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周恩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纵横百科 159 0

中国人一个很大的悲哀在于,从来都是几百年后才能评价“历史”。近日有许多评价诸葛亮的帖子,而对诸葛亮做出“全面评价”的《三国演义》也是诸葛亮死后好几百年后才写成的。

   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人物至今还在热谈也是中国特色,从某种角度也是中国历史的力量,虽然“借古讽今”的力量已经是微乎其微了,但超越古人却永远不是易事。古往今来,几千年铁打的江山,来来往往数不清无数流水的官,有谁敢说他能与诸葛亮比肩?

   只有周恩来。

   昨天在煮酒看到一个叫忘江湖2的网友写到,“只有周恩来堪与诸葛亮媲美”,激动之余深深引为同道。 1976年上百万北京人寒冬里泪撒长安街是什么?就是杜甫写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感动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的感动,惊天地、泣鬼神的感动,中国还会有这样的感动吗?这将是永远不能超越的历史,不管你在几百年之后去写。

   诸葛亮最令中国人感动、感动了上千年的名句就是他《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谁能配得上这句话,只有周恩来。

   我看到的只是关于周恩来最普通的新闻,记载,但已经足够了,判断好坏、判断历史有这些就足够了,不是吗?

   红卫兵将陈再道(当时的一个将军、大军区司令)软禁在武汉,要将其打倒,好像是先是王锋、戚本禹(文革前期的骨干、利用完也被打倒了的人物)中的某个人先去做红卫兵的工作,结果也被狂热的红卫兵给“吞没”了,成了自投罗网。这时“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

   谁都看得出,这实际上是个阴谋,是让周恩来往火坑里跳,但周恩来经过几个小时竟说明了那些红卫兵。

   也许至今都没有当时周恩来与红卫兵“交锋”的记录,但我想那一定是现代版的“舌战群儒”。

   还有“收姜维”,“兵死五丈原”等等,诸葛亮的许多传奇差不多都能在周恩来那找到现代的版本,甚至连当时流传一时的“周恩来遗嘱”也像是诸葛亮死后不发殡吓退了司马懿。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没有中国人对周恩来的热爱和为纪念他而引发的“四五运动”,也许祸国秧民文革还不知道将持续多久。

   诸葛亮和周恩来是中国政治家的最高境界,他们俩是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历史之一。

   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第二个是他是否自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抗击侵略是符合任何时候的历史潮流的,所以象荆柯、屈原、岳飞、文天祥这样的英雄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他们没有历史局限性,周恩来也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只有中国政治家独有的专利。

   而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的康熙、乾隆实际上已落后于世界潮流了,虽然国土面积大了,但他俩并不如唐宗、宋祖,及有人认为慈禧也有很高的政治手腕、也想为她说几句好话就太逆历史而动了,而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还在那自比秦皇汉武就完全是是井底之蛙了。

   是否自私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且是永恒的标准,衡量政治家、历史人物也是一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无私的最高境界,相反的则是“宁让天下人负我,勿使我负天下人。”听说一个叫高文谦的人写了本周恩来的传记,写了许多他认为周恩来在毛泽东及权势(或还有什么?)面前卑躬屈膝的事。周恩来为什么要这样?自私,还是恐惧。

   一个故事说,一次飞机出现故障,周恩来把救生衣脱下来给身边一个吓哭了的小姑娘。陈毅被红卫兵围在人民大会堂,周恩来说,“你们要冲进去,就踏着我的身体进去。”一个人不怕死,不自私,他有什么可违心的?

   高文谦以为他看到了些别人没看到的东西,但他一点历史观都没有,他只是站在下水道里,他的头都没有露出地面,他何以看清历史。

   高文谦看到的只是一些文字,我怀疑他有没有真正接触过周恩来。中国70、80年代的国务翻译冀朝铸说,周恩来是最接近完美的人,女作家韩素音说,周恩来能在虚伪的包围中坚持真理,这是最大的艺术。

   历史就是过去的今天,今天也是将来的历史。

   朱镕基总理也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朱总理有些方面也像是周恩来。但他无法与周恩来相比,因为时代不同。

   朱镕基的年轻时代是一个太过普通人的时代,或者说这已经是一个不再需要一个大英雄、而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小英雄的时代了,现在是越来越强调个体、个性的时代了,我们需要的是任期制的领导人、政治家了,是越来越多的人决定历史的时代了。

   不会再有周恩来了。

   要评好皇帝,十大政治家,我认为都要以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是否自私做标准。

   这是看清历史的标准,也应该是将来的标准。

标签: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