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十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纵横百科 167 0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十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十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十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十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例很多。据统计:仅从西晋到隋的323年中,参战超过十万人的大战69次,以少胜多者达50次;北魏南征,每次兵力都多于南朝,结果只胜一次。这里列举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十大战役。

一、牧野之战

也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参战方:周联军:周、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

双方兵力:周联军4.5万人、商朝约17万人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地点:牧野(今河南新乡市)

结果: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

殷商末年(公元前11世纪),以纣王为首统治集团日益腐败,内外矛盾交困,渐走向崩溃。而商国西面的周族方国逐渐崛起。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057年),得知商纣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在太公吕尚等人辅佐下,即率兵伐商。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总兵力甲士四万五千人,从汜地渡水,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西北)折而东行,进至牧野。

帝辛(商纣王)得知消息,仓促部署军队,因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征调。故武装大量奴隶迎战周师,《诗经》上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有称七十万之众。

周军庄严誓师,历数帝辛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载“牧誓”。誓师结束,武王下令发起总攻,先遣太公吕尚以数百名精锐部队出击,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倒戈投降,周军得以直接攻击帝辛的禁卫军,纣王受逃跑,引起商军崩溃。周军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大破商军,商朝大军顷刻瓦解。帝辛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回朝歌,登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史称“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巨鹿之战

是秦末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朝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

地点: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时间:公元前207年,历时近一年

参战方:以楚军为首起义军,秦军

双方兵力:楚军5万,秦军20万

结果:全歼王离军,八月后,迫使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公元前208,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击杀楚地起义军首领项梁后,率兵20万渡过黄河,配合急调至河北的秦将王离围攻赵王。秦军攻破邯郸(今属河北)后,赵王歇及国相张耳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的20万军队围困。赵王遣使求救于楚、齐、魏、燕等反秦起义军。

楚怀王以项梁幕僚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军主力5万人救赵。项羽看宋义屯兵不进,就斩宋义,逼迫楚怀王任命自己为上将军。

同年十二月,因赵相张耳多次派人催促陈馀进军,陈馀不得已,遣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齐将田都、燕将臧荼、赵将张敖等救赵诸军都驻扎在陈馀军旁,皆不敢再战。

项羽遣英布、蒲将军以2万兵日夜兼行,渡漳水三户津(今河北磁县西南),断绝秦军甬道。英、蒲二将初战得胜后,项羽率全部楚军渡过漳水,令全军“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交战当日楚军以一当十,连续数次击败章邯军。章邯退保棘原,诸侯们助战,与楚军聚歼围城的秦军,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章邯见大势已去,于是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阳西)率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反秦战争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基本摧毁了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秦朝名存实亡。秦二世三年十月,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三、彭城之战

是楚汉战争中,项羽击败刘邦于彭城(江苏徐州)的一次奔袭战。楚军依靠项羽的指挥,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

时间: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

地点:彭城(今江苏徐州)

参战方:楚,汉

双方兵力:项羽3万,刘邦56万。

结果:刘邦全军覆没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诸侯罢兵戏下,各就封国。项羽回彭城,做西楚霸王。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五月,前齐相田荣和汉王刘邦在东、西两面同时起事,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昭告天下诸侯,誓师伐楚。趁项羽主力仍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军直取彭城。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在胡陵至肖县采取包围闪击。项羽军夜间抵肖,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与汉军大战,至中午,大破汉军。汉军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自相践踏,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

刘邦大败,项羽从后追击,在谷、泗二水再被歼十余万。刘邦南走,但因项羽的追击而不能立足,又杀几万。项羽军追击汉逃兵至灵壁以东的睢水,再杀汉军10余万人。刘邦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其父、妻被楚军俘获,汉军几乎全军覆灭。

彭城之战是中国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项羽所率的三万精兵均是骑兵,以迅雷之势对敌突袭,顷刻间造成敌军的惊惶混乱,于乱中取胜。

四、昆阳之战

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昆阳一线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时间:公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

