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文章]中山大学,让我入门——访历史系77级系校友马鼎盛

纵横百科 205 0

  采访时间:2007年8月

  采访地点:香港凤凰卫视

  撰稿人:叶丽萍

  摄影:

   中山大学,让我入门

   ——访历史系77级系校友马鼎盛

   马鼎盛,中山大学77级历史系毕业生,现在是香港凤凰卫视的军事评论员。他除主持《军情观察室》《讲东讲西》等节目外,还在各大报章撰写专栏。对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准确推测,使马鼎盛在军事评论界一夜成名,香港及内地各大传媒争相访问的这位校友。近年来,他更多次回到中大校园,为在校同学讲述自己的人生轨迹。

   谈尊师重道

   马鼎盛说,能够成为中山大学校友是一种份缘。经历了十年文革洗礼,马鼎盛先生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会,实现多年来读大学的夙愿。之前由于种种政治原因,耗费了青春年华,上大学的时候,他比班里其他同学要年长。迟到的大学时光,让马鼎盛有机会接受良师的启蒙、学术的熏陶,他的学业获得了系里老师的肯定。

   在校期间,马鼎盛曾经得到历史系多位名师指导。在他印象里,汤明檖老师、蔡鸿生老师、叶显恩老师等好几位老师都是以研究学问为生命的人。在跟随他们学习的日子里,使他感受到尊师重道的重要。说到这里,马学长不禁感叹今非昔比:“以前学生见到老师一定会主动问好;但现在的校园里却是老师见到学生主动问好。如果你连老师都不尊重,何以懂得尊重学问?”

   谈校园逸事,谈兴趣

   70年代末的康乐园还是处于一个文革后的恢复时期,马鼎盛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里的快乐四年。“与十年农村生活相比,读书没法子觉得是苦,只能觉得是乐,只有吸收不完的知识”。说到校园趣事,他不禁说起有一次被通知到大钟楼(当时的行政楼)开会,谁知误闯入校务会议,主持会议的是两位校长,出席的都是各系的教授。自己一直奇怪为什么就一个学生代表,后来偷偷跑出来才知道去错了地方。说起这些事时,马学长原本疲累中带点威严的脸上,崭露了会心的微笑。另外,闲谈中我们才知道,原来马鼎盛学长还是一名排球好手,曾经参与校队比赛并获得广州市第二名呢。

   培养兴趣是很多人认为在大学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将兴趣与事业融为一体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幸福的事。关于兴趣,马鼎盛学长道出了一翻见解:“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加不是师长强迫能产生的,而是要自己从中真正感觉到甘甜,发自内心的爱好。”能够像马鼎盛一样将兴趣和事业结合,是时下很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详谈后,我们才了解,马学长的选择,原来背后另有自己的一番思考:“我选择历史,是因为它最接近政治。文化大革命对国家、对我个人冲击都很大,令我产生很多问题、疑问,我不理解,觉得不合理,想找答案。直到今天我还在孜孜于求,但已经解决不少。我常常想: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不这样?能把职业、专业、事业融为一体,做起事来动力自然比较大。但我们思考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个人,要放眼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我现在为什么选择做军事这个项目,为什么会选择研究战争,为什么做了媒体这个行业?就是因为觉得战争太不合理,军事太残酷,太没有人性,所以才去探讨,和研究。”

   谈事业,谈理想

   访问中,马学长多次谈及他关心的军事问题,可谓三句不离本行。他介绍,作为在香港的中国人,他最关心的是台湾问题和中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程度落差的问题。“有幸经历这个大时代,我觉得可以有崇高一点的想法,每晚睡之前想想‘我为这个时代做了什么’,我想,那天晚上会睡的好点”。他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使命,作为一个军事评论员,他最大心愿是尽自己的能力阻止战争的发生。

   在很多人眼中,马鼎盛先生是一位有独特见解、有个性的成功人士,而他却谦虚地说这一切都要要感谢中大让他入门。“历史是一门非常有个性的学科,在中大学到的是研究历史的A,B,C。我在香港传媒做了18年,可以说经历了各种竞争和淘汰,但基本上没有败下阵来。原因就是我有学历史的底子,新闻其实是比较浅显的,就是叙述事件,而历史学的背景和十年的生活经历却让我分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寄语年青校友

   时代变迁,社会环境也不断地变化。与马鼎盛学长求学时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显得急功近利。但是马学长对于这一点不太担忧,并安慰年轻人:“年轻人求快是一定的,但不要紧,社会并不需要太多研究人员。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有效率的实干人才。我始终觉得对于培养人才来说,适应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而对于有志于像他那样从事媒体工作的后辈,他提醒:要培养研究精神,要能耐得寂寞,还要凡事保持独立思考。他形容自己是一个执著、有原则的人,很多时候观点未必为社会公众所认同,但幸好现在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他比较自由去发挥,也有人愿意看他的节目,有人看他的文字,这就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标签: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