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塑造
作者:何冠萱
我们国家由于一直以来政治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所以,所有的对政治表达的声音,都以另外的面貌出现――就是借古讽今,近年来写官场的古装剧几乎都有这样的味道,宫廷、宫斗戏除外。而《人民的名义》为何直面现实官场故事,还有播出的地方,充分说明党的民主政治面貌的理性。
因为任何一个涉及到人的地方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更何况是官场,更有比戏剧更变幻莫测的风云,更复杂的人心人性,而人性是文学的灵魂。
这里的问题不是相似的,而是各有各的不同。
为什么中国的影视不敢直面现实,这已经是长期以来困扰影视人一大问题,因为没有播出的平台,这样的作为人文性的电影作品在政治家眼里就是政治个性的撼动的产品。而这种态度有掩耳盗铃的做法,因为,不直面矛盾不意味着没有矛盾。
而矛盾存在于社会的合格角落,因为宇宙就是
的产物。
矛盾不及时解决就会激化。
我说的矛盾是社会矛盾,解觉社会问题的根源在顶层设计,在官方,而涉及到官方,就是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
剧中的所有物故事的都是为赵家父子的最后的垮台做铺垫的,这是国家的政治形式。
这部戏写出了预防和解决存在最大的问题。
这是编剧对社会的敏感,编剧是现在人类前沿的一群人,就像鲁迅,是旗手,许多编剧的敏锐得不到发挥,就白给了他们天才的灵魂。
历史上的政治从来都埋没人才,比如《杨修之死》,还有好多。
有些人说都是这写编剧,把人写的入木三分,写的那么坏,我认为不是编剧写的坏,是编剧看问题比普通人深刻,防患于未然。
《人民的名义》,作为人民服务您最好权利的当官的角色,不能太过私立化,就是剧中赵氏父子最后在那么明确的问题前,还做挣扎,必定会倒下。
因为,老百姓对不公平公正的忍让是一时的,矛盾早晚会爆发出来。
作为编剧不是在这些浪潮中投机取巧,而是去书写,很多人也书写了,没有播出平台,湖南卫视很有胆量。
我们就喜欢有个性的东西。
因为个性是文化艺术的基础。
剧还在播出一半,但是,赵家父子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在我看来已经倒掉了,就像鲁迅的那篇《论雷锋塔的倒掉》。
我现在也在思考一个人生问题,但凡权利、天才等美好的东西,是赋予少数人的,也是上天恩赐给人类的,这些美好的东西千万不可自私,以权谋私,视才而骄,公为私用,美好的东西一旦加上私心,上天就会收回去。
这是定律,不要以为自己有才华,就利用才华做违背道德与法治的事,道德和法制是劳动人民良知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了很多人睿智的思考产物,不是某些人谋利的工具。
就是说人不能太贪,给了你名,还要利,有了利,还要买名,名利双收,有的甚至不惜伤害别人,不谢手段获取,早晚通过不当手段获取的东西,要有归还,怎么获得的,怎么被收回。
我觉得剧中缺乏的是说明每个都有良知,可是,在权利面前,良知是怎样瓦解的。
而剧情是每个人都靠裙带关系上位,最终一串串崩塌,这样的现实版官场图景在中国的大地上存留了二十年,可见被压抑了的人性。
为什么这些问题到现在才提出,难道真的邪恶能战胜公平公正?
有很多人说历史上的正义是由掌权者书写的,我说不尽然,正义永远存在在那里,永远不会被抹灭,公道自在人心,人心就是良知,良知永远存在,被压抑的良知是比原子弹更可怕的爆发力。
所以,尊重每个人都有的良知,大家都用良心说话才是王道。
剧中的赵氏父子代表的权利还希望继续烂权,弄权,侵权,侵犯百姓的利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失败,因为人民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人权。
剧中的高玉良书记的用人取舍观和沙金瑞书记的价值取向,说明了人民期盼沙金瑞书记代表的正直权利的到来,演员张丰毅以不动声色的表演演出了最感动最激动人心的情节与对白。
有人评论这部戏里没有群众一样的角色,都是官场形态,官员口中说的是百姓的事,其实应该叫以人民赋予的权利行驶官员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几个人物的对比,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官场社会形态。剧中主要内容是官场上的人在用权中以人民为重还是以私心为重,高玉良在提拔他的接班人时,就考虑的是否这个人为他所用,齐同伟可以为己所用,就不管他的人品,党性等怎样。而不推荐像侯局长这样正直的人,因为,他退休后还可以接着让可以用的人继续有在位时的种种方便,考虑的可谓长远。现实即是如此,而沙书记用的就是为人民说话办事的正直正义的人。
有的观众说现实生活中见不到好官,都是剧中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影视作品是艺术的加工,这部戏中坏人没写尽,写了六分,好人塑造的过于集中,集中优点无一个人身上,比如侯局长,这就是影视作品对社会的责任,塑造好的形象让人学习,文人墨客的道德良知,通过人物塑造,对社会有净化的责任。
剧中人物的信仰
本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真的信仰?还是塑造的信仰形象?可最后却落在了编剧的灵魂上收尾,就换了个题目。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剧中的人物可谓现实版的生活艺术。剧中人高玉良书记的私生活以及对权利的取舍,祁同伟的命运,赵瑞龙父子的人生轨迹……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版本。
而在这样的社会问题面前,怎么会有侯亮平这样的人。