地点:昆阳县(今河南省叶县)

参战方:新朝王莽军;绿林军(刘秀)

双方兵力:新军43万,绿林军1万7千

结果:绿林军决定性胜利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王莽推行革新,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上天灾不断,致国内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刘秀兄长刘縯打着恢复汉朝旗号,起兵反对王莽,并与绿林军主力进行联合。

公元23年(更始元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派王凤、王常和刘秀率兵进占昆阳。

王莽命王寻、王邑率43万余人围王凤、王常所部绿林军七八千人于昆阳。莽军围城数十重,城中形势异常危急。

绿林军将领们听从刘秀建议,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刘秀带人去搬救兵。当夜,刘秀率领宗佻、李轶等12名勇士,悄悄出了昆阳南门,以迅雷之势闯入敌人大营。王莽军猝不及防,刘秀等人闯营成功。把绿林军的全部人马不到万人调往昆阳前线。

刘秀带1000多人充当先锋。王莽军见对方人数很少,便派出几千人迎战。刘秀趁敌立足未稳,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直奔王寻、王邑中军大帐掩杀过去,王寻即被杀。绿林军的大部队随后赶到,直冲敌人的大营。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见援兵来到,大开城门,夹攻敌人。正在这时,老天爷也来帮忙,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把王莽军搅得七零八乱,四散逃奔。等王邑逃回洛阳时,出发时的40多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了!

昆阳之战,堪称新帝国的亡国之战。此战后,王莽军政势力荡然无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成名,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五、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时间: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200年十月

地点:官渡,现河南郑州中牟县官渡桥村一带。是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

参战方:袁绍、曹操

双方兵力:袁军10万,曹军2万。

结果:曹军全面取得胜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相互兼并征战。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四战之地。北方袁绍兵强马壮,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意南下攻许都。建安五年正月,袁绍以奉汉献帝衣带诏之名公开讨伐曹操。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抗击袁绍。曹操亲自率兵,打败了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俘虏了刘妻,迫使关羽投降。后顾之忧解除,曹操移兵官渡,迎击袁绍。

八月,袁绍进至官渡,依河丘屯营,曹军也立营相拒。曹军初始不利,坚壁不出。双方在官渡相持。

同年十月,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兵一万多人押送军粮,驻在大营以北四十里处。此时袁绍未能采纳谋士许攸、大将沮授的建议,结果袁军内部众叛亲离。许攸投降了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亲率五千轻兵,假冒袁军,让战马口衔横杖,军士每人抱捆干柴,连夜抄小道行进。天将亮,曹军已到乌巢,包围了袁军,焚烧了军粮,袁军大乱,军心动摇,分裂崩溃。最后,袁绍仅带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曹操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官渡之战决定了北方霸主地位,曹操打败袁绍,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萌芽。

六、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一带,以黄盖诈降火攻,以少胜多,大破曹军。

参战方:曹军,孙刘联军

地点:湖北蒲圻西北赤壁一带

双方兵力:曹军前线兵力20~30万,孙刘联军前线兵力3万2千人。

时间:208年(建安十三年)

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曹操率军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当阳境内长坂被曹军大败。曹操顺长江东下。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组成联军。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曹军不识水性,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采纳黄盖火攻之计,黄盖致书曹操诈降。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不计其数。曹操败走华容道。留曹仁固守江陵。周瑜、刘备水陆并进,乘胜扩张战果。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占荆州一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七、夷陵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东吴(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时间:公元221年7月 至 222年8月

地点:夷陵(今湖北宜都北)

参战方:蜀汉、五溪蛮夷;东吴

双方兵力:东吴约7万,蜀汉有20万

结果:吴军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称帝三月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权,并拒绝孙权和解。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军数万,对吴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抵御蜀军;同时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战争初期,陆逊避蜀军锋芒,并战略退却至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线,转入防御。从公元222年正月正月到六月,两军相持不决。刘备为速战,频繁派人阵前挑战,但陆逊坚守不战。时值酷暑,暑气逼人,蜀军不胜其苦。

