也不知道,也是个谜团了。
博览群书,精通法律,文学造诣高,而且还写得一笔好字,“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这些都说明赵高的文才相当之高;更让人称奇的是,他的驾驭术高超,在当时堪称一流,所以,被秦始皇选为“司机”,给皇帝开车。
可别小看这“司机”的技术含金量,皇帝的马车是六匹马,所谓“天子驾六”,非高超技术不得御,那是要长期训练,加上健硕的体格方能成才,如同现在的飞机试飞员一样,那是用黄金堆出来的人才。
同他何以能读到书一样,他这驾御技术是如何学的,又是如何走近皇帝身边并被重用的,这一切都无人知道。
要说秦始皇重用赵高,也有些勉强,他只是秦朝皇家车队的队长,皇子胡亥的法律老师,当然,也有人说是私下教,看来这胡亥还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如果假以时日走正道,也许还是个好皇帝。
赵高还担负着保管玉玺和诏书,但无论如何都只是一个辅臣,远达不到重臣的地位,秦始皇重用的是李斯、蒙氏兄弟及冯去疾等人;而胡亥是秦始皇23个儿子中的一位,要说继皇位,按正常来说,他是根本没有一点希望的。
他是在秦始皇在沙丘暴亡后,勾结胡亥,拉拢李斯发动政变后,才进入最高权力中心的,所以,重用他的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胡亥。
沙丘政变的始作俑者是赵高,他与蒙氏兄弟早有结怨,而公子扶苏同二人关系很好,此时,扶苏正在蒙恬军中,一旦扶苏上位,赵高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这应该是赵高当时的实际想法,至于后来的祸国乱政,阴谋篡权夺位当是后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丘政变于赵高,实则是一场为求自保的绝地反击。
到此为止的赵高似乎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所为之事还是能被人理解的,但是,以此为界,后来的他就出格得太过了,人品中潜在的劣质,伴着他权力的膨胀,愈发的肆无忌惮,最终将大秦王朝弄得个灰飞烟灭,他也成为历史上的千古罪人。
赵高的出现,只是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并不能将秦覆灭的罪过一股脑儿的算在赵高的头上,而赵高为复仇而祸乱秦国的说法,也是臆测,他只是抓住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走向了权力的顶峰,而后来的胡作非为,也使自己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无论怎么说,赵高都是中国历史上铁板钉钉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这是谁也翻不了案的。
标签: 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