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纵横百科 121 0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大意为,韩信的才能要比同辈人杰出,“翻手”之间就能决定刘邦和项羽之间谁胜谁负,是让两者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虽然黄庭坚夸大了韩信的影响力,认为他是楚汉之争中的核心影响者,但对于他的才能的形容,的确是恰到好处,又或是有些不及。

遇到伯乐萧何并被刘邦尝试性地重用以前,韩信只是一个小人物,受过胯下之辱;反秦起义爆发后,他非常早就投奔到项梁的麾下,直到项梁去世也没有被重用,只是担任郎中一职,相当于任炊事兵与守门官,毫无前途。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遇上萧何并被他紧急追回汉营后,韩信正在意义上的人生才开始。

汉元年(前206年),刘邦决心和项羽争夺天下,任他为大将军,实施夺取汉中地区的第一步战略,他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成功夺取陈仓,开启楚汉之争的序幕。

让他名躁天下、并被“封神”的并非这一战,是后来发生在井陉的非常有名的“背水一战”,他以3万士兵大败20万赵军,所用的兵法被称为“天才兵法”,马谡曾大胆地试过,但以失败告终,至今无人敢再用。那么,韩信在这一战中到底有多厉害?

一、井陉之战中的“背水一战”

井陉之战在汉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发生,刘邦领导的汉军精英刚在彭城被项羽打溃,只得从韩信处将精锐部队全部抽走,让作为大将军的韩信处在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就算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依然给韩信下达攻打赵国的命令,电视剧《楚汉传奇》演绎这一段时,将其描述为刘邦对韩信的一个测试。

韩信分别做两手准备,一是调整原有的老弱残兵,同时积极扩充兵源;二是研究对手陈余,等待陈余露出破绽。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在扩充兵员方面,他发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法,被认为是古时候的“传销”,即给老弱残兵们发放相应的路费,号召他们回到家乡召集自己的亲朋好友入伍,如果能够带回五人,就被封为伍长(队长),更多的则被封为百夫长和千夫长等。

参军入伍本就为一口饭和功名利禄,在这样的诱惑下,被遣回的兵员们积极性大增,让韩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聚集了多达3万多人的部队。这样的部队开起来好像非常杂乱,但由于军中掺杂着各种血缘关系,使战斗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作为对手,陈余手上不仅有号称20万大军的赵军,还占据有利的地势和拥有充足的后勤补给。相比之下,韩信的部队只能算是临时性的,既没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也没有数量上的优势,而军队更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如果两者进行面对面的决战,就算是韩信拥有孙武一般的用兵之道也回升乏力,注定吃败仗。

尽管如此,韩信仍然信心满满地以“鸡蛋碰石头”。他的部队走要分两步走,第1步是派遣少量部队绕到陈余部队的后方,伺机突袭其后勤位置和大本营,并安插汉军的旗帜;第2步是他亲自带着部队渡河,然后将所有的船只破坏掉,只留下一定的口粮,即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第2步相当毒辣,被认为是“阴招”。如果突袭陈余大本营的部队没有成功,而背水一战的部队又节节失利,那么被全歼是必然结果。那么,韩信又是如何取得胜利呢?

二、借用项羽的“破釜沉舟”,但比项羽英明得多

将所有部队渡河去,然后破釜沉舟地“背水一战”,有当年项羽与秦军大战的影子。两者这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虽然都来源于《孙子兵法》,但操作步骤和可胜把握程度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项羽是让全部的部队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如果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将会全部被杀死。然而,就算是战死,也没有对敌人造成多大的伤害。韩信的不同,就算是与陈余部队发生正面冲突的战士们被打败,偷袭陈余大本营的部队也一定会给陈余带来重大损失。所以,在破坏力方面,韩信要优于项羽。

其次,在胜利的概率方面,韩信的也比项羽多。项羽的部队只是与秦军发生正面冲突,凭借的都是一腔热血和求生的欲望。韩信的军队不一样,既包含有满腔热血和求生欲望,也在军心方面比项羽的部队更加自信。

