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正不阿到圆滑世故——解读真实的“刘罗锅”

纵横百科 124 0

在电视上,“宰相刘罗锅”是一个刚正不阿足智多谋的清官,他心怀百姓、惩奸除恶。还常常让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和珅丢人现眼。在百姓眼中,刘罗锅可谓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连他的罗锅也显得十分可爱。然而真实的刘罗锅却不完全如此。

从刚正不阿到圆滑世故——解读真实的“刘罗锅”

首先,有关罗锅的传说固然有趣,却多为误传。史料上没有关于刘墉仪表堂堂的记载,但他至少也是身体端正,绝不会是驼背。

那么刘罗锅的误传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认为是源于嘉庆皇帝对刘墉的称谓,一种说法是嘉庆皇帝继位后,刘墉年过八旬,难免有些弓腰驼背的,嘉庆帝常常以刘罗锅称之。另一种说法是刘墉身为嘉庆皇帝的老师,深受敬重,被称为刘阁老,而刘阁老和刘罗锅读音相近,于是刘罗锅的叫法便流传开来。

刘墉在康熙58年生于山东诸城,他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皇帝极为重用的大臣,是以汉人身份出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第一人,地位非常高,可以与后来的和珅相提并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刘墉自幼便饱读诗书。然而,奇怪的是刘墉在30岁之前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直到33岁刘墉才因为出身名门直接参加了在京举行的考试,被点为进士。

从刚正不阿到圆滑世故——解读真实的“刘罗锅”

刘墉的官场生涯,前期主要在各地做地方官,在这段时期他刚正不阿、为民除暴。格除了考场、官场的不少弊端,一度被百姓称为“刘青天”。但是刘墉被调任京官之后,他似乎变了另外一个人,开始奉行圆滑世故、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渐渐失去了早年间的锐气。

在民间故事和影视作品中,刘墉总是有勇有谋的对付和珅,打击和珅的嚣张气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力量对比来看,两人同朝为官20余年中,和珅始终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也是权力上呼风唤雨的重臣,刘墉的官位势力与和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主观愿望来看,刘墉后期不再是刚正不阿、棱角分明的处事风格,而是变得圆滑世故。做起了老好人,不愿再得罪官场同僚。

刘墉为官的前期与后期,执政能力判若两人。不禁令人感到难以理解,仔细看来所犯的错误多数是因为大意失察而成。而且一犯再犯,实在不是饱学之士的行为。巧的是刘墉犯的错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赔不上身家性命,却总能招惹乾隆帝的训斥。

从刚正不阿到圆滑世故,从明察秋毫到糊里糊涂,这都是同一个原因,那便是那些平庸糊涂、不功高盖主的官员更得乾隆皇帝喜欢。刘庸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宁愿表现有些小糊涂,也要顺应官场规则,以求自保。

在嘉庆9年12月,刘墉病逝,享年85岁,他一生清廉,但没有做到刚正不阿,因此,嘉庆皇帝赐“文清”,而非“文正”。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