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开创《鹅毛诗》的唐国明是这样一个被魔鬼父亲打出来的贵族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唐国明的《鹅毛诗》一书即将印刷出厂)
(本文作者唐国明)
(想要这书的可以到唐国明的博客或唐国明自媒体号去找联系要的方式)
唐国明:被魔鬼父亲打出来的贵族
当有人说我除了写作,什么也干不了;当有人说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闭门造车时,我几乎连大肠也笑出来了。我长大后,我母亲常跟我说,我们三姊妹,我小时候最苦,一岁多就断奶了,脸色苍白,两岁时还不能独立走路,三岁时会走路了,四岁就随姐姐上山打猪草,下田帮大人干田里的活了。父母要去挣工分,姐姐带着我去上完学,就得回家干完其他的事。比如煮潲喂猪。在1978年以前,自家喂的猪不是属于自家的,是属于公家的,叫什么“统购猪”,由镇上食品站来人宰杀,宰杀后究竟给家里多少好处,好像没给什么,到底给了什么好处,我至今也没弄明白。只记得被姐姐与母亲起早贪黑喂大的猪就那样被一群山外来的人杀死去毛破肚,分成块地背走了。
在我14岁前,父亲在我心里如一个魔鬼,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我们用那里土话说的“阶级上”,也就是屋门口的平地里的磨刀石上嚯嚯磨刀,磨镰刀、斧头、柴刀。一边大喊大叫着我与姐姐妹妹的名字,嘴里恶声恶气地骂着:“还不快起来,懒死懒装。”甚至还骂出意思为“不想吃饭了”的土话。我们只得在他惊天动地打雷似地叫骂声中起来。在母亲还没做好早饭前,先去田里或田埂边不是打猪草,就是割牛草。我五、六岁时,跟背上背着三岁的妹妹、手上提着篮子的姐姐去离家比较近的梯田上忙碌。要是篮子填满了猪草,回到家,父亲就骂:“挑一篮子草也去半天,是不是偷懒玩耍去了。”要是竹篮子未填满,回去父亲一见,父亲一手拉着我,一手拿着耕田赶牛用的长竹枝,朝我身上屁股一顿猛打猛抽。边抽边骂道:“我叫你不勤快,我叫你偷懒,我叫你不学好……”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烈火一阵又一阵从我的皮肤烧过那样疼。几岁的小孩没处求告,只有嘴里喊着“妈妈”哭。父亲打累了,还不准我们哭,还坐在那扬着长竹枝威吓道:“再哭,再抽一顿。”
我与姐姐无数次尝过烈火烧过皮肤的痛打后,又得低头去打猪草割牛草、砍柴,重复的劳作。父母除了上工,父亲也得大清早去给牛割两捆比他身体还大几倍的牛草用一根粗竹杠一闪一闪地挑回来。其时觉得父亲即是打骂我们的魔鬼,又是一个大力士。
由于我们县当年的支柱产业就是一个国营造纸厂。造纸的原料就是从竹笋长到立夏前就要砍倒,然后砍成约5尺长一段的竹筒子,再破成三个手指宽,成一块块的竹料片,放在当阳地方摊成一排排地晒成金黄色然后捆成捆,每两捆用一根竹杠的两头扦着,朝天一端用一竹篾的两头分别扎在两捆竹料的上端捆蔑上,将两捆的头连起来固定起来,免得人在两捆竹料间用肩膀肩起竹杠,挑着两捆竹料,在竹杠两头一闪一闪闪动时,两捆竹料朝天一端朝竹杠两端滑去。
记得从我出生至我家粮食解决温饱的1980之前后,家里总是缺粮少饭,青黄不接的。能意外吃顿面条都是人间至味了,所以一到青黄不接,在大集体,一到冬天,村里为了让耕牛好好过冬,村里就每天给耕牛分发稀饭。那稀饭分发下来,不只我家,其他家也一样,不是给牛吃了,而是人吃了。吃了牛应该吃的稀饭,人吃完稀饭后,父亲就带着我们踩着大雪,冻得两脸发红发青,鼻涕如一根赶不走的虫子,挂在鼻子下,一双小手又红又肿,皮肤被寒风吹裂出血结满了痂子。走到竹林里,用刀砍断被雪压到地面长满了青竹叶的竹尾,拖回家扔到牛栏里给牛吃了,牛就能把百叶肚翻过来,它们也就能度过屋檐下有又大又长快接近地上的冻吊子的冬天了。
那时,我们只觉得冬天就是这个样子,穿着寒风吹透的烂棉衣,穿一条薄薄的打满补丁的单裤,好奇地看着冻天冻地的雪世界,欢快得如山顶下山坡的鸟儿,沉醉在自己的王国里。青黄不接的夏秋一来,父母天一亮就起来做完饭吃后,再用“把缸”装上午饭,就各挑着两捆又大又粗的竹料从山里出发,下陡如天梯的陡坡8里,再走马路10多里到镇上料站,换成钱,买了谷米再挑回来填饱我们饿得哇哇叫的肚子。