一旦韩信派遣偷袭陈余的部队取得成功,那必然会让陈余两不相顾,从而导致军心混乱,让韩信的正面军队有可乘之机,可以轻松地瓦解20万赵军。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就这一方面而言,未发生战斗之前,韩信已经拥有超过6成的胜算,如果偷袭陈余大本营的部队获得成功,那么胜算将会增加到8成。

偷袭的部队一旦发起进攻,韩信的正面军队就会在此时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在赵军混乱之时进行全面进攻,从而取得胜利。后来的事实证明,战事的发展的确如韩信所料,汉军没有损失多少就在赵军混乱的过程中展开大屠杀,取得胜利。

其实,古代的战争凭借的就是人力,个人武力再强,也在战场上无能为力。就如失败后的项羽一样,虽然能够力拔千斤鼎,但却不是源源不断的汉军的对手,最终选择自杀而亡。

然而,数量的优势也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军队、赤壁之战的曹军、肥水之战的秦军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虽然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但却在这种混乱的过程中被打败。不是主将没有指挥能力,而是对于混乱压根就无能为力,谁也无法控制住那局面。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取得胜利后,韩信创造的“背水一战”成为了经典的名词和成功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这一“毒招”看起来很好使,那么后人用得怎么样?马谡用实践告诉答案。

三、后人都不敢用,马谡就是失败引用的典例

战国末年,赵括的用兵理论在赵国中属于一等水平,但却在实战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他并没有关注到实际情况的发展,只一味地遵循兵法和理论上的要求与约束,认为那是必胜之法。

真正的军事家是不可能墨守成规与遵循本本主义的,他们既在实战中成长,又通过灵活地运用古人的经验与理论来达成取得战争胜利的目的。就如朱总司令所言:“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马谡在军事理论上很有突破,曾被诸葛亮任为自己的参军,接受他提出的许多战略战术。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亲率部队北伐,反对众人意见地任用马谡为前锋,让马谡带大部队向祁连山地区进发。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为阻挡蜀国军队,魏明帝曹叡让大将张郃带部队到街亭地区设防,阻挡马谡军队的北进。两军很快在街亭相遇,可能是为了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尝试独立带军和建立威望,马谡公然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孤军在街亭上驻扎。

依照《三国演义》的分析,马谡之所以这么做,想要的就是让蜀军“背水一战”,在困境中取得胜利。其实,这是正确理论的错误应用,蜀军本身就拥有很大的优势,没必要凭借“背水一战”来取得胜利。

魏蜀两军战事爆发后,情况越来越失控,让马谡的不凡被打乱。因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的军队只是围而不攻,让蜀军在坚守的过程中弹尽粮绝,从而出现论乱,军队不战自溃,魏军也不战而胜。

所以,理论的运用要与实际相结合,否则就会吃大亏。据相关记载显示来看,这是韩信“背水一战”之后的第1次被引用,但以失败而告终。

韩信最阴一招,用3万兵大败20万赵军,2000多年仅一人敢用

自马谡以后,韩信的这一招毒招没人敢用。

结语

战争的变化如风雨一般,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其发展的结果。就如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战争一样,战争的前期对法国非常有利,但由于没有抓住很好的战机,导致法军迅速溃败,让拿破仑从此再无翻身的机会。韩信背水一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

第一、

他所遇到的对手并不强大,虽然手中握有20万大军,但却在战争发生之前就出现傲娇之气,骄兵必败是必然的结果;第二、被重新组织起来的汉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内部组织严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战斗起来相当迅猛,加之背水一战,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第三、韩信在背水一战之前就派部队去偷袭陈余的大本营,可谓是做了两手准备,取得胜利的概率自然会提高。

尽管看起来如此轻松,但却非常难以操作,后人自然不敢再用背水一战的毒招。

标签: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