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纵横百科 124 0

《旧唐书》记载道“处海,字延美……太和八年登进士……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行于世。”

这则记载中所出现的《明皇杂录》其实就是一部专门记载唐朝时期皇家历史的著作。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其中唐代宫廷乐舞的记载更是多达14处之多,为研究唐朝宫廷乐舞提供了非常多的史料支持。

而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唐朝发展的一个缩影,毕竟宫廷乐舞属于娱乐活动。

只有在太平盛世娱乐活动才会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说唐朝宫廷乐舞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唐朝发展空前繁荣,唐朝宫廷乐舞之所以衰败是因为后期唐朝陷入了颓靡。

一、以“安史之乱”来划分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两大阶段关于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其分界线就是“安史之乱”。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在此之前的唐朝是极盛时期,在此期间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陆续出现将唐朝推上了一个又一个巅峰。

“安史之乱”的到来使得唐朝的发展急转直下,由繁荣至极的大唐盛世变成了颓靡破败的残存国家。

所以说“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唐朝所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在这一阶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朝宫廷乐舞就是其中之一,早期的唐朝如此繁华自然也连带得娱乐产业也十分地兴盛,所以说这一时期的宫廷乐舞必然是极负盛名的。

随着“安史之乱”以后的整体萧条,宫廷乐舞自然也难逃厄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遗珠。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二、“安史之乱”之前是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巅峰阶段“安史之乱”的唐朝宫廷乐舞发展是其顶峰时期,这时期的唐朝宫廷乐舞的繁荣从它的种类、表现形式、从业艺人、演出频率等方面都可以看出。

1、巅峰时期唐朝宫廷乐舞主要表现在种类的多样化关于前期唐朝宫廷乐舞的种类大致有: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软舞、道调、法曲、胡部新声等等,在种类上也有:雅、俗、胡乐一体等等。

除了这些宫廷乐舞的种类繁多以外,在《乐府杂录》中还记载了唐代时期光是用于演奏的乐器就有三百多种,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还有很多来自少数民族和国外的西洋乐器。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而且唐朝时期的宫廷乐舞的规模也是可见一斑,根据《明皇杂录》的记载有一次唐玄宗设宴的场景就是:“金吾及四军兵士未明陈仗,盛列旗帜,皆披黄金甲……击雷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等等。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唐朝宫廷乐舞的演出是非常井然有序的,最先开始表演的就是坐部伎,然后才是立部伎,然后再是其他。

而且每一个艺人都是身着华服,打扮艳丽,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赏心悦目,再有一个就是为了彰显唐朝的强大繁荣。

宴会的规模还不足以彰显唐朝的奢华,在开元年间唐玄宗还组织过一场舞马表演,这场表演的规模才是真正地展现了唐朝的国力繁盛。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明皇杂录·补遗》中写到“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面后……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

这段记载中所呈现的一场宴会可谓是规模宏大,而且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玄宗在舞马的时候对于马匹的装扮也十分地在意一定要极尽奢华才能达到玄宗自我满足的目的。

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唐朝时期的国力繁盛,为了一场娱乐用的宴会就可以做到这样的规模是其他王朝不可比拟的。

2、巅峰时期唐朝宫廷乐舞主要表现在频繁的乐舞演出除了规模和种类繁多以外,唐朝频繁的演出频率也是印证唐朝宫廷乐舞发展之盛的一个方面。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按照上述的规模来看唐朝举行一场皇家宴会需要花费的钱财是不可计数的,可是唐朝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宴会的次数,这也是唐朝繁荣昌盛的表现。

在唐朝有重要的节日或者是庆典的时候都是要举行宫廷乐舞来助兴,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历朝历代都会有的传统。

可是唐朝在赏赐群臣和接待使臣的时候也会有宫廷乐舞的表演,同时还会有“每正曰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

