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应统计 1100个精彩的历史故事(转载)

纵横百科 88 0

  历史感应统纪

  序

  人在世间,苦多乐少。究其实际,惟苦无乐。苟欲离之,唯有学佛学儒,以成觉悟之道。而欲学佛学儒,必须深信因果,方能切实修学。使于因果不信,甚至拨而无之,则造杀盗淫妄诸恶业,而无忌惮,终必堕失人身,遑论学道,遑论离苦。

  论信因果,必信三世,必信轮回,方可谓为深信。三世因果,有理有事。理深而难明,事显而易见。是以欲明其理,自必先识其事。由事入理,乃能深信不疑。其事其理,载于内典儒经多矣,而史乘所载之事尤多。但以史籍浩繁,会而阅之则不易。彭泽许氏历史感应统纪,辑自二十四史,广博而信实。印光祖师至为称许,并为铸版印行。谓此书可使世人咸知因果报应,丝毫不差。由是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庶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吾师 雪庐老人,承 印祖之教,缘寄台中,弘佛弘儒,悉以因果导入正行。以许氏之书为学者自修必读。又择其中最契时机者,命门人吕子富枝,语译其文,又命江子逸子,择要绘图以附,连载于明伦月刊,广为宣流。终汇成书,梓行淑世。

  师归西至今,已十有六年。目击世风日下,吕子忧之。乃遵昔日师训,汇其语译此书,由台中莲社印行。付梓之顷,嘱为一序。余以同门同志之谊,幸获先读。欣见其问世之后,必能启人信心,以去恶念,以修善行,离苦得乐,实由此起。弘师道,度众生,两皆得之,谨乐为之序尔。

  民纪第二壬午年仲夏上浣庐江徐醒民敬识于台中

  语译历史感应统纪因缘

  回忆当年,在 雪公李老恩师门下,沾沐教诲,恩师经常勉励众学子,对于阐扬圣贤教化,有益世道人心的好书,要多多研读,要推广传扬,不只帮助自己修身进德,也能辅助淑世化俗。

  恩师悯念,世道衰微,人心陷溺,举世滔滔,恣情纵欲,任意造业,无所忌惮,以致天灾人祸,频见降作,世间的乱象,人类的苦难,日趋严重。究其根本原因,皆由现代人,不明圣贤道理,不知因果报应所致,所以当今之世,唯有极力倡导阐扬善恶因缘果报的道理和事实,才能挽救劫运。

  当时恩师极为推崇赞扬许止净居士所编辑的“历史感应统纪”一书,指定列为门下学子自修必读的好书之一。因为此书所收集的感应事迹,皆是历史真人真事,班班可考,具体事实证明:“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以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乃至“造作善恶之业因,必定感召善恶之果报。”等等,这些世出世间警世的道理,的确真实不虚,昭昭不爽。对世道人心,有警醒惕励的作用,对伦常道德,有教化淳厚的功效,值得推广弘传于天下后世,以供世人引以为借镜,使世人有所师法,知所鉴戒。然而此书为文言文,文理精深,现代人往往不习惯阅读,或不易看懂领会,因而不能普及受益于各阶层次的人,岂不可惜?

  当时适逢明伦月刊即将创刊,恩师从“历史感应统纪”中,择取其中善恶因果报应,特别昭彰显著,特别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命富枝译为语体文,使人人易读易解,更嘱江师兄逸子择要绘图,江师兄画艺卓越,构思精妙,描绘历史感应统纪,深刻传神,跃然纸上,不但能引人兴起阅读兴趣,尤能使阅者深入领会文中旨趣。在翻译上,恩师特别指示,以“翻义不翻语”的原则,将感应事实,前因后果,叙述出来。富枝谨遵慈命,于是不揣浅陋,参考有关资料,融会整理翻译,自 1970年十月,明伦○刊号,至1992年十月,明伦二二八期,依序分期刊载。在这期间,承蒙恩师多方指导与鼓励,早期所译故事,皆以人名为题,其后恩师指示,可就每则故事的要旨标题,也可适时表达读后感想,增加阅读效益,将来可以推广流通,期盼能使更多人真实受益—见到修善因,召感福报,有所敬慕而奋勉效法,见到造恶因,召感恶果,知所警惕而改过向善。更愿见闻者,展转传扬劝化,使世人都知因果不爽,懂得趋吉避凶,从此致力于断恶修善,敦伦尽分。人人如此,人心日渐淳善,世道归向敦厚,天灾人祸,自然消弭。人民幸甚!天下幸甚!谨志因缘于此。

