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河在述说】 闻鸡起舞的人们

纵横百科 102 0

近日,《人民文学》刊登卜谷文章《于都河在述说》,现摘录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卜谷,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一级作家、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三篇 闻鸡起舞的人们

卜谷

岭背镇谢屋村营内组村民谢源福在广东务工多年,富裕得还可以。但天有不测风云,二〇一六年,妻子突患脑出血,送医院开颅手术,脑壳打开半边进行了两次清除手术。一下花去二十三万多元医疗费,命是保住了,却留下癫痫及高血压等病症,需长期服药治疗。原本宽裕的家随同原本健壮的妻子,在疾病中一下子坍塌了。

二〇一六年底,一文不名的谢源福,评为谢屋村营内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五十二岁的谢源福在外打工二十多年,背着满身债务回到当年人生出发的原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握着陌生多年的锄头把子唉声叹气修理地球,照顾病妻及年迈多病的母亲。

当谢源福一度气馁想破罐子破摔,倒霉认命时,村第一书记刘海平屡屡与他谈心。

三十五岁的刘海平是一名退伍军人,二〇一二年开始搞扶贫。有着八年扶贫经验的刘海平踏遍了谢屋村的山山水水,走遍了所有的贫困户。他深深懂得:扶贫先扶志,最要紧的是点燃谢源福心中的信念。

【于都河在述说】 闻鸡起舞的人们

“不安分”的谢源福开始寻找一条自己的发财致富路。曾经找过村里商讨过承包山林种植果树,也曾想承包几十个大棚种植蔬菜等,均因各方协商不成搁浅。

二〇一七年九月,谢屋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与于都栖岭农牧公司合作搭建大棚进行肉鸡养殖,村两委公开招聘致富带头人。谢源福第一个报名,找到刘海平说:“感谢党的关怀让我渡过了难关,我现在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不能永远靠社会救助生活。我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早日脱贫,为村民、为贫困户为社会做点实事”。

承包大棚养鸡,需要投入二十万元资金。谢源福享受贫困户待遇,按政策医药费基本上可全部报账。刘海平书记又跑腿协调给予尽快报账,谢源福将妻子住院报销的二十余万元投入了养鸡合作社。

养鸡是个技术活,弄不好就鸡飞蛋打,前功尽弃。

刘海平得到镇政府举办养鸡培训班的信息,立即推送谢源福与另一个贫困户谢六陀去参加。两个贫困户毫无养殖经验但都脱贫心切,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鸡棚搭建时,他们就在各自的鸡棚旁边搭建了简易房住宿,开始了与鸡为邻邦,闻鸡起舞的生活。

养鸡也像养人,情况千差万别必须时刻掌握。两个贫困户利用休息和晚上时间进行自学,遇到困难一起商量,共同克服。很明显,两个贫困户相比,谢六陀的科技进步潜力就比谢源福差一截。

谢六陀现年七十五岁,二〇一三年因缺技术收入低微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报名参加于都奔康种养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时,村里搭建五个大棚,谢六陀负责三个棚三千平方米。

脱贫致富光凭决心、勤劳远远不够,还得有技术有创新能力也有后劲。村第一书记刘海平就找到谢六陀的二儿子谢小杨。几个儿子分家后,谢六陀随二儿子谢小杨生活。谢小杨两夫妻无技术,常年在外做点杂工,月工资两千元左右总比在村里种田好。

【于都河在述说】 闻鸡起舞的人们

随着谢六陀年龄增长,谢小杨回家务工照顾父母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又担心家里收入低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为此,刘海平和村书记还专程到谢六陀家走访了解到情况,给谢小杨出谋划策。谢小杨年轻力壮有文化,事到临头又有点缺少主见。生怕自己没有养殖经验,万一亏损不但耽搁自己,也会让其他入股的贫困户一起跟着受损。刘海平便多次打电话做思想工作,说明镇里有组织统一培训,栖岭农牧公司也会跟踪进行技术指导等等。谢小杨果断辞掉广东的工作回来养鸡。谢六陀久久悬挂的心,也就落到实地。

谢小杨、谢源福两家贫困户一同学习,一同进步。久而久之,他们熟能生巧成了镇里的“养鸡技术员”,经常有其他村的养鸡户向他们取经。两家负责的鸡棚,长得快,成活率也高,既给贫困户带来收益,也让自己在二〇一八年如期脱贫。

二〇一九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又新建五个养鸡大棚,谢六陀和谢源福信心满满再次报名,每家增加了两个大棚。谢六陀现在负责五个棚,主要是儿子谢小杨夫妻负责饲养。大棚与大棚不一样。原来建的五个棚全靠人工饲养,现在村集体经济再建的四个大棚上了个新台阶,半自动化饲养,饲料、饮水都是自动投放。

谢源福、谢六陀相继脱贫,便成为贫困户带贫困户脱贫的典型。

谢屋村原有五个养鸡大棚,成立了于都县奔康专业种养合作社,占地面积四千七百平方米,一百一十七户贫困户入股,每股一千元,共入股三百一十二股合计三十一点二万,贫困户享受每年入股金额百分之十的分红及政府奖补每年两千到三千元。

