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谁支的招?

纵横百科 105 0

  公元前356年,赵国国君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境内)相会。赵国的举动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适逢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动武,迫使卫国屈服称臣。于是,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出兵攻赵,包围了其国都邯郸。

  赵与齐有同盟关系,这时见局势危急,遂于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就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争雄造成困难,因而主张救赵。但他同时又指出:应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魏国。

  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予以正面攻击。段干朋的计谋完全符合齐国统治者的根本利益,齐威王欣然采纳,他决定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主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事态的发展。魏国以主力攻赵,两军相持近一年。当邯郸形势危在旦夕,且赵、魏两国均已非常疲惫之时,齐威王认为出兵与魏军决战的时机业已成熟,于是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主力救援赵国。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锋,以解救赵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建议。他建议田忌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他认为一旦这么做,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惫于路,便于最终战胜它。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作战建议,统率齐军主力迅速向大梁方向挺进。魏军获知情报后,不得不由庞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这时候,齐军已把桂陵(今山东荷泽东北一带)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之中。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上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顿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败,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标签: 围魏救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