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匿信史——生肖来历
关于十二生肖,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陌生。那是以生肖代表不同年份,其实质对应每年干支纪年中的地支。
然而,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却是有点众说纷纭,各家说法都不曾有足够的证据。笔者最近在研究解析天干地支的古文,无意中发现一个最可能接近十二生肖来历真相的秘密:生肖确实来源于地支,但却不是地支出现时生肖同时出现,而是在地支用于表示每天的十二时辰后附会产生。由于当时地支最初的构形本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在地支表示十二时辰后,人们为了记忆或解析天干,根据动物每天的相对活跃时间以及地支最初的字体构形,两者相互附会而产生的十二生肖。
其秘密隐藏在地支的古文构形变化中,其中最明显的是地支“亥”。我们来看看“亥”字古文:
以甲骨文篆刻不易来看,显然曲笔最少的甲骨文为最早期遗存。上图显示,至西周以前,“亥”字的构形就开始异变,至于到西周晚期,金文“亥”几乎接近金文“豕”的构形,明显的差别或许只在尾巴上,参看下图:
虽然字形变易明显,然而参考古文用例,先秦的“亥”字,除了用作人名,剩下的就是用作地支“亥”(参看先秦甲骨金文简牍词汇资料库)。这种情况的出现,估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最晚在西周以前,人们对地支的理解就发生了异变。从“亥”字向“豕”字靠拢看,这种异变就是以十二生肖解十二地支。而异变的产生估计源于历法的变化。
最早的历法极可能是纯阳(十日)历,或曰天干历(最早五行概念甚至源于天干,亦即太阳运行)。这种历法源于对太阳的观察,将一个太阳运行周期(一年)分十份。由于需要观测设施,还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所以此种历法应该只掌握在巫师之类的少数人手中。此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生存问题。对应的历史年代大概起源于黄帝。黄帝的“黄”在造字最初并不表示黄色,而应该是成人身穿护具(参看拙作《黄帝真的存在吗》)。结合黄帝族号称有熊氏,我们可以想象黄帝时代是古人从山林走向平原,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的最初时代,不再是依靠火来驱赶野兽的新时代。 关于十日历,《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大约到了帝尧时代,已经完全适应平原农业生活的人们开始注重种族繁衍,尧帝发明最初的阴阳历(节气不完善,估计只有四节气)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其以十二地支分四时(帝尧时代后羿射日的传说,大概就是阴阳历替代十天干的纯阳历这一历法改换事件的神话),并在四方设置官员,敬授民时。这一行为其实是中央集权的开始,《史记》记载,此后四岳多次与尧帝意见相左,这代表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弹。 有读者或许会疑惑为何分四时就是十二地支,因为《尧典》有中春、中夏、中秋、中冬之词。这四词一方面代表节气,一方面也暗示一季有三个月。另外,阴历就是以月亮的塑望周期为单位划分时间,一般的平年,就是十二个月。所以初始的地支是用于记月是很自然的事。
大约到了商代中后期,人们开始大规模的集中定居,由于交流的频繁,人们开始需要确定每天中某个特定的时间,于是十二地支开始用于指代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用基于人类繁衍的地支来记录时辰实在是容易搞混,所以他们用每日里每个时辰相对活跃的动物来指代十二个时辰(或者干脆就是附会的)。于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就在人们长期用于记录时辰后结合在一起。再后来,人们习惯了地支记录时辰,十二生肖转而用于记录年份,对应干支纪年中的地支。
由于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曾经混合使用,所以地支中有些字的金文象“亥”字一样朝着十二生肖对应的动物靠拢:
上图反过来可以证明,地支在最初并不表示生肖。而且篆书的十二地支很明显的大体恢复了甲骨文的构形,也就是去生肖化:
上图表明,地支代表十二生肖的思想已经被商代官方认可。这表明同一个朝代关于地支有两套不同的思想。这大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甲骨文并非殷人原创,这很可能是文字演变中隐藏的另一个秘密。至于说商人的后代推翻祖宗创造的思想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古代。
而西周早期,则是两种地支思想并存,体现在文字上则是两种字形的地支并存,这说明汉字原创者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暗示着殷人是外来者。
下面我们来看看十二生肖具体如何附会地支:
按现代生肖次序,首先是子鼠。按一般的说法,子时老鼠最活跃,此种说法似乎没太多根据。笔者倾向于认为古人希冀子息繁衍如老鼠般繁盛。
其次丑牛,按一般说法,是牛在丑时进行反刍(甚至有说丑时喂牛,类比马的夜草)。笔者认为“丑”字在商代构形类似一只有力的手臂,以此附会牛力气大:
其三为寅虎。笔者认为,金文“寅”构形为双手扶着男性象征,意为壮阳,以附会虎类中药的壮阳神效:
其四为卯兔。上面已经有图片提到,具体来说,卯的金文构形象兔子的红眼睛与三瓣唇。
其五为辰龙。上面图片也有提到,具体是将甲骨文的辰字,添笔改笔,使其有类似鳞状的躯体与爪,以附会龙的鳞虫属性。而为何以龙附会“辰”,大概因为辰时(早上7点到9点)的天空大多有云,而云从龙。至于为何云从龙,因为农业最需要的是风调雨顺。而下雨都会有云,同时下雨大都有雷声。还有就是龙的发音与雷声相同,极可能龙这种动物就是源于古人对雷声的想象。而龙的鳞虫形象,源于闪电的形状,因为闪电之后大都伴有雷声。许慎《说文》对龙的描述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其描述中,除了鳞虫之长与闪电不符,其他都能用以形容闪电。
其六为巳蛇。上面图片也有提到,具体是将原来大头婴儿状的甲骨文,变成类似蛇状的线状构形。巳时为早上9点到11点,一般的说法是蛇在这个时间段会晒一下太阳,这种说法倒是有点道理。
其七为午马。古文“午”为杵,而马奔跑的声音如同杵动之声。
其八为未羊。古文“未”构形为树木幼苗,而羊会吃大多数树的树叶,特别是嫩叶。
其九为申猴。上面图片有提到,有的金文“申”象一只猴子的简笔画。
其十位酉鸡。酉时为下午5点到7点。一般是黄昏入夜时分。而鸡是夜盲的,所以正常情况下,鸡会在天黑前回窝。这恐怕是生肖中最贴合时辰的,但是却不是活跃,而是回窝。
十一是戌狗。戌时为入夜后,人定前,这上半夜不少人还没开始睡觉,一般动静有点多,而狗对夜里的动静最敏感。戌为戌守,狗是看家动物,两者本身就贴合,时间上来说,狗又有点活跃(这种活跃其实和狗自身我无关)。所以以狗为戌时还是有点贴合的。
十二为亥猪。亥时又称人定,一般人正常情况下都是已经睡觉。而猪是睡的最多的。所以以猪为亥时也算贴切。
从十二生肖的次序看,现行生肖次序定型于周代。因为夏朝正月建寅,殷(商)朝正月建丑,二月建寅;而周朝才是正月建子,三月建寅。具体搜索关键字“建寅”就有很多相关介绍。
至于为何周代正月建子(地支以子为首),笔者估计跟分封制有关。因为只有子息繁茂才能执行分封制,否则连后代都没有,哪里找有亲缘关系的人去分封。而附和地支“子”的生肖鼠正是古人所知动物中最能繁育后代的。
标签: 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