  2002年岁次壬午仲夏吕富枝敬述

  历史感应统纪自叙

  太空之中。有无央数三千大千世界。此种种世界胡因而有。则一大感应之幻境也。一世界中。有无央数胎卵湿化十二类生。此种种众生胡因而有。则一大感应之梦影也。众生中而有人类。人类中而有国界。国界中而有历史。此种种又胡因而有。则一大感应之剧本也。嗟乎。吾人在此剧场之中。小之一饮一啄。一言一动。别业之感应也。大之一盛一衰。一治一乱。同分之感应也。上之为帝为王。为贤为圣。善心之感应也。下之为隶为台。为鬼为狱。恶业之感应也。感应之至显。而其本则隐。感应之理至实。而其事或虚。有显者实者。故愚夫愚妇亦能知之。有隐者虚者。故圣人有不能尽知。愚夫愚妇能知。故笃信之士。闻一以知十。果报之来。洞若观火。实平平无足疑讶。圣人有不能知。故狂荡者流。执彼以非此。果报之来。乃大出乎意计之外。然而天下万变者事也。不变者理也。执不变之理。以断万变之事。则万变者终归一实。况载在编者。固亘古彻今。彰彰在人耳目也。于此而犹偏执己见。莽莽荡荡。拨无因果。信乎末法时代。为善若登天。为恶若坠渊也。余友聂子云台。慨世道陵夷。人心陷溺。疵因果报应为宗教迷人之工具。摧陷不遗余力。邪说诐行。滔滔天下。乃着家言以训子侄。而受观摩之益者。日见增多。诚哉吾人本性好善恶恶。毕竟不昧矣。一日谓余曰。劝善果报之书虽多。而小说家言。不能令人起信。二十四史善恶感应之事极多。彭兰台所辑太。不足餍饫人心。君能为之搜辑乎。余自慨闻道也晚。日暮途穷。然救世为人之心。固耿耿与聂同也。乃不揣固陋。勉承其志。阅一岁有十月而告竣。上自有虞。下迄明代。叙事千有余条。传后加评。上引圣贤言论以明其理。旁采说部纪载以证其事。更为提倡佛教。进以第一义谛。凡二十余万言。其中善者升。恶者降。或于其身。或于其子孙。灿若列星。昭然在目。所谓日可令冷。月可令热。南山可移。此案不动也。夫君子修善。未必儌福。而小人为恶。莫不畏祸。倘人人有畏祸之心。则恶业日减。善念日增。世道人心。不无补益矣。更进而归信佛说。知有为之法。梦幻泡影。虽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而性不可得。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得悟自性。顿证无生。则此书也。亦是瞪目成劳。空花乱坠。等诸梦中说梦而已。然于未证无生以前。切莫误会此语。谓为善恶等报。性不可得。而废弃修持。固当汲汲断恶修善。以期希圣希贤。了生脱死。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

  己巳仲秋彭泽许止净序于沪上佛教净业社

  帝 舜

  帝舜。冀州人。父瞽瞍顽。母嚚。(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友爱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舜。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舜亲戚。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苦音古。粗也。窳音庾。)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瞽瞍尚欲杀之。使涂廪。从下纵火焚廪。舜以两笠自捍而下。又使舜穿井。既深入。瞍与象下土实井。舜从匿空旁出。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六十一。代尧践位。载天子旌旗往朝父。夔夔唯谨如子道。封象为诸侯。在位三十九年。寿百有十岁(五帝本纪)。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是河北省冀县人,他的父亲是非不分,个性顽劣,犹同盲目的人,因此当时人皆称他为瞽瞍。他的生母早逝;父亲再娶后妻,阴狠善,口无忠信之言;生下一子名叫象,性格狂傲,就是舜的弟弟。后母宠爱亲子,仇视舜,常在瞽瞍前谗言生非,因此三人皆有杀害舜的心机。但是舜天性至孝仁厚,对父母顺从适应,不失人子之道;与象相处友爱仁慈;既无过失之事,又乏藉口之辞,虽想杀害,无法实现。然而舜只求常能在侧侍奉,曲尽孝道,则心愿已足。

