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例话之三: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箭双雕之计

纵横百科 161 0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列强争雄,兼并不已。晋国地处中原地带,处于激烈的竞争漩涡中,形势更加严峻,但晋国表现不俗,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严酷争斗中,不断兼并小国,国力日益增强,势力得到强化,而吞并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晋献公在位时,晋国南边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成了新的吞并目标。

强者咄咄逼人,弱者也不愿任人宰割,晋国要顺利吞并虢国和虞国并不容易。虢、虞两国虽然地域狭窄,人员稀少,国力不强,势力弱小,但却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如果想同两国中的任何一国开启战端,就意味着要同时面对两国的联盟抵抗,即使最终获胜,晋国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如何拆散虢、虞两国同盟关系,分化瓦解两国的协同势力,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的窘境,成了晋国新的在吞并行动优先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谋略例话之三: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箭双雕之计

荀息剧照

春秋争霸,斗智胜于斗勇,伐谋优于硬拚。晋国大夫荀息善用计谋,他根据虢、虞两国的具体特点,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策:用重金厚礼贿赂虞公,分化两国的关系,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对付虞国。这一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计策得到了晋献公的赞许,但晋献公对计策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疑虑:一是对用那么多的珍宝重礼贿赂虞公,有些难以割舍,二是对虞国的贤臣宫之奇心存忌惮,生怕秘策被揭露。荀息针对晋献公的疑虑,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解惑,他指明:赠送珍宝重礼给虞国,实际上等于将珍宝暂时存放在那里,迟早是能够收回的;贤臣宫之奇在虞国虽有谋略,但虞公对他未必言听计从,虞公中计的可能性极大。疑虑消除了,晋献公按荀息的计谋实施分化虢、虞两国的行动。

谋略例话之三: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箭双雕之计

荀息的妙计

谋略家荀息扮演外交家的角色,他携带着良马宝驹、奇珍异宝,颇为真诚地出使虞国。进入虞国国土,随即晋见虞公,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请求。谨小慎微又贪图利益的虞公,既不敢轻易得罪晋国,又对珍宝重礼贪婪有加,就收下了良马、珍宝,允许晋国军队可以通过虞国的国土,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明智的宫之奇认为荀息送礼,居心险恶,借道之事,大为不妥,他竭力谏阻虞公,不能答应,可是虞公根本不以采纳,一意孤行,顽固独断,稀里糊涂地钻进了荀息所设计好的圈套。

晋国成功地推进其兼并计划,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大军,浩浩荡荡地通过虞国的土地,实施对虢国的攻击行动,自作聪明的虞公非常愚蠢地信守承诺,非常可悲地派出军队协同晋军展开对虢国的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虢国的关键地盘下阳,从而也控制了虢、虞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为晋国的兼并计划创造了十很有利的条件,对此,虞公可能还蒙在鼓里。晋军这次行动成功分化了虢、虞两国的关系,占领了进一步进攻的战略要地,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弱小的虢、虞两国,一旦失去联盟,实际上已经难逃作为晋国吞并战略盘中大餐的命运。

果然,三年之后,称霸野心更大的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虢、虞两国处于更为险恶的处境,虞国大夫宫之奇这时更彻底地看清了晋国假道伐虢的恶毒计划,他十分清楚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他认为虢国如果灭亡了,虞国也必亡无疑。他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极力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来劝阻虞公,强调必须拒绝晋国假道伐虢的无理要求。可惜,虞公利欲熏心、自以为是,根本不采纳宫之奇的建议,他天真地认为,晋国与虞国是同姓之国,必然不会同室操戈。虞公又一次犯了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答应了晋国借道伐虢的要求。聪明的宫之奇见大势已去,虞国的灭亡已不可避免,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避开了即将到来的祸害。

晋国有了上一次借道伐虢的成功经验,这次更是变本加厉,晋献公亲自统帅大军肆无忌惮地借道虞国领土,侵犯虢国。这次声势更为浩大,进攻更加猛烈,晋军迅速推进,很快就兵临虢国都城上阳城下,将上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弱小的虢国孤立无援,数个月之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丑仓惶狼狈地逃奔到周王朝的京城洛阳。晋军灭虢后凯旋回师,途经虞地,在虞地驻扎下来,在虞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虞国在这一突发事件中毫无招架之功。晋国军队灭了虢国,赶走了虢公,又顺手牵羊地生俘了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成功地达到了吞并虢、虞两国的战略目的。晋国谋略家荀息假道灭虢的计策得到顺利的实现。