我直到12岁,第一次开始跟他们挑着两捆小的竹料,下8里陡坡时,每移动一步,脚有点抖得厉害,竹杠在肩上压得肉如刀在割一样痛,每走一步,就如同刀割了一下。心脏如鼓在被什么密集地咚咚地敲着,脸上身上的汗如泉水一样往外冒。父母走出我的视线后,父亲就放下他的竹料,回来接我替我挑一段,直挑到马路上才轻松了。马路上的灰尘几乎淹没了我的脚,拖拉机一过就会扬起老高的灰土。一些去赶集的大人,动了怜悯之心,给我一肩挑到镇里,嘴里不断骂我父母,一个儿子,看得这么轻,也舍得他吃这个苦。又说我太老实了,要是他们的儿子早跑得不见了,还挑这个。父亲说,哪怕半个儿子,也要锻炼一下,人就是要勤劳,知艰苦,要不就不会好好念书,不知道想着怎么离开这个鬼地方。挑了几次后,我也慢慢适应了山路,也能挑着自己能挑的重量极限的竹料去跟着父母赶集、送竹料了。
没上学前,就是我8岁前,青黄不接的日子一来,姐姐每天带着我们忙完父母交待的所有关于“草”的劳动任务,就跟着我两眼汪汪地望着屋门前那条通向山外的路。即使父亲是当时打骂我们的魔鬼,但一到黄昏来临我们就盼望到镇里料站送竹料的他与母亲早点归来。他们就好像我们山里黑夜的灯,如果生活里没了他们,就觉得生活进入了没有光明的黑夜山林。
每到砍竹料的年月,一大家子一大早吃完饭,就去了竹林里,父亲把该砍的影响竹林疏密的嫩竹子砍倒后,再拖到当阳的地方,母亲将竹子一节节地砍断,父亲一块块地破开,姐姐要不将破成一块一块的竹料搭在先已架好的架子上或成排地摊在地上,我在中间负责搬运。妹妹还小,在旁边一下嘻嘻哈哈地玩,一下哇哇地哭,三伏天的阳光如火一样在大地上烧着,我们一家就这样劳作到太阳快下山,再每人背一捆竹料回家。我还是5、6岁,父亲也要我背一节重8到10多斤的竹料,姐姐除背着妹妹,也要背一小捆竹料片。由于背上背了一个人,一肩背累了是不能直接换到另一肩的,要放下来,再用另一肩背。魔鬼一样的父亲,明知道我们力气的极限,他要我们背超出我们力气极限的东西,还说什么力气是练出来的,山里人就得靠力气吃饭,这就是命,要想逃出这命,就拼命念书出去。
除了竹料,山里还有杉木或冬天用杂木烧出木炭去山外买了换钱,这就是那时一家山里人的唯一经济来源。喂猪卖的话,山里人老实,猪喂一年长不到200多斤,加上粮食与打猪草煮潲的柴火,几乎是倒贴给人家。说得恰当点,几乎是把猪肉白送给人吃了,还得每斤倒贴人民币若干给了那些能买猪肉吃的人。所以山里人的粮食能填饱肚子后,猪鸡鸭羊牛粮食蔬菜几乎不用来交易,都是自给自足,只花钱从山外购进自己缺乏的物质。
在县造纸厂没倒闭之前,竹料是山里人唯一的经济支柱。冬天可挖冬笋卖,春夏就砍竹料卖。山里人看似不花什么钱,但钱是他们的命。那时,一般的山里人很少去医院,一生病感冒都是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自救,自救不了了,就倒床等死了之。大多数因为穷,出不起治病的钱。
我们三姊妹,在父亲魔鬼式的打骂与叫唤里一边上学一边劳作。姐姐在山里这种残酷的靠力气维持与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里熬到16岁,在一场以中暑为起因的几个小时内喝了“几袖”也就是竹制的几筒凉山泉井水后,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世界。面对日夜劳作劳作,劳动劳动,超出人自身能承受的体力地扛、背、挑的世界,尤其说她死了,不如说她被这个残酷的世界踢出局了。这个残酷的山里世界只认能生存下去的强者,她不再想做这样苦的强者,去天上做神仙去了。
姐姐离开世界后,我开始重新面对这个世界。姐姐死时,我已12岁,面对母亲失去姐姐悲痛的眼泪,我从镇里放暑假回家不见了姐姐后,我撕心裂肺地背着不让我哭的父亲偷偷哭了一顿后,我开始思索怎样逃离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魔鬼生活。在父亲魔鬼一样地叫声与打骂声里我忍受到14岁,在一个夜晚,在电视机前父亲打我耳光时,我似乎突然血液上涌。在镇里上学,为了保护好自己吃饭的餐票与带去吃一个星期装在罐头壶里的菜,为保护自己安全受教育的权力,我为卫护自己与人打架,再为卫护山里的同学与人打,越打越勇越出名后,身边也跟了一帮“哥们兄弟”,自然也成了“老大”。连那时镇里的社会老大,来学校生事,也得过我这关。