  舜二十岁时,他的孝行,已传闻各地,三十岁时,尧正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四方群臣,都推荐舜可以当任。于是尧帝先将两个女儿嫁舜为妻,以便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令九个儿子和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的处世和才干。舜婚后住在妫汭(山西永济县首阳山下)行为非常谨慎笃厚,因此尧的两位女儿,不因自己是公主出身就傲视舜及他的亲戚,反而都能克尽妇人之道。舜待人谦和,做事勤恳,到处受人欢迎拥护,在历山(永济县雷首山)耕田,历山居民都割让土地给他耕种;在雷泽(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鱼,雷泽居民都愿让房屋给他居住;在河滨(永济县北部)烧陶器,陶业居民都与他精诚合作,因此河滨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别精细;凡是他住过的地方,都受他的感召,一年后就形成村落,两年之后就形成城邑,三年后便繁荣成为都市。

  虽然如此,可是瞽瞍还想杀害他,有一次叫舜修理米仓,见舜上了仓顶,就从下面放火烧仓,舜赶紧用两个斗笠挟持着身子跳下,才免被害。过后又令舜掘井,等他深入井底时,立刻下土填井,幸而舜从井底旁边洞口逃出,又脱免这次的祸难。  

  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有才干的贤者,深为器重;因此舜五十岁时,即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办理国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拥护;到六十一岁那年正式继承尧而为天子。即位后,戴着天子旌旗回乡省亲,对父母恭敬孝顺,小心谨慎的情况,还是如同昔日为人子时一样;且封弟弟象为诸侯。瞽瞍和象都感化了。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一十岁。

  鲧

  帝尧之时,洪水滔天,尧求能治水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请试之。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视鲧治水无状,殛之于羽山以死。注云:鲧死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夏本纪)

  鲧,是颛顼帝之子;夏禹王之父。性情顽戾,相貌丑恶,时人称他为梼杌,为当时四凶之一。

  尧帝时,洪水氾滥,横流天下,田园湮没,民不聊生,灾害惨重。

  尧帝急于寻求能治水者,四方诸侯之长者举荐鲧担任,尧帝说:“鲧,违逆先王教命,谤訾亲族,不宜任用。”四方诸侯之长者说道:“鲧刚僻劲悍,体粗力壮。适于承当此任,请试用之。”尧帝始命鲧治水。

  鲧受命后,大兴徒役,周城作九仞之堤,不用疏导而用以堵塞洪水。结果,劳民伤财,徒费九年时光不但毫无成效,洪水灾害更是惨巨。

  其时,舜正摄天子政事,巡守行视,见鲧治水无状,百姓遭受其殃,年年剧增。即奏知尧帝,请诛鲧以谢天下,尧帝准奏,下令将鲧处死于山东省蓬莱县东南之羽山。鲧死后其神识化为黄熊(三足鳖)入于山下之羽渊。

  成 汤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及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 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归之者四十六国。即位后。大旱七年。汤祷于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与。 民失职与。宫室崇与。女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昌与。言未已。大雨数千里。(殷本纪并纲鉴) 

  成汤: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乃舜巨契之第十四代后裔。初居于亳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为夏代之诸侯。

  一天,成汤出游野外,看见猎人四面张布猎网,并向天祷告说:“从天空飞降,从地下出现,或四方来的禽兽,全都投入我的网里。”成汤看见这情景,感叹 说:“嘻!猎人这样捉捕,不只手段残酷,而且不久鸟兽必遭剿将绝种,有违背上天好生之德。”因此命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改祝祷说:“愿向左的,快往左 逃,愿向右的,快往右逃,愿上飞的,速往上飞,愿下逃者,速向下逃去。只有命该绝的,才进入我的网中。”

