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水传说看历史

纵横百科 47 0

从治水传说看历史

  有学者以为中国的早期社会一直到明清都应该是一个治水的社会,只是近代多了许多史实,而远古则有许多传说。史实不可能是绝对的真实,而传说 也不会是无端的谣传。我们不可能绝对的得到历史真理,但可以无限的接近历史事实。

  孔夫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信。但必要时也还只能相信书了。《孟子》有言:“当尧之时,天下犹未来,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尚书》也有言:“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在四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曾频繁的暴发洪水,就算到了禹的年代,也还是“十提九潦”。

  不可否认,在那个年代,在河谷地带开垦农田,更容易耕种与丰收,而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原始的农业文明很是发达,然而他还是有其比较弱的一面,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在尧舜时期偏偏雨量很大,暴发过几次大的洪水,小的不计其数。但是先人并没有从这里退出,而是继续在那里发展自己的文化,长期与洪水的斗争也流下了很多的传说。

  传说中说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是水神,好像也不是正义的。如果从历史来看,大约是这样的,共工族应该是最先和洪水做斗争的,他们虽不是水神,却与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的首长名称还有图腾,无不是水族动物。他们的治水方法就是最早的抬高的办法,把自己居住地加高,以防水淹,但同时洪水会冲向别的部族,于是唐氏族就把共工族给灭了。

  共工虽然灭了,但水还是要治,尧的时代举鲧治水,一样是用湮的方法。传说中说鲧用息壤,水高则土也高,但如果真是这样,又何以会是失败的呢?其实,鲧只是改进了共工的方法,像现在人筑墙一样的防水,水高则加高墙,但由于那时的人力及工具,所以对小的水灾可能有效,稍大一点,还是防不胜防,最终,舜以治水无功的罪名,把鲧给处死了。

  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传说中他是一只熊,并用导的方法,且身先士卒,最终成功了。禹不可能是一只熊,只是天天在泥里像一只熊吧。不过勤劳是一定的,《史记》就有记载,“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经过禹的努力,治理完黄河流域,使人们不再受水害,最终舜也让位与禹。

  如果只是神话的故事,在今天可以知道是人们的一种传说 与愿望,但不是神话的呢?比如大禹治水。闻一多先生对大禹治水有过不信,他说:“早期治水传说,鲧禹人分二法,”人认为父子二人用的方法是一致的,也有很多学者都认为,鲧禹治水是同一个方法,都是湮,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还不懂导与壅防的,而父子二人也无贤愚之别是非之分。

  而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不要说治一个黄河流域,就是把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导入江海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禹是有点被夸大了的英雄,禹的成绩应该是修了一些堤坝之类,而或局部疏导一些小的河流,以及在洪水来时引导人们向高处躲避。在禹的时代,多雨期已经过去,于是人们以为都是禹的功劳。

  而鲧禹同功同劳结果为何如此之大呢?一个被处死一个被让位。有学者认为这是出于政治的因素,唐虞之际正是原始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而鲧作为一种新兴的势力,他的所作所为都要破坏旧的一些习俗和制度,而在这种历史交替的点上,往往是适合旧传统旧势力的人物时时得胜,而进取者不免一时受挫,必要时流血牺牲。而今天所知道的鲧禹之说,大都是出于先秦诸子和汉儒们“言必称尧舜的时代。”所有的过失理所当然的加到鲧的头上,而功德都加到禹的头上。其实禹也只是很勉强的维持了一下,到启就真的进入了奴隶时期了。

  “决九川,距四海”这样的工程比修万里长城都要大,这绝对不可能也不是切合实际的。但对于今天,是历史是传说已经无关大要了,一切都是说明我们的先人始终同自然作不屈的斗争,无论是怎么样的斗争,而禹也已经成为了一种英雄的化身,一种英雄的代表了。

标签: 历史传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