晋军以付出不大的代价就取得了吞并虢、虞两国的辉煌胜利,这固然是由于晋国国力的强大,但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兵不厌诈”的假道伐虢谋略。晋国大夫荀息非常了解虢、虞两国的状况以及虞公的弱点,很巧妙地提出假道伐虢的计策,晋献公能听从建议,及时消除疑虑,果断地接受和实施荀息的计谋,君臣共酌良谋,协力同心,终于实现吞并两国的理想战略。

虞国的快速惨败令人感到可惜和可悲,但惨败的结果似乎又是必然的,虞国并非没有贤臣,可是贤臣不为庸君所重用,在糊涂的君王的主政下,贤臣英雄无用武之地。虞国大夫宫之奇的才识、谋略并不亚于晋国的荀息,他非常了解晋国送礼借道的险恶用心,十分清楚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他反复提醒和劝阻虞公,千万别上晋国君臣设下的圈套。可惜的是,虞公贪利图宝,被利益熏昏了头脑,不听谏劝,一意孤行,毫无戒备之心,不仅轻易借道给晋国,引狼入室,还愚蠢的发兵助晋,自掘坟墓,最终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导致虞国的灭亡。

晋国假道灭虢的军事行动虽然在春秋争霸的一系列战争中,不算是大规模的,但晋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使诈借道,分化对手,一箭双雕,成功地实现兼并战略,把“兵不厌诈”的军事谋略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一个侧面典型地揭示了军事斗争的重要规律,为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启示,为历来的军事家、谋略家所重视。

谋略例话之三: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箭双雕之计

假道灭虢

中国古代的兵家宝典《三十六计》将“假道伐虢”立为一计,足见对这一军事谋略的重视,这一谋略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条重要规律:战争发动者,即军事实力比较强的一方,面对实力较弱,并且常有联盟关系的另外两方,为了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经常蓄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图财宝、畏怯强势等弱点,假意拉拢对方或与对方合作,以攻击第三方为理由,顺势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对方,分化对方与第三方的联盟,既顺势控制对方,又创造了消灭第三方的条件。当第三方被击败或消灭后,一俟时机成熟,即利用对方没有防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消灭对方,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在假道伐虢的战争行动中,借道者往往是军事实力较强的一方,面对实力较弱的两方,借道者往往想方设法对它们两方进行分化瓦解,借力先打击其中一方,然后回过头来再收拾另一方,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在三方的关系中,被借道者通常势力较弱,迫于压力,或为假象所惑,轻易地让出了过道,使借道者能方便地攻击第三方,而当第三方与被借道者失去了联盟,就只好无可奈何的被挨打,最终,被借道者和第三方一样,也难逃被宰割的命运。

对于势力强大的借道者来说,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借道攻击远方的敌人,而在于各个击破,一石双鸟,一箭双雕,所以,从借道者这方面看,用什么方法和计策来分化对手,十分重要,只有打破两个合作方的联盟,方能以最小的代价,达到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强者将从假道伐虢的谋略中取得成功的经验。

对于被借道者来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虽然自己和第三方一样,在实力上处于弱势,但面对强者,弱势双方只能团结、联盟,共同抗拒强敌,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决不能被分发瓦解,更不能认敌为友。如果借道给强敌,就等于自掘坟墓;如果帮助敌人攻击盟友,更无疑是自取灭亡。弱者将从假道伐虢的谋略中,吸取惨痛的教训。

假道伐虢的谋略在历史上经常被运用或借鉴。从正面经验看,强者常变换着方式巧妙地加以运用。例如,公元963年,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假道荆湖”,也是利用借道计策,突袭荆、湖,歼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从反面的经验看,弱者只有联合方能制胜。

谋略例话之三: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箭双雕之计

周瑜剧照

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统一北方,挥师南下,试图先吃掉脚跟未稳的刘备集团,在收拾江东基础稳固的孙吴政权。曹操的战略从根本意义上看,也是“假道伐虢”,他的策略是拉拢、劝降孙权,许诺封官、嘉奖,分化孙刘联盟,试图先吃刘备,再吞孙权。江东孙权集团中,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差点像当年虞公一样,中了强权入侵者的当,好在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周瑜、鲁肃,坚决主张抗曹。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的会谈,成功地为孙权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抗曹方略,实现了孙刘联盟。孙刘两个弱势群体的密切配合,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周瑜、诸葛亮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协同抗曹,终于在赤壁大战中,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大军,成功地实现三足鼎立的崭新局面。周瑜、诸葛亮深谙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避免被分化,联手抗曹,共击强敌,这也许是“假道伐虢”所蕴含的另一层深刻道理。与晋献公、荀息借道灭虢、以强凌弱的道理不同,孙刘联盟从另一个方面启示人们:弱国联合,共抗强敌,完全有可能以弱胜强,取得辉煌的胜利。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