  不久这事传扬天下,四方诸侯,同声赞说:“成汤的仁德实在太大了,竟然普及到禽兽,真是一位仁民爱物,伟大至极的圣贤。”因而归服的诸侯,达四十六国。当时夏桀暴虐,生民涂炭,成汤上应天意,下顺民心,终于放逐夏桀在南巢,就在亳即位,国号为商。

  即位后,闹大旱七年,五谷不收,民不聊生,成汤为民至诚祈祷于桑林之野,并引六事,自己责骂说:“一、我的政治杂乱无节度吗?二、臣民有失职责吗? 三、宫室崇尚奢华吗?四、听用妇言弄权乱政吗?五、天下贿赂的风气盛行吗?六、毁善害能的人昌盛吗?有这些过咎,都是我成汤才德欠缺,领导无方的关系,祈 请上天降罪给我,不要因我的罪过,连累百姓……。”言还没完,感应天心,甘雨沛然而降,下数千里。

  武 丁

  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于冢宰。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险。亦作岩。傅说版筑之处。)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殷本纪) 

  武丁是殷代中兴皇帝—殷高宗。殷代自盘庚中兴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国运又衰微,小乙崩,传位给儿子武丁,他想振兴殷朝,然而朝中没有良好的辅治官,因在父丧丁忧期间,将朝政大权委大宰,自己退藏亮阴(注一),恭敬静想复国兴邦的方法,三年不问政事。

  丧满,求贤之心更加恳切,日夜无间,精诚感通,一天梦上天赐一圣人,名叫说,来辅国政,心中大喜。第二天临朝,观看朝中大臣,都不合梦中所见。因此画了像,命百官到民间查访。

  那时,说正和一群泥水匠在筑墙,被官吏们找到了,带回宫中,武丁见了惊喜的说:“正是梦中所看到的人。”和他谈论治国安邦之道,说应答如流,果然是才 能出众,见识超凡的圣人,武丁非常高兴,自此任用说为宰相,赐姓傅,称傅说,国家的大事,必定和他商议,因此国泰民安。

  “注一”亮阴—天子居丧之庐

  武 乙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后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殷本纪) 

  殷朝自盘庚中兴以后,经过八传,由武乙继承王位。武乙荒唐狂傲,暴戾无道。臣民怨恨,但不敢表露。他甚至想和天一争长短,来炫耀自己。先命人造一偶像 当作天神,以能分胜负的游戏,和天神一决胜败,派一人代表天神,结果天神不能获胜,便认为天神无能,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

  又令左右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满地才罢手,自夸为射杀天神。

  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之间打猎,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作,终遭暴雷震击而死。武乙在位不过四年而已。

  帝 纣

  帝纣。资辨捷疾。材力过人。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惟妲己之言是听。厚税赋。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慢于鬼 神。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相逐其间。百姓怨望。纣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比干强谏。怒剖其心。周武王。遂率诸侯伐纣。纣兵败。走入鹿台。衣宝玉 衣。赴火而死。武王斩纣头。悬之白旗。(殷本纪)

  帝纣为殷朝最末代的帝王,名受辛,字受德。天资聪明,辩论敏捷,才能出众,体力过人。然而嗜酒好色,暴虐无道。朝中大臣所有劝谏,他总以巧辩拒绝,尽量掩饰自己的过失。

  登位八年,讨伐有苏氏,获得绝色美女妲己,选入宫中为妃,宠爱无比,终日迷恋。不理朝政,不纳忠言,而妲己的话,却句句都听。于是命乐师作色情音乐, 演淫荡歌舞,又为了要集天下财富于一身,建筑宽三里,高千尺的鹿台,以美玉作宫室,用宝玉为宫门,集金银玛瑙珍珠为装饰。加重百姓赋税,搜括人民财宝,使 鹿台钱财满积,使钜桥堆满谷米,以供皇室挥霍。又在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建筑沙丘台,聚集天下闻名的歌舞戏剧。轻慢鬼神。心无忌惮,以美酒作池,悬吊肉类成 林,使青年男女裸体追逐嬉戏于其中。