陆逊见蜀军士气沮丧,认为反攻时机已成熟。命吴军各持茅草,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切断蜀军退路。吴军各部主动向蜀军发起攻击,很快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截断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刘备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蜀军近万。蜀军溃不成军,刘备乘夜突围逃遁永安城中(又名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托孤后,病故白帝城。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傅子》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退至白帝城后,以天子守国门,守住从长江进入巴蜀的入口,不至被东吴趁机攻入蜀地,侵吞蜀汉。夷陵之战,吴军大败蜀军,让三国鼎立的格局彻底稳定下来。

八、淝水之战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因此衰败,而东晋则趁此北伐,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时间:公元383年11月

地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现今安徽寿县的东南方)。

参战方:东晋、前秦

双方兵力:东晋8万人、前秦80万

结果:东晋大获全胜

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公元373年,攻占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势力扩大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想一举扫平在南方偏安一隅的东晋,统一南北。

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苻坚南征东晋。苻融率前锋二十五万人,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令谢玄率八万为前锋抗敌。晋军名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在梁城垒(今安徽怀远)击败前秦军,首战告捷。谢石大军乘胜进至淝水东岸,与秦军隔河而峙。谢石为挫秦军前锋,与苻融约定,秦军略向后移,待晋军渡河之后决战。苻坚认为可半渡而击,主动对决。遂挥军后退。晋军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以为兵败,顿时溃散,自相践踏,死伤无计。晋军乘势渡河猛攻。苻融被杀,苻坚单骑逃跑。淝水之战,前秦惨遭失败,仅剩十多万人马。

淝水之战后,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东晋统治得以稳定,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九、郾城之战

是宋金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宋金双方精锐之间在郾城的一次决战。岳飞所率岳家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时间: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

地点:郾城(今属河南漯河)

参战方:宋,金

双方兵力:宋军一万三五千人,金军11.5万

结果:宋军完胜

绍兴九年金朝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次年五月完颜宗弼(兀术)大举南侵,宋亦全面迎击。

岳飞率部攻克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郑州、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并准备伺机进攻开封。完颜宗弼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只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于是亲率15000重甲精骑奔袭郾城,双方在郾城北对峙。

完颜宗弼以精骑“拐子马”布列两翼。岳飞以步卒迎战金军精骑,命士卒以麻扎刀、大斧砍其马足。令其子岳云率马军精锐直冲金中军,杀伤甚众,杨再兴等率骑突阵,斩杀金军近百人,重创金军“拐子马”,宗弼几被擒。

宗弼再增兵郾城北五里店。岳飞部将王纲带领50骑侦察敌情,突入敌阵,斩其裨将,岳飞乘势出击,经三天激战,再败完颜宗弼,取得郾城大捷。

此战,是抗金战争中在平原地区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步骑交战。岳飞在孤军情况下,能适时掌握对方企图,发挥己方优势,巧妙用兵,最终以少胜金,重创金军。

十、白沟河之战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进行的作战,建文帝军队惨败。

时间:明建文二年(1400年)

地点: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

参战方:明建文帝,燕王朱棣

双方兵力:朱棣20万,李景隆60万

结果:李景隆60万损失殆尽,朱棣胜利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建文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北平。燕王率马步军20万人迎战。初始几战,燕师死伤惨重,引军而退。后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建文帝军平安所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千人冒矢突入阵中,杀伤建文帝军队甚众。是时,李景隆挥师绕至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瞿能等领兵赴战,燕王几被瞿能所获。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政府军失去统一指挥,陷入混乱。朱棣绝处逢生,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瞿能父子、平安等将领阵亡。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燕师追至月样桥,再败其军,杀溺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白沟河战役是燕军的转折之战、决胜之战。此后,朱棣转守为攻,取得战事上的主动。最后直指南京,李景隆投降,靖难之役结束。朱棣成功登上皇位。

纵观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胜方或智谋,或人心,或胆略,或勇猛,或天助。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