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纵横百科 175 0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吕不韦生年不可考,卒年是公元前235年(秦始皇十二年),学界普遍推测他与子楚年龄相仿或者稍长几岁,估计他离世的年龄约在五十岁。

嬴政的父亲庄襄王当政只有三年,吕不韦以丞相身份辅佐朝政。公元前246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吕不韦在嬴政继位到亲政之间的九年时间里,依靠自身才能手段,以及与太后赵姬的特殊关系,个人拥有远比前任丞相更大的权力地位,这期间秦国的军政大事,大都由他主持进行,吕不韦才是秦国九年间实际的统治者。

吕不韦的前半生是一位胆识过人、成功转型的巨商,人生后十五年则是一位多谋善断、政绩卓越的政治家,他为秦国统一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一是抓军事,战功卓著。

嬴政亲政前的九年时间里,在吕不韦主持下,秦国每年都组织对外战争,几乎都取得了胜利,给各国军事有生力量予以有效打击。军事行动的一项突出成果是:秦国在新占领的黄河以东区域,以濮阳为中心建立了东郡。东郡的设置割断了楚国与北方诸国的连接,建立起秦国横贯东西直抵齐国的军事走廊,提升了秦国军事威慑和行动效率,达到了北震三晋、南压荆楚、东连齐国的目的。东郡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六国正中央,秦国可以向任何国家直接发起攻击,这是秦国统一战略推进中的巨大胜利。

二是强统治,推行入粟拜爵。

入粟拜爵是政府迅速聚拢财富,维持王权凝聚力,拓宽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有效手段。指个人把谷物捐给官府,以谷物的数量换取相应爵位的制度,违法犯罪者也可以此方法减免刑罚,这项制度起于吕不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秦始皇四年,由于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官府财政空虚。为了度过难关,吕不韦制定了入粟拜爵制度,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石既是重量单位、也是容量单位,据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上)》:汉代1石为20升,1斗为2升;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1斗可以盛约2.7市斤粟,1石约为27市斤粟)商人、手工业者以及其他职业者可以金钱财货、助国义举记功,功绩累积到定数,也可以拜爵。这种财物交换得到的爵位,政府不承担俸禄,不安排职务,只以王命特书正式拜之,其声势礼仪往往比官员晋爵还来得隆重,主要是彰显声誉荣耀,这也是愿意入粟拜爵之人想要得到的。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三是兴文化,组织编写《吕氏春秋》。

吕不韦在经商期间穿行各国,深刻体会到一个国家只有汇聚各类人才,采用适合的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才可能兴旺发达。他担任丞相以后,仿效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赵平原君、齐孟尝君等“战国四公子”的好客做法,聚拢人才,豢养门客。凭借秦国经济军事的强盛,最高峰时门客达三千余人,其中很多都是当时各国名士与大儒及其弟子。这些门客集聚在一起,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等理论学说,按照八览、六论、十二纪综合排布,编辑了二十余万字的一部皇皇巨著,因为此书收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名《吕氏春秋》。这本书是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时代文化进步的里程碑,我们甚至可以说,此书对时代历史发展的贡献,甚至超越吕不韦的政治军事成就。当书成之日,吕不韦将此书悬挂至咸阳城门,公开征求意见,并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成语的由来。当时悬挂数日,无人敢来增损一字,后人评价为“非不能也,畏其势而已”。《吕氏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集体编纂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学术著作,内容继承多余创新,其中“德主刑辅”、“耕战结合”的政治思想,是比较符合秦国完成统一后形势需要的,但是由于吕不韦的败亡,嬴政继而否定了《吕氏春秋》,对其治国思想弃之不用,结果又造成了嬴政的悲剧,吕不韦苦心造诣的文化成果也置之高阁。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嫪毐叛乱彻底改变了吕不韦的命运,在嫪毐叛乱之初,嬴政并没有对吕不韦有太多猜疑,他甚至任命吕不韦作为平叛统帅之一,如果嫪毐死于战事,则吕不韦后来的政治生涯或许会延长数年。但是嫪毐却被生擒了,自古所有反叛行为皆属于重罪,必定要严加细致审讯,估计嫪毐全盘供出了他如何成为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如何费尽心机将他以假宦官的身份送入太后宫中,以至于后面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嬴政由此断定:嫪毐能够淫乱后宫,最终叛逆谋反的真正根源是吕不韦的自私与放纵。

