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纵横百科 226 0

导语:众所周知自隋朝以来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出现为诸多寒门子弟提供了光耀门楣的机会,所以在古代社会中也是深受知识分子的推崇。一提到科举考试很多人就会自动的和八股文联系在一起,但是科举制度形成初期的考试形式还没有如此的严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我国科举制度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它的考试形式又是怎样变化的。

科举制度的起源折叠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科举制度的起源要追溯到隋朝时期。隋文帝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的部队实现了大一统的伟大抱负。为巩固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打下的基业,同时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开始用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进士科的出现要追溯到到隋炀帝时期,进士科就是以考试的形式选取人才,这类人才统称为"进士",所以就有了分科取士的说法,这也是"科举"一词得来的缘由。当时的这种考试称为"试策",内容也就是对简单的时策的考察。但是当时这种试策取士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在当时只是以约定成俗的形式存在,但还并未形成一项制度。

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科举考试图片

科举制度的完善

在隋朝灭亡之后唐朝继起之后,在沿袭了隋朝部门优良的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自唐朝之后历朝历代都在对科举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考试科目上来看,唐朝常举的考试科目达到五十多种。这五十多种科目中最为主要的要属明经和进士了。自唐高宗以后的历代皇帝尤为重视进士这一科目,这也是唐朝的大多数宰相都是进士出身的最主要的原因。对于明经和进士这两个科目,考试的内容由之前的经书或时务逐渐演变成为了诗词歌赋、明经,考试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以贴经、墨义为主。所谓贴经就是根据所给经文内容填写出该经文的上下文,所谓墨义就是对经文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考试。从考试的监考方面来看,常科考试考官由原来的吏部改为礼部。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常科登第后,仍需经吏部进行考试筛选,称为选试,只有选试通过才有资格担任官职。从录取结果来看,唐代取士,不仅看重考试的成绩,还会考虑是否有名人名士的推荐,因此当时也掀起了一场向名人世家投献自己优秀作品的潮流。从考试形式来看,除了沿袭的笔试之外,在武则天时期还增加了殿试和武举。其中武举由兵部主持,科目为射箭、负重等。

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武举图片

科举制度的改革

到了宋朝,在沿袭了唐朝武举的基础上,对唐朝时期常科的考试科目进行了削减,但相同的是进士仍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在科举的录取范围和作用范围上,宋代明显采取了放宽政策。比如,宋朝进士的录取名额要比唐朝扩大了一百多倍,甚至有些时候更多。在考试制度方面宋代还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所谓三级考试是指取解试,由各州举行;省试,由礼部主持;殿试,由皇帝亲自选拔,也是三级考试制度中最高的一级。通过殿试的人会出现在放榜的名单上,放榜会按照三甲的顺序,通过殿试便有资格直接授予官职。

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宋朝殿试图

在考试时间方面,宋代正式规定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其中具体的考试时间是每年春天,各州举办考试,次年春天礼部举办考试,省试和殿试在同年举行。在放榜方面,南宋以后,由于科举制度给国家带来了诸多方便,所以历代皇帝也更加的重视科举,于是皇帝开始以典礼的形式公布进士名次,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纷纷效仿这一做法,并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步演变成为一项制度。在防止科举徇私舞弊方面,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兴起,同样不断兴起的还有考试过程中作弊和徇私的现象。自宋代起,为提高科举的公平性,新增糊名和誊录两项制度。糊名,顾名思义就是将考生试卷上的考生姓名和信息用封条糊起来。但仅是如此,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考官还是可以根据字迹和书画内容进行徇私,于是就出现了另一项制度誊录,由相关人员把考生的答卷统一进行誊写,这样就使得科举考试的制度不断的公平公正。

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糊写和誊录图

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随着科举制度不断的被完善,明朝对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得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正式的把科举分为三级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其中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在贡院举办,在八月中旬分为三场进行,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的考生称为举人。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乡试后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分为三场进行,考中的称为贡士。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殿试,殿试和会试同年举行。君主根据各位贡士在殿试中的表现对其进行排名,所以殿试由君主亲自主持。殿试结束后,根据各位在殿试中的表现进行排名,最后对排名以放榜的形式进行公布。

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放榜图

科举制度的灭亡

与明朝科举制度截然不同,到了清朝,其科举制度中不断加入了不平等的成分。雍正帝之前清朝的科举制度分为满汉两榜取士,相比之下满人在这种制度下的考试中明显享有特权。尽管后来进行了改善,所有知识分子进行统一考试,但是满人可以不通过科举就能做官,这样还是满满的不公平。所以科举制发展到清朝时,弊端日积月累不断地显露出来,导致在后续发展中承受不住自身的弊病而消亡。

我国古代自隋朝起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

清朝的科举考试图

结语:科举制度的出现和盛行为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诸多优秀的人才。它的存在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文化的传播的弘扬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还为寒门弟子提供了翻身的机会,也是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欢迎。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这项制度的弊端逐渐增多,尤其是晚清时期,种种弊端得以显露,使得当时的科举制度不再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所需的人才,所以历经了1300年历史长河的科举制度在晚清落下了帷幕。

标签: 中国历史发展图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