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纵横百科 114 0

伊阙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初出茅庐的白起,仅率领10万秦军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就打败了韩魏联军24万人,敲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白起为何能够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呢?首先,我认为这归功于白起正确的战术,他以小部队吸引韩军,白起亲率主力采用大迂回大包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策略,迂回突袭魏军,并对韩魏联军各个击破。其次,魏武卒重装行进,缺乏灵活机动,在面对秦军时,韩魏两军相互观望,当魏军遇袭后,韩军不仅救援不利而且作壁上观。另外,秦军能够巧妙利用地形,化被动为主动。在主帅应战态度方面,白起对此战谨慎小心,而公孙喜根本没有对初出茅庐的白起足够重视。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从秦国到秦朝,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其先,秦惠文王纵横捭阖承其续,但秦一统天下真正的奠基人却是秦昭襄王。伊阙之战就是秦昭襄王东出大策中,横亘在函谷关外的第一道难关。秦昭襄王任用新人白起攻打魏韩,试图以此为东出大策奠定基石,白起攻下韩国新城之后便将矛头对准洛阳城外的伊阙。伊阙之战是秦国历史上一个关键节点,伊阙之战的胜利,敲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从此秦军东出势不可挡。此后,列国逐渐沦为秦国的刀下鱼肉,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列国虽合纵却不能伤秦分毫,以至于秦无亡矢遗链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但是,在伊阙之战中,白起仅率领10万秦军,为何能够大败魏韩24万联军呢?伊阙是函谷关外魏韩两国要塞之地,也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地。伊阙地势复杂,两侧是绵延起伏的山岭,中间是狭窄的山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秦军不仅数量上不占优势,而且魏韩联军封锁伊阙要塞,按照兵法秦军似乎毫无胜算。那么,白起是怎样破解伊阙残局呢?

秦军方面,战略战术正确首先,白起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面对伊阙这样一个易守难攻之地,白起深知,如果与韩魏联军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善于打破常规的白起,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应对魏韩联军。白起先让部下率领小部队秦军,大张旗鼓地缓缓进入伊阙山谷。这部分秦军,每个人拿着好几个秦国军旗,向山谷中擂鼓呐喊,一旦韩国军队追上,便向山谷外撤退。果然,韩军见状穷追不舍,离开了应当驻守的战略要地。而白起亲自率领秦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上山梁,采用大迂回大包抄的策略,绕到魏军侧后方发起猛烈进攻。由于魏军毫无准备,因此很快便被秦军歼灭,魏军统帅公孙喜也兵败被杀。韩军见状顿时手足无措,既没有及时回援魏军,又没有采取正确的突围方法,很快也被秦军前后夹击而歼灭。

其二,大迁回大包抄,灵活机动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迂回包抄,避实就虚。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先分化瓦解再绕后包抄,而后各个击破。观察白起的军事生涯,我们会发现,白起将大迂回大包抄用得淋漓尽致。他在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中,就采用大迂回大包抄的策略,率军跳跃式绕到百里石长城,利用地形将赵括率领的赵军围困在长平。伊阙之战中绕道攻击魏武卒,是此战最关键的一环,秦军必须要做到灵活机动而又悄无声息,倘若这个环节出了问题,秦军很有可能被包围在此。白起的大迂回大包抄,成功地击溃数倍于秦的魏武卒,而后对魏韩联军各个击破。

其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都是类似于“约架”的小打小闹,战争的目的只是为了炫耀武力以扬国威。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是无法想象的,经常一场战争就会有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伤亡。因为战国时期,诸侯逐渐从争霸走向兼并,从分裂走向统一。因此在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城略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歼灭战。白起最善于打歼灭战,几乎他每场战役都会导致敌军的全军覆没,甚至在长平之战中,赵国举国男子大多在长平被白起歼灭。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就采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他将韩赵联军拆散后,对韩魏联军各个击破。白起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策略,高效地击溃了魏韩24万联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韩魏两国的军事实力。

韩魏联军方面,战略战术失误,自身亦有缺陷首先,魏武卒重装行军,笨重迟缓

在战国初期,魏国的魏武卒是令诸侯胆寒的存在,魏武卒以彪悍善战著称。魏武卒的选拔标准极其严格,每个魏武卒都必须能穿三重甲,能拉开二十石的弓箭,并且头戴厚重的头盔手里拿着剑和戈。按照这样的标准,每个魏武卒都被重重的铠甲包裹,被沉重繁多的武器所拖累,在战场上怎么能灵活机动呢?相比于魏武卒的重装铠甲,秦军却是轻装上阵。秦国士兵一般头带头巾,身披轻甲,在战场上,很多秦国士兵为了能够灵活机动,往往赤膊上阵。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另外,魏武卒军团以车战闻名于世,吴起为魏国创建了重装战车军队,这种重装战车曾经在战国初期重挫秦军。春秋时期到战国早期,战争往往以车战为主,两军交战战车优先,两军点到为止。但是到了战国以后,随着兼并战的展开,列国逐渐减少了战车的比例。在伊阙之战中,魏武卒的重装战车到了伊阙山谷,根本发挥不出来优势。24万韩魏联军,再加上阵前的重装战车,在狭窄的伊阙山谷之中不仅无法施展,而且还会阻碍步兵的作战。

