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纵横百科 135 0

有很多诗句,往往不是我们表面理解的意思。只是后世在运用它们时,给它们赋予了新的意义。最有名的例子,很多人经常会提到的这样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咱们经常会用它来表示没钱的夫妻,事事都不顺心。但事实上,这是当年元稹悼念自己妻子的话,目的是想说他们这样的患难夫妻,离了对方才会更加伤感。

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既然这诗的意思平时很多人都理解错了,那为什么大家不改呢?因为现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它时,已经默认了这种用法,所以就和很多俗语一样,这个意思已经约定成俗。如果还纠结于诗的原意,不利于大家平时的沟通。

无独有偶,除了元稹这个名句外,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也是这样的情况。在诗词大会第三季第7场,曾出过这样一道题:

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下列名句哪项不是劝别人努力学习、珍惜光阴的?

A、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B、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C、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初看这道题时,笔者觉这3个选项每一句都是劝我们努力学习的。当时台上的选手,也犹豫不决,最后他蒙对了正确答案B。虽然选手蒙对了答错,但百人团却错了50人。

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第一个选项,出自唐代大诗人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确实是个鼓励晚辈努力学习的诗句。第三个选项出自宋代大文人朱熹的《劝学诗》,都已经取这样一个名字了,很显然这是劝大家好好学习了。

而第二个选项,百人团之所以会有50人选错,原因就在于“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家理解错了。不少观众在节目后都感慨:难道当年语文老师错了?是的,这7个字,当年语文老师可是没少在咱们耳边念叨着。而且那些年写作文时,我们也经常会用到它,难道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语文老师也理解错了?我们来看看原诗:

《白鹿洞二首.其一》(作者: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末五代诗人王贞白作品。诗题中的“白鹿洞”是一个书院的名字,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院之一,颇有名气。这首诗记录的就是诗人自己在白鹿洞书院读书时的情形,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我读书太投入了,以至春天都过了才后知后觉。我读起书来时,觉得光阴像金子一样珍贵。来来往往的行人,看见我这么投入的样子,经常和我开玩笑,结果却打断了我研读周孔之道。

理解清楚了诗的意思,其实我们就明白了,王贞白这诗只是写他自己而已,并没有想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劝别人努力的意思。诗词大会上这道题出的是“哪项不是劝别人努力”,那选它自然是没错的。

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但这只是王贞白原诗的意思,并不能证明当年语文老师用这话来鼓励我们是用错了。因为这话流传到明代后,被明人编撰在《增广贤文》中。而且明人还在其后加了一句: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本就是古代的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加了这句后,“一寸光阴一寸金”也就妥妥地成了劝学名句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能确定,虽然王贞白的原诗并没有劝学的意思,但经过后世文人对诗意的引申,现在我们把当成劝学名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没理解错,当年语文老师也没有理解错。

诗词大会考“一寸光阴一寸金”,难倒50人,这诗我们一直解错了?

近些年,很多朋友在解析古诗词时,经常纠结于诗句原本的意思。比如指出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本意是写友情的,所以用来形容爱情就是错了;比如指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开始《诗经》也是用它赞友情的,所以大家也用错了。

其实个人觉得这种纠结是没什么道理的。一句诗从问世之日开始,就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诗意会有所变化。只要这种变化是能被普遍接受的,那就不能算是错了。不然,我们就成了读死书、死读书了。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标签: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谁写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