那晚,父亲再打我一耳光时,我推了他一把,他大我两三倍的身子骨,差点被我推倒在地,父亲感受到了我瘦瘦身体里的力量,妹妹坐在旁边,见形势不对,已在镇里上学的她也知道我打架打得山外人都怕了的,就在中间拦着再想来揍我的父亲。父亲见我手抓着凳子,就坐在椅子上吼道:“真是教出徒弟打师傅了。”说完沉默了很久,很少抽烟的父亲,然后点了支烟抽起来。望着父亲,其实我也真有说不出的愧疚,想我不必将如山中一只猛虎一样的父亲的气势压下去。那晚我在房里听到父亲与母亲聊了很久,发出长长的叹息。
从此我在我父亲眼里已经是大人了。他想抽烟时若我在身旁也给我一支,我不太抽烟,一般不接他的烟。从那天开始,除了骂我外,再也不动手打我了。再打骂妹妹骂到17岁,妹妹跑到长沙来要来长沙做事时,由于还是1994年,在长沙找个事做很难,我又让其回家去了。以后父亲才停止了打骂我们。
虽然在14岁前被父亲这个魔鬼培养成了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事都能干,什么事都有敢去碰的勇气。但不会去干“坏事”。我曾经上小学三年级时,与村里同学打字牌赢了10多元钱,回去给父亲,结果被他打得屁股疼了几天。所以常长记性,不做坏事。从那时到现在也从没去赌过,也很少干打牌这些无聊的事了。
那时在学校上课开小差看窗外飞过的鹰,被老师用教鞭打手心,手心现在一想起就痛。那是个以打为教育的时代,我的小学老师基本上用教鞭打过调皮的我。
后来,父亲这个为卫护自己的权力爱打架的儿子,到了14岁,捧着《红楼梦》要立志做一个靠文笔吃饭的人,于是为了这个目的,为了读书,有冬笋挖冬笋,有竹料砍了砍竹料,不断随时改进劳作的方式,因为我不想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这些低廉的劳动上。经济宽裕时,包给别人砍,卖给生意人送到山外去。经济一吃紧,我读大学时,曾一个暑假与父亲将10万斤湿竹料砍倒、破开、晒干,然后我提着行李一路跟着生意人运一车一万多斤的干竹料到造纸厂过磅称,然后才将空空的口袋塞满几千元暑假在血汗劳作所获的一半的钱来长沙读书。
回想起从14岁开始一直以“雷打不动、火烧不移”的坚持着梦想直到有点成就的我,都可以说出自于父亲这个魔鬼自然教育的成果。父亲小学都没读完,自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教育方式,连如今的贵族式教育也不能望其项背。对他来说,他的儿子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儿子,但在他打的教育基础上,他的儿子已将自己自为地培养成了一个贵族。虽然很多人会从世俗物质层面上不肯认同,当从精神层面上,你是不须扶墙也得认同的。
(想要这书的可以到唐国明的博客或唐国明自媒体号去找联系要的方式)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
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冷板凳”式的新时代中国追梦精神。
唐国明简介:
唐国明是谁,他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的长沙湖南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湖南中国文人;
一个胸怀“思危奋发、安和天下”中国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唐国明,男,作家、学者、诗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长沙。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写月诗欢乐会”中秋文艺晚会》《逗吧逗把街》《我是站神》《都市夜归人》《钟山说事》《凡人城市.市井发现》《都市晚间》《娱乐急先锋》《夜线》……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2019年5月20日唐国明提出哲学观点:“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
(想要唐国明毛笔字“鹅毛贴”的可以到唐国明的博客或唐国明自媒体号去找联系要的方式)
附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标签: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