剧中侯亮平这个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是他身上信仰和信仰产生的强大力量。
谈到人民这个有政治标签的词,就会想到与它同样具有政治意义的词――公仆。作为人民的公仆,沙金瑞,高玉良,祁同伟,李达康,侯亮平等形象,在人民组成的国家里,掌握着人民的命运,他们的好坏决定人民的生活奔向,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公平公正的人领导,会很混乱。
而领导就有威严,威严的树立是需要信仰的,否则普通人难免有私心,私心就是中学课本里讲的原始社会中的领头人的私心,把余下的猎物占有。
我们人类已经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私心造成的后果大家都懂,不希望出现那样的局面,人民反对把余粮占为己有的原始心态,要么你别成为人民的公仆,要么就别有欲望,看到赋予你领到的权钱别产生私心,就像那个管国有资源的处长,把国家的钱搬家里,还算有点良知――就是害怕,说的好听点就是还有所敬畏之心吧,不知道是敬畏还是智商不够,很怀疑用人的时候领导的领导的领导的初心。
信仰是需要正直无私的心,有膜拜和敬畏心支撑着精神世界,位高权重又不弄权,这样的人有,希望侯亮平这样刚正不阿,不但没有在利益诱惑和危急生命面前动摇了信仰,而且坚持原则。我们所用领导能不违心的追名逐利就树立威望了,人民希望能有这样的人当官。
希望不是作家的塑造,而是真的存在我们周围,生活在我们的需要的地方,你们说呢。
信仰和信仰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超越自我,强大的精神支柱产生人格魅力是共产党人的威信。
今天的剧情出现了曲折。
侯亮平被诬陷了,如果没有正直的人消除陷害,侯亮平就是死路一条了。编剧还是给好人出路的。
而现实生活都是利益共同体,像电视剧里侯亮平这样和谁都不在一条战线的人,谁会为他说话,他和百姓站一队,可百姓告个状都被唬弄,站一对有用吗?现实生活中如果赵家的阵营不倒,祁同伟就会批上羊皮当羊,而背后却做着狼狈为奸的事。
当然剧情如果这样,观众会失望,也不会有地方播出。
电视剧塑造人物和现实的差距。
编剧不是反腐的官,不会直接参与反腐败,可编剧的社会责任是警示社会,和反腐败官员一起维护正义之道的。
敢于直面社会矛盾,直面现实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道德观的编剧才是好编剧,受人尊重的编剧。
有的编剧队伍从网上下载别人的东西,东改西改,找一帮人传个本子,找一帮人做办公室里偷着别人暂时没有实力拍摄的故事。全靠电视台回扣买剧,可耻的程度无以伦比。
作为编剧队伍中的一员,我认为编剧不但是人学,还是灵魂工程,即使是合作的作品,也要自己体验生活,找出真实的生活矛盾来写,编剧首先要有个干净的灵魂才行。
特别谈相差一个多世纪不同社会形态中人物塑造——祁同伟
谈《人民的名义》中编剧祁同伟这个人物的塑造的意义
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男主人公的塑造和当今社会电视剧里的男主角的塑造
《红与黑》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个为了改变小业主出生命运不惜出卖灵魂的,放弃尊严,不尊重人格的人物,他一心向往上流社会,不择手段向上爬,最终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塑造的于连19世纪小资产阶级形象的代表;而《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形象,塑造的是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人物,与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物于连相似,可这期中相差一个多世纪,却出现相似的人,观众有和感想,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小说的男主人公和社会主义社会电视剧的男二号,(其实祁同伟这个角色和侯亮平的戏一样重,是矛盾的冲突的正反对比,只不过不能把反面人物设定为男一号),相似的人生经历形成两个悲剧人物都是社会的产物。
祁同伟的人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他人生的道路,他也可以有侯亮平那样的人生,可是,却选择了侥幸的人生,选择没爱的婚姻,选择涉案赚钱,选择当今社会所有坏的事,就是人们淡漠的道德良知的行为,侯亮平这个人物形象所诟病的事祁同伟都会做,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本剧的矛盾冲突点,上升到本剧主题就是一个拿人民赋予的权益维护正义,一个拿人民赋予的权益犯罪;这样的人生选择在法制社会不健全的时期,祁同伟能一路升迁,一帆风顺,差点当了代表人民权益的最高机构负责人,现实版的中国官场就是这样的情况。
十八大出现了 领导核心,把祁同伟这样的人民赋予其权利,不为人民的合法权益主持公平公正的人都抛弃了,让侯亮平这样有良知道德与法治观念健全的人选上政治舞台,是人民的幸运,我们支持这样的好人。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已经被人诟病了一个多世纪,而《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人们从他身上摒弃的东西会持续多久?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物永远是悲剧,永远会存在现实生活中,但愿他不要隐藏那么长时间才出局,他的老师高育良书记也别那么昏。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