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纵横百科 157 0

文/食堂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01

趁你病,要你命!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李秉常,西夏大乱。

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机派遣30多万军队,外加20余万民夫,浩浩荡荡地向西夏进发。

此战,定要灭夏!

宋朝大军,兵分五路,共同伐夏。

如图: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宋军的作战计划是,先取灵州、攻兴州。二州一拿下,灭夏指日可待。

为保万无一失,宋神宗还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宋朝大军,兵分五路,共同伐夏。

战事打响后,

第一路,宋朝最能打的太监李宪,攻克兰州;

第二路,种家军当代话事人种谔,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

第四路,军中猛将刘昌祚,直抵灵州城下。(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

但是,

第五路,宋朝最墨迹的太监王中正,忘了带GPS,迷路了,全军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

第三路,是宋神宗的舅舅,高遵裕。他自己倒是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最坑的是他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命令刘昌祚直接攻城。

可怜的宋军屯兵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

这时,西夏大军来了个水淹七军,断其粮道。

宋军惨败,伤亡惨重,只能下令班师。

此次伐夏,虽然并没有达到灭夏的目的,但也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02

元丰五年(1082年),宋神宗再接再厉,准备巩固新得的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伺机一举灭夏。

这次三名主帅厉害了。

种谔不说了,当时宋军最能打的军神,没有之一。

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宋朝最有名的科学家。

徐禧没什么名气,但他最牛皮哄哄。

徐禧,字德占,江西修水人!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少有大志,气度不凡。

但这哥们比较轴。

宋朝文人大多都会走科举路,跻身官场,光宗耀祖。

以徐禧的才华,中个进士,轻而易举。

可他平生最看不起那些玩科举的,自己压根就不去参加科举。

别人都在钻研科考时,他走遍大江南北,一路走来,积累了一脑子新奇古怪的想法。

康州太守黄庶一看,这小子不是凡人啊,就把女儿嫁给了徐禧。

呃,黄庶有个儿子叫黄庭坚。

没错,徐禧就是黄庭坚的姐夫。

王安石变法时,他上书二十四篇《治策》。治国理政,开疆拓土,说得头头是道。

当时宰相吕惠卿(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收他做了马仔。

在吕惠卿提拔下,徐禧从一介布衣,混成了大宋公务员,成为新党的一员干将。

当宋神宗看到他的大作后,为之倾倒,不吝赞颂道“朕阅人多矣,未见如卿者。”破格提拔徐禧,成为宋朝言官领袖之一。

此时,徐禧就以给事中的身份到前线领军。

他的官职在三人中最低,但权力最大,因为他是钦差大臣,背后站着宋神宗。

因此,主帅沈括对他言听计从,毕恭毕敬;

至于种谔等武将,不说也罢,给他提鞋都不够格。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03

徐禧是个资深军事爱好者,虽然在此之前他从来没当过一天兵,可他就迷之自信,认为自己是韩信复生,诸葛再世。

宋朝对付西夏的办法其实一直都是攻一地、修一城,蚕食西夏。

徐禧来到前线后,一拍大腿,这个方法不对,费时费力,还不讨好,要想灭夏,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

一旦失利,十年全白干。

其实,徐禧这个想法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切中了宋军在宋夏战争中的弊端,也算颇有见地。

随后,徐禧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在宋夏边境上,找到一个要地,造一座坚城。

这样一来,

进,可以成为桥头堡,大军可以随时攻夏;

退,则可以设重兵把守,让西夏寝食难安。

一旦如此,西夏必定会集结重兵攻夺此城,宋军就可以据城而守,消灭西夏有生力量。

这方法确实好。

可这么好的地方在哪呢?

大家伙在地图上一顿找,说什么的都有。

这个时候,徐禧力排众议,以独特的眼光,在地图上点了一个地方——永乐川!

于是,永乐城拔地而起。

04

永乐城建好后不久,种谔从京城述职完毕,返回前线。

当他得知宋朝大军即将驻守永乐城后,他马上知道坏事了。

徐禧选定的永乐城地势险要,位处宋夏边境敏感处,确实可以引诱西夏来攻。

可徐禧计划的前提是要守住永乐城,守不住,一切都白搭。

永乐城能守得住吗?