  因此百姓怨恨,诸侯叛离,妲己认为不用重刑,不能树立皇威,于是纣王加重辟刑,命左右做大铜柱,上涂油膏,下用猛烈炭火燃烧,臣民有触犯的,逼抱铜柱 攀缘而上,支持不住便坠落炭火中挣扎惨叫,纣王与妲己却引以为乐,称为“炮烙之刑”。纣王叔父比干官居少师,见纣荒淫无道,以人命为儿戏,挺身而出再三劝 谏。纣王恼羞成怒说:“比干教训我圣人之道,自以为圣人,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要察看虚实,证明一下。”于是剖比干的心,从此臣民背叛。

  周武王遂率领诸侯讨伐纣王,纣因不得民心,大败,逃入鹿台,穿戴宝玉华贵皇冠和龙袍,投火自焚而死。周武王斩纣头颅,悬挂在白旗上示众。

  后 稷

  后稷。名弃。母姜原。出野。见巨人迹。践之而孕。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避不践。弃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之。因名弃。儿时好种树麻菽。及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尧以为农师。天下得其利。(周本纪) 

  后稷,名叫弃,是周代姬氏最初的远祖,帝尧时候人,他的母亲姜原,是有邰氏之女,也是帝喾高辛氏的正妃。

  一天,高辛氏率领姜原,到郊外某宫去祭祀禖神,祈求子嗣,姜原路见巨人足迹,践踏而过,忽觉全身一震,从此就有了身孕,怀胎一年生下一子。由于受孕奇 异,姜原以为是个不吉祥的孩子,就把他丢弃在人迹很少的小巷子里。可是牛马经过,都回避不践踏他;又把他丢在河沟中的冰上,群鸟飞来用翅膀遮盖,温暖他的 身体,姜原见这情景,以为他是个神,于是又把他抱回来抚养,给他取名叫弃。

  弃在儿童时代,就喜欢种植芝麻,豆类等植物。长大以后,爱好耕种农作物。他善能选择肥沃土壤和地势适宜的地方,种植五谷,当时人民都效法他。尧帝见他对农事有特殊才干,就任用他为农师掌管农事,封他于邰地(今陕西省武功县境)

  ,号称为后稷。天下人民,因而得到农业的莫大利益。子孙沿袭他的官位,传到十五代为周武王,后来伐纣成功,统一天下,历史上称为周朝。

  周 公

  周成王少时病。周公自湔其蚤。沈之河。(湔通翦。蚤通爪)祝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旦也。(奸犯也。言干犯天 神之命令。乃是旦之罪。祝其罪己以恕王也。)藏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或谮周公。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公将没。曰。必 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既卒。王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公也。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 服。开金縢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武王有疾。周公祝以身代死。)成王执书以泣。王出郊。天乃反风。禾尽起。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大熟。于 是成王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褒周公之德也。(鲁世家)。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成王的叔父。才德出众,世称为圣人。辅佐武王伐纣,统一天下有功,封于曲阜,为鲁公。武王驾崩,成王年幼,由周公辅佐,代理国政。

  周成王年幼时,体弱多病,周公自剪指甲,沉于河中,祝祷神明说:“成王年少,知识还未充实,若有干犯天命之处,是我辅佐人姬旦一人的罪过,请上天责罚我,恕罪于成王。”祝祷完毕,将祝词收藏在策符中,成王身体,由此渐渐痊愈。

  到了成王亲自执政时,管叔、蔡叔、霍叔等乱臣,忌妒周公,到处散布谣言,极力毁谤,挑拨离间,成王心中也起了猜疑。周公为了避嫌,便离开成王,避居楚地(今湖北秭归县),后来成王开策符,发现周公为他病中祈祷的书简,这才感动涕泣。

  周公避居楚地二年,成王知道罪过由于管叔、蔡叔引起,心有内疚,这年秋天,有一天忽然天大雷电,狂风暴雨,农作物全倒,树木皆拔,周朝大为惶恐,成王 和群臣都穿着朝服,礼拜恭敬,打开金滕书匮,见昔日其父武王病重,周公为武王祷告神明,作策书祈求,愿以身代武王死的事迹,这时成王才深深自我悔悟,手执 祷书,涕泣不已,痛责自己听信谗言,疑误圣贤,于是亲出郊外,迎请周公回朝辅佐朝政,风雨立刻平息,所有农作物和大木都恢复生机。这年五谷大熟,百姓都庆 丰收。