二〇一九年七月村里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谢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搭建四个大棚,占地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谢源福和谢六陀每人增加负责两个棚。村股份经济产生的收益采取四四二分配模式,即百分之四十用于村基础设施,百分之四十用于村公益(含公益岗位工资),百分之二十用于特困、失能人员。

养鸡,只是村里扶贫工程中的一项措施。除此之外,村里还建起了大棚蔬菜。

成片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并不容易,为帮助村民盘活日渐荒芜的土地资源,刘海平书记多方奔走,努力牵线搭桥,并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成功招商引资成立了一个“昭溪种养专业合作社”。让老屋组、洋坪组、营内组、九井、上排、坊牌和下坪等八个村小组,二百八十户人家的三百六十亩土地顺利流转为蔬菜基地。

釆用“公司十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模式,吸纳贫困户入社,解决村残余劳动力雇佣贫困户打工,每天一二十人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现如今,每亩六百五十元的土地流转金均已到各农户的账户上,不但解决了谢屋村因仅老少在家缺劳力无法耕作造成土地荒芜现象,还额外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和促进了全村农户经济收入提升和贫困户脱贫。

刘海平也是个闻鸡起舞的人。当了第一书记后,起早摸黑、千方百计地帮扶村民。村民们都知道,多年来村子里谁最贫困谁就是第一书记的重点帮扶对象。

那天,刘海平来到吕坪组贫困户谢福元夫妇家,吃了一惊。这老两口子还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低矮、潮湿、难避风雨,极不安全。

谢福元夫妇年老体弱,妻子脚有残疾。刘书记立即与村书记谢荣辉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为他俩申请了安置房,解决了安居问题。可生存问题怎么解决呢?经仔细谈心,了解到谢福元有养鱼经验又有数口荒田改成的鱼塘,只是苦于缺乏资金。

刘书记又找到鱼种户,自己做担保给谢福元赊鱼苗发展鱼塘养殖。老天不负苦心人,在谢福元夫妇的精心饲养管理下,草鱼长势良好获得大丰收。那天,刘海平去探望,得知谢福元还有一部分鱼未卖完,又亲自开车送往于都县城推销,仅此一项就让谢福元家得到第一桶金,还清鱼苗成本增收近万元。生活逐渐好起来的谢福元脸上有了笑容,逢人便夸刘海平书记是个大好人!

【于都河在述说】 闻鸡起舞的人们

郭屋组叶小莲也是个频频遭遇苦难的人。中年丧夫,含辛茹苦拉扯大几个孩子,好不容易煎熬到儿女成家。她也老了,本可享享清福,不料祸从天降,二儿子在广东打工突然去世。儿媳妇一看苗头不对,扔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儿和不堪重负的家庭又改嫁,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叶小莲这一生有得苦了,不得不用羸弱的身躯重新撑起这个家。一边耕作责任田种粮种菜,一边做小工挣点零碎钱买油盐,一边抚养、照顾两个年幼的孙子孙女。

叶小莲是个不肯叫苦叫累的女人,咬紧牙关挺着。

可这苦这累还用叫吗?

刘海平与村书记常去她家一边帮助干活一边了解情况。为叶小莲一家申办了低保户,让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刘书记又根据叶小莲家里有场地、人勤劳的优势,为其引进数百只小鸡饲养。看到叶小莲犹豫不决,又针对其疑虑一一解答,承诺高于市场价回收包卖,增强叶小莲的饲养信心。几个措施一落实,叶小莲家庭收入增加,稳定生活。逢人便叨念:“打帮刘海平书记挂心,搭救了这个快破碎的家,让我一家又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救命的事要管,救急的事也要管。村民贫苦的人家真是贫苦,桩桩件件都牵涉一个家庭的命运和未来哩。

下屋组谢庆华是个长病人,身患疾病,长年休养,能少花钱治病就不错了。多年来,全家收入仅靠妻子钟建军种责任田、打短工勉强维持生计。贫困户也有贫困户的指望,谢庆华的二个小孩很争气,先后考取了大学。上大学是件高兴的事,也是一道坎呀。不能说学费昂贵,只能怪人贫穷,即使是小小的一千元钱也让这位在泥里刨食的农村妇女捉襟见肘,不知所措。

刘海平书记得知后主动靠前跟进,自己一个人在县城东奔西走,先后联系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又帮谢庆华家办理无息贷款、申请国家助学金。十几天的紧张奔波,一切都办理妥当后,刘海平书记率村委班子成员将五千元国家助学金交到钟建军手上。

焦急中的钟建军大喜过望,握钱的双手颤抖得厉害,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忽然呜呜地失声啜泣起来,一边啜泣一边说:“我这一辈子很难有能力报答你们的恩情了,让孩子长大以后报答共产党吧!” (图片来源网络)

请继续关注最后一篇:《洪水洗刷心灵》

【于都河在述说】 闻鸡起舞的人们

◆【于都河在述说】 在云天雾海中筑路

◆【于都河在述说】 花生地的述说

◆好消息!于都长征主题图书馆开馆!

◆@于都人,这个特殊的日子你知道吗?

◆快来报名!加入“万里长征第一团”!

标签: 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