如何处理“仲父”吕不韦?这个难题摆在刚刚亲政的嬴政面前。

吕不韦侍奉先王功劳巨大,自己从小就在吕不韦的照顾培养中成长,吕不韦十余年的丞相做的也十分称职,对外军事战争节节胜利,内部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对自己也算是忠心耿耿,吕不韦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大恩。

但是吕不韦胆大妄为,为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欺瞒国君,送男宠献媚太后祸乱后宫,虽然治国安邦、平叛嫪毐有功劳,但这次嫪毐犯上作乱,吕不韦还是难辞其咎。

司马迁用了“刚毅戾深”形容嬴政性格,意思是性格刚强坚毅,做事暴戾严酷,他把自己母亲都能够囚禁,怎么会放过吕不韦呢。

秦王政九月,车裂嫪毐,夷毐三族。

又等待了十三个月,到第二年十月,虽然很多宾客名士都来为吕不韦求情,嬴政最终决定免去吕不韦相国职务,让其回到洛阳封邑。

吕不韦因嫪毐叛乱的牵连似乎已经结束,死里逃生回到封地,终于可以颐享天年。

但是现实总是比想象的要残酷。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吕不韦回到洛阳后,作为声震六国的秦国国相卸任,立即成为各国政野关注的焦点,六国使者宾客络绎不绝前往洛阳,拜访吕不韦,甚至还有人邀请吕不韦移居他国入朝拜相。

六国争抢“奇货”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嬴政那里,嬴政本就对吕不韦怨恨未消,此时又担心吕不韦为别国所用,成为秦国对手,嬴政决定再给吕不韦一次惩处。

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恩断义绝,刻薄寡情的书信,在信中责备到:“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给你封地洛阳,食十万户?你与我有什么亲缘,竟然号称‘仲父’?你还是不要在洛阳居住了,迅速携带家人迁徙到蜀地去吧!”

蜀地在当时是秦国流放罪犯的地方。

吕不韦痛心不已,自己二十余年来,为嬴政父子上位、为秦国民生大计、为征战开疆扩土而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此时不仅权力地位被没收,而且所有的功绩,与嬴政的感情都被彻底抹杀,以自己现在实力和处境,已经不可能再获得嬴政的信赖和重用了。

吕不韦了解嬴政隐忍残暴的性格,担心迁徙蜀地以后,嬴政还会穷追不舍,或许再被赐死,自己家族都受到牵连。对于他这种位极人臣,纵横天下的英雄人物,离开政治舞台本就是生不如死,吕不韦最终决定自我了结,于是饮鸩而死。

这位秦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让六国贵族咬牙切齿的敌人,在秦统一六国的前夜,平稳的把所有权力交给他了陪伴长大的嬴政,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因为吕是自杀而死,秦国不为其举行国葬。吕的门客用民间礼仪偷偷将其与已经离世的妻子,合葬于洛阳往北邙山大道的西侧,民间称陵地为“吕母冢”。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吕不韦是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经商起家,凭借极高的政治谋略完成了“奇货投机”,每一步行动决策几乎都取得了预期成功。他把子楚、嬴政送上了王位,自己封邑洛阳、门客三千,官至国相、权倾四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料风云突变、恩宠尽失,最终以被迫自杀的悲剧告别历史舞台。

吕不韦下场凄惨,错在哪里呢?

