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纵横百科 103 0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唐太宗即位后,为治理国家呕心沥血,他不仅能够将国家治理好,而且处处彰显个人修养,用美德感化了许多人。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府中有人主张乘胜杀尽李建成、李元吉的党羽,并“籍没其家”。与此同时,许多人在不断搜寻宫府集团的成员和兵勇,争相捕杀邀功。

在这种肃杀的形势下,宫府集团的人惶惶不能自安,李世民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采用了明智的安抚政策。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一、他一方面禁止秦府人员滥捕追杀,另一方面以高祖的名义诏告天下,安抚宫府中的人。宫府集团的人被李世民的大度折服,纷纷放下武器,向朝廷投诚,

其中最杰出的人才有魏征、韦挺等人。在玄武门之变前,魏征几次劝太子李建成及早除掉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太子党人纷纷逃亡,魏征却没有逃跑。

魏征被抓住后,李世民当众问他:“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魏征毫无惧色:“假如太子早听我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有今天的祸患了。”

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扬了他的忠诚坦荡,封他为詹事主簿,后改任谏议大夫。

唐太宗在一次出游时,一个卫兵在失重情况下一把拉住他的龙袍,险些把他拉倒。卫兵顿时心惊胆战,李世民并没有生气,反而安慰他说:“这里没有御史法官,不会问你的罪,不要担心。”

唐太宗不但善于用兵,而且还擅长书法。有一次,他与群臣饮酒。酒至半酣,他命人准备笔墨,随后挥笔而就。

他将作品高高举起道:“此幅书法作品谁能得到,就赐予谁。”此言一出,群臣争先恐后。其中有一位官员手疾眼快,登上皇帝的座椅,一把把书法作品抢到手。

这位官员意识到自己因登龙椅而犯了不敬之罪后,马上叩头请罪。唐太宗却哈哈大笑道:“今日没有君臣之礼,不要破坏了饮酒的气氛。”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戒奢崇简,而且以身作则。

在历史上,新王朝的君主都要大兴土木,另建新的宫殿,但唐太宗却不允许那样做。他仍然住在隋朝时建造的宫殿,尽管宫殿的大部分已破旧。

同时,他还禁止铺张浪费的厚葬习俗,并明确提出要求,令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严格遵守。对于官员们的奢侈行为,唐太宗也严格禁止。

在唐太宗的影响下,唐朝在贞观初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风气,出现了许多廉俭大臣。

比如,户部尚书戴胄生前一直住在一座破旧的房子里,死后甚至连个祭祀的地方也没有,而魏征的家里连个正堂屋都没有。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二、唐太宗的做法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封建社会,法律能否被顺利贯彻执行,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态度。

贞观时期,唐太宗不但能够以身作则,遵守法律的约束,而且对自己的亲属要求也非常严格。一旦有人触犯刑法,必严格依法处理,从不徇私枉法。

因此,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大多数官吏都能够做到清正廉明,很少有人违法乱纪,欺压百姓。

为了对全国执法加强监督,唐太宗设立了死刑复奏制度,规定京城在两日内要五次复奏,各州要三次复奏。

这种制度的形成,也可以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比如“诬告反坐” “诬告反坐”虽于秦汉已见于刑律,但历代的诬告案件总是层出不穷。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往往是统治阶级在进行内部斗争中用来打击、陷害对方的手段之一。

所谓“诬告反坐”,是指以原告诬陷被告的罪名对原告进行量刑,使诬告者自食恶果。 《唐律》中规定,“诸诬告谋反及大逆者斩”,对犯有“谋反”与“大逆”罪者,依法当斩。

而对那些以“谋反”、“大逆”罪名诬告他人的人,如果查实确属诬告,那么诬告者当被处以斩首的刑罚。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三、贞观三年(629年),朝中发生了霍行斌诬告魏征的事件。当时魏征已被唐太宗提拔为秘书监,可以参预朝政。霍行斌是长安县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诬告魏征参与了“谋反”,想要以此置魏征于死地。

魏征自玄武门事变后归附唐太宗,屡屡犯颜谏诤,已经深得太宗赏识与信任。因此,太宗根本不相信霍行斌的话。

他直接说:“此言大无由绪,不须鞫问,行斌宜附所司定罪。”霍行斌依法被处以死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魏征得知此事后,非常感激,向唐太宗顿首拜谢。

太宗对他说:“卿之累仁积行,朕所自知,愚人相谤,岂能由己,不须致谢。”

贞观九年(635年)八月,岷州都督高甑生诬告尚书右仆射、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的事件发生了。

当时,李靖统领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和利州刺史高甑生等征讨吐谷浑。

高甑生因未能按期到达会合地点而受到李靖的责备,于是对李靖怀恨在心。 战争结束后,高甑生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联名诬告李靖“谋反”。

