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纵横百科 153 0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据媒体报道,耶鲁大学历史系斯特林讲席荣休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于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在康涅狄格州西黑文家中因帕金森症病发症辞世,享年85岁。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Joanne B. Freeman(上)与耶鲁法学院法学教授张泰苏(下)闻讯后表达了对史景迁的缅怀

史景迁是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之一,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1965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并在耶鲁大学任教,同时担任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中西关系史、中国法制史等。史景迁与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一道被称为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之后的美国汉学“三杰”。

作为一位凭天赋和本能来写作的历史学家,史景迁最大的贡献就是以优美流畅的文笔,把中国近代错综复杂的人物与史事,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参照专家的钻研成果,以“说故事”的传统历史方法,娓娓道来,让西方读者得以认识一个丰富的中国,也让新世代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有了感觉。

自1974年以来,他完成了14部有关中国的历史著作,包括《追寻现代中国》,《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康熙与曹寅》、《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等。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在整个世界的版图上,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极有魅力的存在。西方人需要花长时间去消化分析他们拿到的资料。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并不存在。我们对中国的看法越模糊,越多面化,离那最捉摸不定的真实性也就越近。——史景迁

在他感同身受、叙事巧妙的文字里,中国人所经历的这些,都化为有血有肉的遭遇,尽管有时候残酷不堪。通过真切摹写出人物的品性及其处境,史景迁亲切地带领我们走进这些人的生命,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仿佛跟他们有过直接的交流。这种感觉,只有最好的历史作品里才能赋予。——费正清

史景迁的著作必须划入《史记》的类别之内,是无可争议的。——余英时

他是一位凭天赋和本能来写作的历史学家……史学判断能力是一流的。他培养的美国明清史一流专业学者在数量上应该仅次于费正清。从这一点来讲,他是对美国的中国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宗师级人物。——陆扬

史景迁是谁?

“史景迁”这一中文名字是乔纳森·斯宾塞(Jonathan D. Spence)在耶鲁大学研读历史学博士学位期间,史学前辈房兆楹先生给他取的。寓意明显,期望也高,祝愿他学历史就要景仰司马迁,以其为楷模。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史景迁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书香世家,从祖父开始家人便在不同的领域从事着法国文学、古典文学、意大利语翻译等方面的研究。他一直对人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大学时学习了英国史,剑桥的交流项目将他带到了耶鲁,遇到了美国汉学家芮玛丽(Mary Clabaugh),从此他转向了中国史。

史景迁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闻名,与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并称为北美汉学三杰。他在耶鲁大学主讲的中国历史是学生们最欢迎的课程之一,他的课堂永远都是学生太多,多到要找不少研究生组成一个阵容可观的助教班子。同时,他也因为酷似影星肖恩·康纳利而被网友评为“最帅的历史学家”。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除了课讲得好以外,史景迁也是最擅长写作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大多能深入浅出,且文笔流畅、叙事性强。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曾形容:“给史景迁一本电话簿,他可以从第一页的人名开始编故事,编到最后一个人名。”他是美国为数不多的能使专业史学著作成为畅销书的作者之一,同时对中国历史知识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影响深远。

最会讲故事的历史学家

无论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历史爱好者还是想开拓眼界的普通读者,阅读史景迁都是极佳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讲?

相信很多人的历史之旅都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开始。这本声名远播的作品,吸引了海量读者开始关注中国明代——事实上,黄仁宇的这本代表作,正是在出版一年后,因为史景迁在《纽约书评》上一篇褒扬性的评论,才拥有了一份“合格证”。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更像一幕舞台剧,各藏机锋的诸多人物粉墨登场,共同书写时代哀歌。而成名后的黄仁宇欣然承认:“在中国历史领域,只有史景迁曾以这种风格写过。”

姑且不论黄氏尚有争议的“大历史观”,仅从文笔质量以及针对原始材料的深入研究程度来评判,那么真正站在山巅的大家,非史景迁莫属。而此时离史景迁的著作离进入国内读者视野尚早。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史景迁从自己在耶鲁的博士论文《曹寅与康熙》开始,就开始尝试独树一帜的研究与写作风格。他常拒绝参加学术会议,几乎不写专题论文,却高度重视文本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绝大部分著作都聚焦于个体在中国近代史动荡洪流中的命运和挣扎。

他凭借一己之力把历史人物的传记推到了顶峰,不仅写过康熙皇帝(《康熙》)、洪秀全(《太平天国》)这样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也写过漂泊欧洲的中国人(《胡若望的疑问》)及乡下贫苦民妇(《王氏之死》)的独特传记。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曹寅与康熙》

这种“微观”的进入方式,并非从天而降,稍早一点可以追溯至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更早则暗合了他的精神偶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脉络。史景迁在其著作中,就是希望通过“微观史学”的研究方式让读者更好地达到过去“宏观史学”下的理解。

他像说书人一样娓娓道来,像剧作家一样搭建结构与悬疑,但这背后均是严格的考证——无数当时的中西方文献、民间来往书信、地图、出土器物等,不断给想象中的宫殿垒砌结实的砖石。史景迁如同一个精巧的工匠,在纸上搭建着他的古代中国。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如果要讲述17世纪的山东农村生存处境,你会怎么写?