一是亲手培养了反对力量嫪毐集团。

嫪毐无德无才,依靠吕不韦的安排平步青云,在获得太后宠爱后,野心急剧膨胀,不仅侵夺吕不韦的相权,而且觊觎王位。嫪毐集团在后期,已经成为秦国唯一可以与吕不韦集团对抗的政治力量。

《战国策》记载,秦国攻打魏国,魏国谋臣劝说魏王:秦国强大,战无不胜,我们魏国弱小,难以抵抗,现在与秦国之战,与其战败受辱割地,不如先送地给秦国求生存。当今秦国从朝臣到百姓,都在选择站队,是支持嫪毐,还是支持吕不韦。如果战败割地给秦国,那是吕不韦用兵的功劳。而我们派人谈判,现在割地送给秦国,这就成了嫪毐的功劳,我们以整个国家支持嫪毐,必定会得到秦国太后的赞赏,大王也结交了嫪毐这位天下最值得交往的朋友。假如天下人都舍弃吕不韦,支持嫪毐,那吕不韦多年攻打我们魏国的大仇怨恨也就报了。

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在秦国内部嫪毐集团与吕不韦集团之间相互争权夺利已经进入公开化、白热化,各国甚至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做出外交决策。各国对强悍的吕不韦充满仇恨,甚至希望有太后支持的嫪毐集团能够挑战吕不韦集团,相互内耗,扰乱内政,各国可以渔翁得利。

吕不韦的末路——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三

二是相权与君权之间存在天然矛盾。

宫廷斗争史大都是君主与丞相,君主与兄弟,宦官与朝臣,丞相与众臣之间的权力纷争。一般都是起于某起事件、终于相对实力的动态平衡过程。

吕不韦善于获得权力,却不懂得何时该离开权力。他以自己是嬴政的“仲父”自居自处,他也确实是嬴政在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但是在嬴政心中,他认为自己的父亲早亡,吕不韦的教导培育是吕不韦的本分,管教过严则是对自己的干涉限制。嬴政在亲政以后,如果不罢免吕不韦,自己内心被压抑力量如何释放,自己在朝臣中的权威如何树立。

相权过大,势必压缩君权空间。吕不韦在嬴政亲政后,应该及时隐退,交权放手,主动表明忠心,或许可以平稳落地。吕不韦被驱逐出朝,回到洛阳封地后,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曾经风光无限的王侯重臣,很难让心灵归于平静,能够悄然隐居乡里。

我们可以认为吕不韦对嬴政父子绝对忠诚,六国使者的拜访未必能够使吕不韦动心出山,但是这种与敌国使者会见的不检点做法,必定会激发多疑残酷的嬴政对吕不韦的怨恨,所以嬴政又一次发出了治罪威胁,这个威胁,是压垮吕不韦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是秦国旧贵族势力的反扑。

秦国传统上有重用外来客卿的传统,从百里奚、由余,一直到商鞅、张仪、范雎都获得秦国重用,但是秦国旧贵族从不甘心军政大权被外国来客把持,他们密切关注着客卿们的举动,时时刻刻盼望对手犯错倒台。吕不韦牵连到嫪毐叛乱后,旧贵族势力必定推波助澜,为自己在清除吕党势力中能够多分一杯羹,而从各个方面影响嬴政的决策,外来客卿与旧贵族势力之间的争宠争权矛盾很难调和。

吕不韦入世是成功商人、入朝是优秀政治家、入学是思想集大成者。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谋略获得时代的成功,也以自己的欺人自负而命赴黄泉。

那个时代的知名人物,都胸怀建功立业福萌子孙的渴望追求,凭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力量,参与君主王权无情残酷的生死斗争,体会富贵得意落魄潦倒的须臾转换,成就壮怀激烈儿女情长的千秋大业。

正是这些人、这些事构成了江湖朝堂的精彩,历史演进的脉络,国家民族的兴亡。

千百年来,吕不韦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标签: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