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涿鹿之战的结束,标志着轩辕黄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而且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天下共主。
在此之前,无论是蚩尤也好,还是神农也罢,虽然也有共主之“名”,但所控制之领土,所彰显之功绩,与轩辕黄帝相比还是甚有不足。
但在涿鹿之战以前,蚩尤已经击败了神农氏,此时的蚩尤所控制的领土范围业以抵达中原地区,黎族在其领导下,兵指中原地带。蚩尤就是这片土地上的最强者:
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
如果没有后来黄帝的挺身而出,蚩尤毫无疑问会成为天下的主宰。但黄帝毕竟是黄帝,他站了出来,击败了蚩尤。可此时从实力上而言,黄帝远不及蚩尤,若想获胜,所能借者唯有“智”尔。
黄帝的“艰难”关于黄帝与蚩尤的事迹,基本上都出现于传说之中。盖因为那段历史过于遥远,而且涉及到中国人最尊敬之始祖,因此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
不论是黄帝、神农、蚩尤,他们都是华夏之始祖。无须以最终之成败而下一个谁是英雄的定论。黄帝乃夏族之祖,神农为夷族之祖,蚩尤是黎苗之祖。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结论”。
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众说纷纭,兄弟说、臣属说、对手说等等,在不同的史籍当中,有着不同的记录。就拿臣属说而言,《管子》书中就有如下说法: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 。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之为当时。
因为事情过于的遥远,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不管是任何的说法,基本上我们可以确定一点,黄帝与蚩尤做过对手。而且是那种刺刀见红,不死不休的对手。当然,最后胜利者是黄帝。
但黄帝在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是占尽劣势。从人口数量、地盘控制、武器装备上,都不及蚩尤。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在上古时期,人口的多寡基本上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走势。
蚩尤以黎苗集团为依托,从长江中下游出发,进军中原地带,对神农氏所领导的夷族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神农氏战败:
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
蚩尤战胜了神农,意味着很多原本属于神农的人口资源也将归于蚩尤所支配。或许里面有些人对蚩尤的统治并不认可,但也只是一少部分人。
就此来看,在黄帝与蚩尤作战之前,蚩尤所控制的部落、人口要远超黄帝。而蚩尤超过黄帝的不止人口,更重要的还有地盘。
他除了原本已经掌控的长江中下游外,在击败神农之后,还掌握了河北、河南、山东、安徽一代。有了足够的地盘,意味着蚩尤更容易引导战争走向,也可以拥有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可此时,黄帝所能控制的,还只有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西的部分区域。更何况黄帝的周边羌戎等部落虎视眈眈。说是危机四伏,也并不为过。
仅是人口、地盘上的不足还不算,就连武器,此时的黄帝也不及蚩尤:
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我们从直观上就能看出它有很多夸张的成分。但夸张的里面,也确实有真的东西。那就是,当时蚩尤在武器锻造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了。否则,后来的《管子》也不会说:
葛卢之山,水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
不同地方的记载,都印证了蚩尤“器械”方面的强大和完备。攻与守的武器他全都装备上了,而且还是比较普及的装备。
就此局面来看,黄帝与蚩尤的差距未免有些过大。可最终,黄帝却战胜了蚩尤,其所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黄帝的谋略古往今来,能够以弱胜强者,所凭借的无外乎两种东西,一种是勇气而另一种就是耐心。如果说勇气是支撑战争的精神食粮,那么耐心就是推动战争成功之终极计谋。
《孙子兵法》中,就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机会是需要“等待”的。当敌我强弱悬殊的时候,等待就是最好的办法。
强则威,威则暴,暴则乱。只要能够等到对方“乱”,那就是己方的胜机。在等待之中,黄帝终于等来了与蚩尤作战的机会:
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
蚩尤在战胜了神农氏之后,并没有善待原百姓。而是选择了一种暴虐的方式,来对待万民。他的这种做法,自然会引来反抗。
所以,百姓们在此时急切需要一个人来领导他们对抗蚩尤。此前的领导者神农氏如今已经是“败军之将”,威望早已不在,人们再也不相信他的领导力。于是,人们选择了黄帝作为新的领导者。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黄帝,司马迁也早就给我们做了解释: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
黄帝在威望、能力、德行方面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他被万民推行而去“行天子事”。说白了,就是去对抗蚩尤。
在我看来,黄帝想要与蚩尤作战之想法绝非短期就可以形成的。他早就想对抗蚩尤,但缺少一个机会。蚩尤刚刚进入中原的时候,黄帝应该就已经有此念头。
但蚩尤击败神农氏,兵威到达了顶峰,而能与黄帝联手对抗蚩尤者,却并不存在。所以,黄帝选择了蛰伏,等到蚩尤的“暴虐”引起人们不满的时候,他在“代天行事”。
可是光有想法,是不足以战胜蚩尤的。蚩尤实力之强,不是黄帝可以抗衡的。虽然有了百姓的支持,但想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还是要有谋略的。
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按照孙武子的观点,黄帝能够威慑天下,在军事上屡屡获胜,所凭借的就是山谷、河川、斥泽、平陆等地形优势。
换言之,黄帝是一个善于依托有利地形作战的军事家。
所谓的有利地形,无非是这么几个条件。一是自己熟悉敌人陌生,二是自己擅长敌人不足。能够在地形上把握这两种原则就掌握了其精髓。而这,也就是黄帝为什么会把最终决战地点选择在涿鹿的原因。
因为历史太过于遥远,很多的战争细节我们无法明确的获悉。但从一些资料上,我们还能够看到这场战争的一个大概: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所谓黄帝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当是战争的开始阶段。而此时,蚩尤请风伯、雨师来助阵,虽然是带有了神话色彩,但也能从中发现一些端倪。
起码,在战争初期的时候,黄帝曾受困于环境因素,而出师不利。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则是因为黄帝所选择的开战地点是蚩尤比较熟悉的环境。
至于为什么是“风伯、雨师”这与蚩尤来自于长江中下游也有相当的关系。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蚩尤,自然要比黄帝更擅长在雨水环境中作战。
鉴于此种情况,黄帝改变了策略。他决定选择“以退为进”的方式与蚩尤作战。于是,他通过运动作战把蚩尤引到了“涿鹿”。
之所以选择涿鹿,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黄帝更为熟悉。与蚩尤所熟悉的雨水环境不同,涿鹿这里的地理环境相对干燥,这才有“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一说。
黄帝是通过选择哪一条路径,逐渐把蚩尤引至涿鹿,这一细节尚难以得知。但我们可以明白一点,了解南方的黎苗军团,在到达北方后,一定会产生各种的不适应。
此时的蚩尤,从生活习性,生存状态,到情报获悉,战场情况都是非常陌生的。再加之长途跋涉,异地作战。以当时的医疗水平,人的身体状况,很容易就会出现大量的水土不服现象。
多重因素的困扰,自然会导致黎苗军团军心大乱,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无往不利。于是,黄帝在涿鹿,瞅准一个机会,一举击溃蚩尤所率领的黎苗军团。
结语黄帝最终以弱胜强,战胜了蚩尤。
而失败后的蚩尤是死,还是活着,这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的史料上说他被杀死,或者是战死,也有一些资料上说,他成为了黄帝的臣属。
不管他在涿鹿之战后,是死了还是成为黄帝臣属,他都是失败了。而黄帝也在此战中,首创“以退为进”的军事战争典型案例。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