通常的历史学家,如果想给这样一个历史空间以结论,或许会基于地方志、官员笔记、简述风土人情、旱涝疫情、大小官司等等,但史景迁是怎么做的?

他从古籍的寥寥几行字里,抽取了一个既没有生平、也不了解情感,充满空白、连名字都没有的死者王氏,然后基于其他史料开始还原“犯罪现场”。

王氏的故事很简单:她和丈夫一贫如洗,不知为何她突然与另一个男人私奔,出走后又走投无路,最终不得不独自回来。在返家的当晚,愤怒的丈夫把她掐死在他们的破屋内。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聊斋志异》

史景迁以山东郯城的地方志、黄六鸿的《福惠全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史料基础完成了这部作品。这使得整本书拥有妖狐、法术、刺客等“想象”,阅读本书可能会成为你从未有过的奇妙冒险。史景迁用虚假还原出真实,给予了一个虚构的王氏以真实的感情以及选择。事实上她圆满完成了载体的作用,主角就是背后真实的历史情景。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王氏之死》

史景迁甚至不下结论,他只是从宏观推移镜头至偏僻乡间的农妇生活,探讨清初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并把蒲松龄的文学想象穿插到梦境之中,这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氏之死》。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如此评论:“通过真切摹写出人物的品性及其处境,史景迁亲切地带领我们走进这些人的生命,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仿佛跟他们有过直接的交流。这种感觉,只有最好的历史作品里才能赋予。”

除了故事好看,还有什么价值

换一个方式读历史

在另一本作品《康熙》中,史景迁化身皇帝本人,以第一人称的大胆叙事方法,发挥历史想象,充分展现康熙大帝的喜怒哀乐,让读者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皇帝。

《康熙》在1974年出版之后,引起西方史学界关注,评论称赞他文体自成一格,剪裁史料别具慧心,从不大张旗鼓,宣扬新的理论架构,却在不经意处,以生动的故事叙述,展现了历史人物与事件所能带给我们的历史文化思考。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康熙》、《王氏之死》等书,以个人传记所拓展出去的叙事手法烘托出当时中国社会样貌。其运笔、布局的特色,连以才华著称的历史学家、美学家列文森教授都称誉他“拥有天使般的书写能力”。

而正是这项非凡的本事,终令他在众多西方中国史家中脱颖而出,奠定了中国史从社会角度的文化史向文化角度的社会史转向的典范,其“文史合一”的境界丝毫无愧于“景仰司马迁”的名字。

启发不同文化要互看

史景迁《改变中国》探讨近代西方人士如何参与及推动中国的历史变化,从早期的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清末的戈登、赫德,一直写到民国时期的鲍罗廷、白求恩、陈纳德、史迪威。并从西方人在华活动扩展到中西文化接触所引发的思维刺激与调适,探讨不同文化碰撞时相互理解与误解的困境。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

史景迁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利用他掌握多种欧洲语言的优势,进入中外历史材料的迷宫之中,追索隐藏在历史帷幕后面的蛛丝马迹,想象中外历史文化接触的夹缝中,远赴异乡的人物是如何生活的,而其遭遇又如何存留成历史的记忆。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上溯到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如何利用欧洲流行的记忆术作为敲门砖,打入中国士大夫群体。

《胡若望的疑问》,写一个中国天主教徒胡若望匪夷所思的流落法兰西故事。

《大汗之国》,则综观西方人如何想象中国的历史历程,从蒙元时期的鲁伯克修士、马可波罗,一直到当代的尼克松、基辛格。

难怪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评价:“史景迁的主要贡献是,启发不同文化要互看,从而造成一种张力。自己看自己,比较封闭。我看你,与你看你自己是不一样的。”

当代最受瞩目的美国汉学家、耶鲁教授史景迁走了

生前一直留在耶鲁的史景迁坚持用一个个故事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侧面,却从不试图用自己的故事推动读者同情或者厌恶中国,而只想激发他们继续了解中国的兴趣,探求对人类共同本性——“人文主义的追求”。

以上内容综合编辑自美联社、“逝者|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教授逝世: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公众号:學人Scholar),“突发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去世:史景迁谈史学的艺术”(公众号:美国史教学与研究),“耶鲁大师 | 史景迁:一个讲中国故事的美国历史学家”(公众号:耶鲁北京中心)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pcoming events, please follow us on WeChat at YaleCenterBJ.

更多精彩活动,请关注耶鲁北京中心微信公众号YaleCenterBJ。

标签: 近代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