其二,韩魏相互观望,错失良机

当白起率军来到伊阙之时,却陷入了深深的疑惑,韩魏联军驻扎在伊阙山谷中,面对秦军却按兵不动。到底是有埋伏还是另有隐情,白起一时也难以琢磨。白起派出密探调查后才发现,原来是韩魏两军都不愿意冲锋在前,都希望保存自己的实力。魏国希望韩国冲锋在前,韩国却认为魏国军力强应当作为先锋,两军在秦军阵前陷入了内争之中,韩军最终不情不愿地当了先锋。韩魏两军的徘徊不前,给了白起充足的部署时间,韩魏两军也因此错过了与秦一决高下的大好时机。

其三,魏军遇袭,韩军作壁上观

在战国时期,秦国曾经遭遇多次列国合纵攻秦,但都化险为夷,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列国联盟并不牢固。在伊阙之战中,韩魏联盟也是一样,在开战之初韩魏两军便相互推诿,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当韩军被引开之后,白起亲率秦军奇袭魏武卒营地,魏军由于毫无准备死伤惨烈。此时回过神来的韩军,居然坐视魏军被全歼,也没有及时回援救魏,最终也被白起全歼。如果魏军遇袭的时候,韩军及时回援救魏,韩魏两军前后夹击,伊阙之战胜败也未曾可知。因为伊阙之战,韩魏两军都是倾国之力,仅仅魏国的兵力就高于秦国,秦国全歼魏军是需要时间的,这段时间韩国救魏时间上是足够的。但是,韩国并没有这样做,最终导致了韩魏倾国之兵,悉数战死伊阙的惨剧。

地理上,秦军巧妙利用地形,化被动为主动,韩魏联军却陷入被动首先,地形狭窄,韩魏联军施展不开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天时不如地利,在行军作战中,地形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伊阙山谷的地形对于韩魏联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伊阙山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样的地形对于韩魏联军却非常致命,因为韩魏24万联军都挤在狭窄的伊阙山谷之中,韩魏两军优势完全施展不开。对于魏军来说,不仅魏武卒是重装铠甲,而且战车也是非常厚重,在这样狭窄的伊阙山谷中,魏武卒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相比于魏军的步兵和战车,韩军则以弓弩兵为重点。但是弓弩这样的武器,在山谷之中完全发挥不出在平原作战时的效果,因此韩军只能以短剑和秦军硬拼。

其二,秦军绕后,争夺有利地形

在战争中,获得有利的地形是战争胜利的关键要素。但是,如果没有有利的地形该怎样,难道任人宰割吗?对此,白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白起的军事思想是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有利地形就夺取有利地形。在伊阙之战中,倘若白起与韩魏联军正面对抗的话,秦军毫无胜算,因为伊阙之地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塞。对此,白起另辟蹊径,他选择绕开山谷大路,绕到魏军侧翼的高地对魏军发起猛攻。秦军就如同从天而降一般,席卷了整个魏军营地,魏军统帅公孙喜还没回过神来,就被白起俘虏而杀。这一仗中,白起争夺有利地形的思想,给后世兵家很大启迪。

从双方主将应战态度方面首先,初出茅庐的白起步步为营,谨慎小心

伊阙之战时,白起还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将领,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白起从一个小兵做起,在战争中不断立功升爵,秦昭襄王的舅父魏冉发现了白起的军事才能,把他举荐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最初并没有多么看重白起,只是因为舅父魏冉的一再举荐他才破格提拔了白起。他并没有意识到,舅父为他举荐的年轻人,将来会成为让诸侯谈之色变的武安君。因为魏冉的举荐,白起做了庶长奉命攻打韩国新城,白起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新城,白起的名字也第一次写进了史书之中。

伊阙之战中,白起为何能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

白起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将领,他丝毫没有骄傲自满的情绪,而是在战争中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当他进去伊阙山谷的时候,看到韩魏两军徘徊不前,并没有贸然进攻敌军营地,而是派出探子不断观察敌军动态。这样小心谨慎、气定神闲的性格是一个优秀将领必备的军事素养,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韩魏联军主将公孙喜大意

相比于秦将白起的步步为营,小心谨慎,韩魏联军统帅公孙喜就显得大意了。首先,韩魏两军在人数上对秦军具有压倒性优势,不仅是公孙喜,韩魏联军其他将领也都认为,此战联军占据人数和地形的优势,秦军必然溃败。其次,白起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此时韩魏联军并无一人知晓他的来历,因此公孙喜对秦军统帅白起根本不放在眼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两军交战,轻敌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对白起这样的年轻将官,韩魏根本不了解他,即使人数数倍于秦也不能大意。

总结:伊阙之战是秦国东出的关键之战,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这一战的胜利,打开了横亘在函谷关外的大锁,秦国东出的浪潮势不可挡。这一战中,白起为什么能够大败兵力数倍于秦的韩魏联军呢?我认为,首先,白起采用了分化瓦解,迂回包抄等正确的战术。其次,韩魏联军在战略战术上存在着失误,韩魏两军本身也存在着缺陷。在地理上,白起能够占领有利地形,化被动为主动,而韩魏联军却因为地形陷入被动。从双方主将应战态度方面,秦将白起步步为营,谨慎小心,但是韩魏联军统帅公孙喜却大意轻敌,致使兵败被杀。这些原因对于秦国的以少胜多,有着重要的影响。

秦国夺取了伊阙之战的胜利,魏韩门户大开,秦国借助伊阙通道,在数年内连续攻占魏韩多座城池。魏韩再也不能将秦国封锁于函谷关内,秦国几代君主东出函谷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标签: 白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