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我们家乡的歇后语

纵横百科 104 0

  我们家乡的歇后语/伟人

  一天,我们家乡街头的马路塞车。良久,交通恢复,司机大佬高兴起来,说:“责任田分到户----好过了!”这个歇后语含义双关:既肯定了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的事实,又用暗喻巧妙地表现了道路畅通无阻而行人兴高采烈之情。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歇后语。歇后语是活在人民群众口头里的现成语,它的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用事物作形象的设喻,后部分指出本义的所在。它们互相紧密配合,不但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语言,而且说明许多深刻的道理。

  生活在岭南大地的我们家乡的客家人,在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丰富优美的歇后语。

  家乡的歇后语可以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的性质情态。如:

  “石头落麓----快”。在凡世间一切“快”的事物,如快人快语快干,无不可以用之形容,使听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麻篮担水----一场空”。是所有落空事物(如有种无收,妄想而不干等)的代名词。

  “煮饭吹火筒----通”。生动地描述了思想疙瘩的解决,使抽象的哲理变得明白易懂。

  “猫儿跳入麻篮----乱了笼”。讲述事物关系的纠缠复杂盘根错节,人们言行的杂乱,文章写得无序。

  “光毛鸡打架----口口是肉”。是宴席皆荤类或食客吃鱼肉的写照。进而比喻货真价实的事物及内涵丰富的事理,

  我们家乡的歇后语刻划人物,可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如:

  你看不惯讲空话、讲假话、讲大话的吹牛大王,可回敬其一句,“三分钱鸭头----得张嘴”。

  对对方好胜逞强,互不相让的“英雄”。可用“铁槌打铁砧----硬碰硬”,形容其不可一世逞英雄。

  对八面玲珑、面目可憎的人物,则用“刀切豆腐----两面光”为其画像。

  对装腔作势,狐假虎威者,则应把他们“穿着大虫皮落山----吓人”的真面目揭露。

  对自暴自弃甘愿沉沦之流,可给他定论:“秤砣跌落水蒸气----沉到底”。对不思长进,固步自封之辈,须用“出窑的砖----定型了”给你们照镜子。

  “火烧竹篙----长长叹(炭)”,表扬了好人好事,赞扬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

  我们家乡的许多歇后语创作于旧社会,因此,它紧紧地联系着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吃了苦瓜吃黄连----苦上加苦”,形象地反映了解放前人民苦难重重的实际生活情况。在有苦难言又冤难申的黑暗社会里,爱压迫受剥削的人不得不自叹:“镬盖无窿----无处出气”。个别人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胜利的情景,而自悲自艾:“笠帽无窿----无处出日”。

  总之,我们家乡的歇后语植于生活,真实、贴切、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的表现力很强,是我们家乡方言中的一块绚丽多彩的瑰宝。

标签: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