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明代西长城考 (五)

纵横百科 39 0

  宁夏明代西长城考

  (五)

  《乾隆宁夏府志》纠正了《乾隆中卫县志》

  胡说明长城在中卫“至西南越黄河”的错误

  宁夏周兴华

  清初(乾隆四十五年)宁夏编修《乾隆宁夏府志》时,编纂者考证了《乾隆中卫县志》(编纂于乾隆二十五年)“塞垣”条关于宁夏西长城在中卫“至西南越黄河,抵芦沟堡山”的记载,认为《乾隆中卫县志》对宁夏西长城在中卫“至西南越黄河”的走向及其在中卫黄河南岸的芦沟堡与固原镇内边长城交接的说法没有根据,故不予采信。所以《乾隆宁夏府志》在其“边界”条中只收入了《乾隆中卫县志》关于鸣沙州南古长城的记载:“中卫县志:鸣沙州南有旧边一道,跨山直至定边。俗称古长城。”

  对于中卫境内宁夏西长城的修筑年代,《乾隆宁夏府志》考证后说:“西长城,旧志不载修筑年岁。有暗门。去中卫县西四十里。今为兰、靖孔道,设驿弧山、长流水等处,经番部二百里。”《乾隆宁夏府志》的考证传递了三个重要结论:

  第一、《乾隆宁夏府志》关于“(宁夏)西长城,旧志不载修筑年岁”的记载,明确否定了今人所谓宁夏西长城始筑于明代的错误说法。

  第二、《乾隆宁夏府志》关于宁夏西长城“有暗门。去中卫县西四十里”的记载,明确否定了今人所谓宁夏西长城在中卫“至西南越黄河,抵芦沟堡山”的错误说法。

  第三、《乾隆宁夏府志》关于宁夏西长城“今为兰、靖孔道,设驿弧山、长流水等处,经番部二百里”的记载,直接说明宁夏西长城沿“黄河外”的弧山、长流水(东距中卫七十里)进入今甘肃景泰县,即宁夏西长城在中卫黄河北岸与甘肃景泰县长城交接。

  《乾隆宁夏府志》的以上记载,明确摒弃了宁夏西长城从中卫境内“至西南越黄河”直抵中卫黄河南岸明代所建“芦沟堡”的说法,明确否定了宁夏西长城始筑于明代的说法,恢复了宁夏西长城从“黄河外”,即在黄河北岸沿贺兰山、卫宁北山至今甘肃景泰县芦沟堡(即芦塘堡)连接甘肃河西走廊汉、明长城的原始面貌。

  对于宁夏明代西长城的走线,《乾隆宁夏府志》在其“边界”条中重新采信了明《万历朔方新志》的记载:“西长城,自靖远芦沟界,迤北接贺兰山。山四百一十一里,迤北接北长城。自西而东三十里,接黄河。”该志再一次摒弃了宁夏明代西长城从中卫境内“至西南越黄河”抵中卫黄河南岸明代所建“芦沟堡”的错误说法,将宁夏明代西长城西端交接界堡重新修正为明代靖远卫黄河西岸的“芦沟堡(即芦塘堡)”,即今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的芦阳镇。

  《乾隆宁夏府志》的这一拨乱反正,终将宁夏西长城的西端与黄河西岸今甘肃景泰县芦沟堡的河西走廊汉、明长城连为一体,恢复了宁夏西长城走线的本来面目。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标签: 明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