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纵横百科 178 0

朱元璋的能力和功业毋庸置疑,同时他也是历代开国皇帝里出身最差的一位,因此形成的反差使得他被高估也不足为奇,朱元璋的起点之低功业之高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时代背景就是朱元璋的时代已经没有起点很高的人出来逐鹿中原了。

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试看跟朱元璋同台竞争的陈友谅张士诚都是什么出身,陈友谅渔民,父亲入赘的,跟朱元璋半斤对八两,张士超盐商出身,起点高些,但也是混社会的草莽人物,请问还有类似于汉末时四世三公的豪门望族出身的领导人物吗?没有了。这不是偶然,而是社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宋朝时皇权通过对科举制的贯彻运用,消除了血统论和门阀政治的余萌,占据统治阶级的是一群靠考科举上位的读书人,分封制和豪门士族的残留已然无存。皇权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大臣们窃据权力,父死子继,把权力搬到他们自己家去,也是为了防止形成有能力和皇权分庭抗礼的豪门、士族势力,皇权对于给自己打工的人尚且如此防范,那些宗室、外戚们的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这样的社会状况就是不会再有谁靠着血统靠着家世振臂一呼就能有一堆追随者,这正是皇权所希望的。

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那么在此背景之下,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之时,有机会参与角逐的人,自然只能是草莽之中的豪杰了。试想,如果朱元璋投奔的大佬是一个四世三公出身的豪门子弟,无论他怎么看朱元璋顺眼,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那么朱元璋也不会有机会进入他的权力核心。如果朱元璋的周围遍布的都是豪门士族出身的大佬,他也不可能有带着二十四个人就一路招降纳叛攻城略地的传奇事迹,因为出身高的人,绝不会轻易地就服从出身比自己低贱多了的人。我相信各个时代都有类似于朱元璋能力气质的草莽英雄豪杰,只是他们都难以拥有可以施展拳脚的舞台。

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就拿他同时代的人来说,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出身相近,能力不亚于朱元璋,如果他先一步投靠郭子兴,成为他的女婿,朱元璋是否还有出头之日,亦或是他们的身份会不会对换,徐达成为君主,朱元璋做一名将领呢?再是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他和陈友谅出身亦相似,也是同乡,他的军事才能胜于陈友谅,如果是张定边来做他们那个集团的领导,是不是结局又有可能不一样呢?所以历史上的人和事是存在多种可能的,只有尘埃落定之后,才能知晓谁是那个幸运儿。朱元璋能成为明帝国的开国皇帝,自然是能力出众,但也是因缘际会,而不是他神功无敌。

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再说朱元璋在政治上的失误之处,一、就是宗室问题的,我们知道朱元璋恢复了分封制度,其实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可朱元璋的分封制的,但是很多人都讨伐这个制度,认为是朱元璋犯的错误,那还能说什么呢?朱元璋分封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拱卫朱家,保障朱家的皇权有希望万世一系,这一点其实是对他老朱家的人性过于乐观,朱元璋自己身上,就有那种极度自私和自负的性格特质,若他的制度真的稳固下来,谁来保证日后不会一地鸡毛打成一片呢?朱元璋的分封从权术角度来说倒也合理,诸藩王们互相制衡,理论上只能拱卫中央而不能为乱,但彼时分封制已是逆流,当时的读书人、士人、官员,就没有支持分封制的,朱元璋靠杀戮把反对的声音暂时压下来,就不能阻止他死后反对的力量再升起来。这说明一件事无论他自己想的再对,推演的再好,只要别人都认为是错的,最后的演化也一定会向错的方向发展。说到底经过长年的独断专行,朱元璋过于自负了,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些反对的声音的意义。

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二、则是经济问题,朱元璋农民出身,不懂商业,痛恨又瞧不起商人,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就由着自己的想法来。朱元璋延续了宋朝发明的纸币制度,使用的是一款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大明宝钞,然而他不考虑通货膨胀和纸币的实际使用价值。大明宝钞作为纸币没有准备金,如果老百姓要拿金银找朝廷换纸币,朝廷很欢迎,如果反过来,老百姓想拿纸币找朝廷换金银,那就门都没有。

朱元璋白手起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绩被高估了吗?

虽然朱元璋的武功出类拔萃,在政治上对于加深中央权力的集中亦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朱元璋的功业再大,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看不到想不到预见不了的事情,他掌握天下之后所做的努力并没有真正的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也没有让他的子孙能真正的享受到长久的富贵。

标签: 明朝的开国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