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草木皆兵出自哪

纵横百科 115 0

  草木皆兵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晋时秦国的大将苻坚。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

  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草木皆兵的现实意义:

  这个故事出自《晋书·符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也由此而来。

  这个成语形容人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这种心理累积起来有时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我们都很熟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由于自己早失亲人,寄住在贾府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日益变得多愁善感,敏感多疑,随随便便的一句闲话都以为是别人在中伤她。

  她的这种敏感多疑使得她见花落泪,听雨哭泣,久而久之,她便由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失去了卿卿性命,令人扼腕叹息。

  现代社会日新月益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更是巨大,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调整心态,以豁达的姿态面对人生,别犯草木皆兵的低级错误。

  但人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巨变时最容易神经过敏,这时,人对事情的判断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是由于变故在人的心理上留下的烙印太深刻了,从而使人的思维服从于心里的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就是一种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属于一种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原来完全不相符的事物,提醒大家别犯了草木皆兵的错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的全部内容。

标签: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