守不住!

永乐城除了太小,而且还有一个致命缺陷——缺水!

种谔马上劝徐禧,别在永乐城守了,这地守不住,你的计划行不通。

徐禧怒了,反问种谔道:“君独不畏死乎?敢误成事。”

种谔什么人,大风大浪什么没见过?直接回复道:“城之必败,败则死,拒节制亦死;死于此,犹愈于丧国师而沦异域也。”

此言一出,徐禧杀心已动。

不夸张的说,只要他一声令下,真的可以弄死不听话的种谔。

徐禧想了想,决定留下种谔一条贱命,然后他上书朝廷,种谔嚣张跋扈,应当撤职!

就这样,种谔被徐禧赶出前线,驻守延州。

鄜延军彻底由徐禧说了算。

05

很快,西夏三十万大军,屯集泾原北,想要拔掉永乐城。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徐禧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只要击败这三十万大军,灭亡西夏,指日可待,灭国之功,唾手可得。

徐禧哈哈大笑,对身边人说:

“彼若大来,是吾立功取富贵之秋也。”

可底下人却很慌,因为此时鄜延军的主力都跟着徐禧、沈括回到了后方的米脂城。

城里只有不到五千兵力,外加十多万民夫。

永乐城赶紧向后方求援。

接到求援信,徐禧马上就要率军进驻永乐城。

这个时候,鄜延军第四号大将高永亨提出反对意见,他的意见和种谔高度一致。

永乐城太小了,而且没有水源,压根就守不住,去了也是自取灭亡。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干掉提出问题的人。

徐禧大喝一声,高永亨扰乱军心,拖下去,斩了!

幸亏大家伙求情,高永亨被关进了大牢。

高永亨一被拿下,就连名义上的主帅沈括都一直默不作声。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其他人还有谁给自己找不痛快?

06

很快,徐禧带着援兵到了永乐城。

永乐城的兵力达到了3万多,对面西夏人是30万,以一敌十!

但徐禧毫不在乎,他来永乐城就是捞人头,取富贵的。

当时驻守永乐城的是鄜延军第二号大将曲珍,曲珍劝他别进城,你老人家就去后面指挥得了。

徐禧笑了——“曲侯老将,何其胆小也。”

徐禧毅然决然地进城。

进城之后,曲珍就傻眼了。

因为,徐禧颁布了一道命令——

儿郎们,以前军中奖赏方法以敌军首级论功,这样不对,很影响团结,大家往往为了抢死人脑袋,而不能专心杀敌,现在我宣布,军功平等,砍多砍少都一样。

命令一出,全军一片哗然。

既然砍多砍少都一样,我干嘛傻乎乎冒险砍人,躲在背后恰烟不香吗?

但是,没人再多说什么了,因为西夏人已经来了。

这时,鄜延军第三号大将高永能发现了一个战机——西夏人还没有列阵。

机会难得,高永能马上请求趁西夏人立足未稳,赶紧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而徐禧奉献了宋朝历史上最神奇的操作,大喝一声:“尔何知,王师不鼓不成列。”

呃,上一个说“不鼓不成列”的是春秋时期宋襄公…

不过,徐禧比宋襄公还要牛,他还奉献了其他几次“神”操作。

徐禧宣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步兵必须得等骑兵冲锋三次才能上阵。

当宋军生死一线,全军被围时,曲珍建议全军绕到无定河边,攻敌必救,争取最后一次胜利的机会,徐禧果断拒绝。

最后时刻,宋军大败已成定局,曲珍建议他率军突围,保留鄜延军精锐,徐禧再次拒绝。

机会有如雨点一般朝徐禧打来,可都被他风骚的走位,华丽丽地躲过去了。

最终,永乐城失陷,3万多百战精锐的鄜延军将士,十多万无辜民夫,全都死在了永乐城。

包括徐禧自己。

为国捐躯的他,死有余辜

战报传至开封,宋神宗心态崩了,临朝恸哭。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努力一朝化为乌有,灭夏已成泡影,只好被迫与西夏议和。

三年后,宋神宗忧愤而死!

标签: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