唐太宗大感意外,虽然不相信李靖会谋反,但考虑到高、唐二人身为高官,又是开国功臣,不得不谨慎行事。

他依照司法程序派法官进行调查,查实后发现纯属诬告。根据当时的法律,高甑生应依法处死,但考虑到高是开国功臣,只给予其流放的处罚。

这时有人为高甑生求情,请太宗宽大处理,太宗回答说:“旧是藩邸勋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划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守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唐

太宗这番话,既表明了他维护诬告反坐的意识,不徇私情,同时也反映了他维护唐代一切法律尊严的鲜明立场。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四、为了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唐太宗完善了以往的国家法律。他根据唐高祖时制订的《武德律》,主持制定了《贞观律》。

经过长孙无忌等人做注后,便有了后来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的法典,并被保存了下来。

另外,唐太宗还制定了令、格、式,组成了完整的法制体系。 在用人方面,唐太宗求才若渴。当时,朝野上下的官吏大多擅长习武,对于如何处理政务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选拔出一批精通政务的人,唐太宗费尽心思,不计恩怨、不避内亲,积极去发现人才和提拔人才,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继续推行科举制度,不断选拔文官。 贞观三年(629年),天下大旱。按传统的说法,这是因为朝政出了问题,上天示警惩罚。

太宗坐立不安,颁布诏书令文武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中郎将常何乃一介武夫,不善文理,门客马周代他起草了一份奏章。

唐太宗收到常何的奏章后大吃一惊,因为奏章里陈述的二十多件事都合乎他的意思,而且文章条理清楚,批评和建议都很中肯。

唐太宗知道常何是粗人一个,根本没有这个能耐,于是将其召来询问。得知奏章出自马周之手后,他立即召其进宫,令其在门下省任职。

马周见事敏速,能言善辩,深识事端,处事平允,又敢于直言进谏,以至于太宗说:“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后来,马周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中书侍郎、中书令,名彪史册。 在唐太宗积极求才的影响下,唐朝上下人才济济。

这些人功不可没,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于长期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唐初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民生凋敝。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五、面对百废待兴的形势,唐太宗一方面大力提倡戒奢从简、节省开支,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各种优厚政策,逐步恢复经济生产。 唐太宗发展经济的措施包括: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等。

在贞观初期,关中、河南等地原有的渠道都相继得到修复,大量的排水和引水工程也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利于防旱排涝,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连年战争使得全国劳动力普遍缺乏,影响了社会生产。为了增加人口,唐太宗下令,民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可以结婚,人口增长与否将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由于这种政策的推行,全国户数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比唐高祖时代增加了一百八十万户。

在大力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唐太宗还特别注意边境上的安定。唐太宗即位之初,颉利可汗以为有机可乘,遂率领20万东突厥骑兵南下,直逼唐都长安城。

随后,他按兵不动,派使者入城与唐太宗讲条件。在如此危机的形势下,唐太宗果断将来使扣押,然后沉着布阵。尽管唐军在数量上不及突厥兵,但唐太宗指挥若定,举重若轻,唐军既有严整的军容又有旺盛的士气,令颉利可汗不敢轻举妄动。

接着,唐太宗单骑来到渭河桥上,与颉利可汗杀马盟誓。唐太宗智勇双全,保全了长安城,使黎民百姓免遭一场杀戮。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六、唐太宗考虑到东突厥还会再来冒犯,决定灭掉东突厥以绝后患。贞观三年(629年),唐高祖一面联合唐高祖时已经臣服于唐朝的西突厥,一面派李靖率兵攻打东突厥。

东突厥腹背受敌,遂假意求和。统帅李靖乘机率精兵深入东突厥腹地,俘虏了颉利可汗。随后,唐太宗一鼓作气,统一了北部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后又收复了西域诸国。

丝绸之路再次畅通后,唐太宗把它作为了一条外交的主要干道。贞观时期,长安城不单单再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还是唐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不仅有国内各地的商人来此经商,而且有亚洲其他国家来此进行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

唐朝的茶叶、瓷器、丝绸、造纸术、法律体制等纷纷传到了波斯、日本、朝鲜、阿拉伯、印度等国家,而外国的佛学经典、摩尼教、菠菜、胡椒也纷纷传到了中国。

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唐朝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由于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积极措施,社会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

社会秩序迅速安定,人民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到贞观中期,国家出现昌盛景象,这个时期便是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很难出现的太平盛世。

为什么唐太宗能创建大唐盛世?

结语不过,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了。

他开始大兴土木,追求各种物质享受,不再唯才是举,不再虚心纳谏,对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渐生疑心。

不仅如此,他竟干涉史官记载的起居注,破坏了流传已久的中国传统,玷污了史官的神圣使命。

另外,唐高祖变得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明知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穷兵黩武、东征西讨,却不听房玄龄之劝,偏偏要仿效隋炀帝攻打高丽。

两战两败后,唐太宗并不吸取教训,反而令人加紧造船,欲再次兴兵。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在战船造好之前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不过,他的遗憾对于黎民众生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标签: 唐朝的开国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