  成王十一年周公临终前,吩咐左右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葬在成周(河南省洛阳县东北)以表明我虽死,不敢离开成王。”周公薨,成王感念周公恩德,改 葬周公于毕原(咸阳县东北)文王墓侧,以表明成王不敢以臣子之道对待周公。又因周公有勋绩于天下,因此成王下令鲁侯可以郊祭文王,并特赐鲁国以天子礼乐, 祭祀周公,以褒扬周公的盛德。

  周宣王

  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衣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 又国语云。杜伯射王于鄗。(周本纪注)

  宣王,是厉王的儿子,名靖。初年承继厉王衰弱朝政,立志改革,任用贤臣,恢复文武成康的盛世,可称为明君。可惜晚年,偶闻童谣,不听忠谏,妄杀无辜上大夫杜伯。

  过了三年,宣王大会诸侯于东郊旷野游猎,到了中午,罢猎回朝途中,突然见杜伯阴灵出现于道路左边,穿红衣,戴红帽,手拿挽红色弓箭,对准宣王发射,箭中心脏,一声惨叫,跌在马下,折断脊骨而死。

  又国语记载说:杜伯射杀宣王的地点是在鄗(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

  “按”:杜伯无罪遭杀,含恨而死,嗔恚积于神识,为求报复,化为厉鬼索命。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怨鬼报仇因果事迹。

  鲁桓公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 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桓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文姜。桓公妻。齐襄公之妹。)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文姜告齐襄)享公。使公子彭 生乘公。公薨于车。(拉胁而死也)(左氏传) 

  鲁桓公,名轨,是鲁惠公的儿子,他的生母仲子原是惠公的宠妾;自元妃死后,改立为夫人,轨因此被立为世子。惠公薨时,轨年幼不能执政。群臣共议以年长 庶子息姑为君,就是鲁隐公。当时另一位鲁公子名翚,字羽父,为人奸险毒狠,诡计多端,为求太宰职位,对隐公说:“主公已继位为国君,国人悦服,将来还可传 位给子孙,现在轨年龄已大,恐对主公不利,臣愿设计杀害,为主公除掉隐忧。”隐公立刻制止他:“你怎可说这种狂话呢?轨是世子,应当继承君位,先君驾薨, 因他年幼,我不过暂时摄政而已,现在我已派人在菟裘(山东泗水县北)建筑宫室,准备迁让养老,不久就传位给轨了。”羽父羞恼自己诡计不能得逞,又怕轨知 道,对自己不利,于是连夜去见世子轨,反说:“主公见你年已长大,恐来争位,特召我入宫,嘱咐我加害于你。”轨听信谗言,不知是计,便向羽父问计,羽父 说:“如要免祸,就得先下手,我已为世子定计:主公每年冬月必亲到城外拜祭钟巫的庙,祭时必住在寪大夫家,现在正是机会,我预先派遣勇士,充作仆人,杂居 左右,等他睡熟把他刺死,将来就把这杀君的罪,归于寪大夫。”轨听完,便答应大事办成给他太宰官职。羽父按计去做,果杀隐公,立轨为君,就是鲁桓公,羽父 为太宰,下令讨寪氏杀君之罪。

  后来鲁桓公娶齐襄公妹文姜为妻,文姜和襄公有旧情。有一次桓公要到齐国和襄公相会于泺水(今山东历城县西北),文姜以归宁为藉口,和桓公同到齐国。襄 公乘机与文姜私通。被桓公知道。愤怒责问,文姜告知襄公,襄公怕因此结仇,设酒宴、殷勤款待,乘桓公酒醉,命彭生抱上车,并密嘱车中杀害,彭生见桓公熟 睡,用劲拉其胁,胁骨折断,大叫一声,气绝身死。

  “按”桓公弑兄,夺得君位,鲁国不能讨伐,结果恰遇文姜为媒介,借齐人手加以诛戮,莫非是天道的报应吧

标签: 儿童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