所以说唐朝时期不仅是特殊情况下会有宫廷乐舞的表演,在皇帝有需求或者是兴之所至的时候同样也会有宫廷乐舞的表演,甚至皇妃的生日,月圆的时候等等也会有表演。

因此宫廷里面就必须养着很多的从业艺人,这样才能保证表演的如期举行,而养艺人是一项非常费钱的活动,也只有唐朝这样繁荣的王朝才会有这样的能力。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3、巅峰时期唐朝宫廷乐舞主要表现在技艺的高超和民族的融合除了以上两方面,在民族融合方面唐朝也是做到了极致,唐朝的繁荣不仅是在自身发展方面,还表现在对于周围国家的辐射之上,其实也就是朝贡文化。

唐朝不仅是周边国家需要向唐朝进贡讨好唐朝,遣唐使等等的一些外交活动也都是唐朝国力强盛的表现,于是就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的情景,那就是前来朝贡的使臣会向唐朝进献舞女。

所以说唐朝时期汉族文化和西域文化或者是其他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就有了很多碰撞。

而唐朝又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于外来的文化并没有任何排斥,反而是欣然接受,这样一来文化的融合就成了唐朝宫廷乐舞的又一特色。

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同样地唐朝本土的艺人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技艺高超。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富有创造力的乐工,这些乐工也为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安史之乱”之后是唐朝宫廷乐舞发展的颓靡阶段上述的这些繁荣景象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就化为了泡影,唐朝一落千丈,宫廷乐舞也随着走向了萧条,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繁荣。

1、颓靡时期的唐朝宫廷乐舞从艺人员的分崩离析面对“安史之乱”的摧残唐朝宫廷乐舞最大的危害就是从艺人员分崩离析,毕竟皇帝都逃出了皇宫,更何况是乐工舞姬这些人。

关于这些艺人离开以后的走向一般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流落民间,而且这部分的比例也是整个宫廷歌舞伎中最多的,而且其中还不乏大家的存在,根据史料记载李龟年就是其中之一。

史料写道“每遇良辰盛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李龟年在当时非常地有名,颇有名望。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可是就连李龟年这样的大家最后也只好流落民间卖艺谋生,可见“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打击是有多大。

第二个走向就是被安禄山俘获继续为皇室服务,史料记载“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黃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洛阳。”

可是这些曾经服务于玄宗的乐工也有很多是不愿一仆二主的,可是最后得到的就是杀身之祸,不得已只能屈服于安禄山的威严之下。

最后一个流向就是跟随着唐玄宗去到了蜀地,根据《明皇杂录》中的记载“明皇既幸蜀,西南行……时梨园子弟善觱篥者,张野狐为笫一。此人从至蜀……”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唐玄宗虽然在逃亡途中非常惊险,可是还随身跟随着梨园的人。

这是唐玄宗喜爱音乐歌舞的表现,同时也是唐朝宫廷乐舞走向败落的表现,前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比。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2、颓靡时期的唐朝宫廷乐舞难以恢复的原因探析对于唐朝宫廷乐舞从巅峰走向颓靡的原因大概可以总结为:

唐朝宫廷乐舞之所以繁荣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饭饱思淫欲”这个道理就是唐朝宫廷乐舞空前发展的一个原因。

唐朝的经济发展很繁荣,所以人们就不用再刻意地追求温饱问题,这样一来精神的享受就成了人们的首要追求,而歌舞表演自然就是精神享受最直接的方式。

再加上唐朝时期社会环境稳定,没有任何的战乱侵扰,所以说更加地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而国家的国库和财政收入也是源源不断,这样就有很多的储备资金来供养艺人,让艺人专心地研究艺术,所以说唐朝宫廷乐舞才会如此繁荣。

除了上述的客观条件以外,统治者的主观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唐玄宗对唐朝宫廷乐舞的发展贡献是最大的。

为何唐代宫廷乐舞会由盛转衰?从《明皇杂录》中看其时代轨迹

唐玄宗不仅非常支持乐工的发展甚至还自己亲自做音乐,可以说为唐朝的宫廷乐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只不过因为“安史之乱”的破坏,唐朝的宫廷乐舞体系遭到了破坏,大量的艺人流落到了民间,或者是被安禄山所俘虏,唐朝要想重建宫廷乐舞体系就成了一种奢望。

参考文献:

[1] 《旧唐书》 刘昫 中华书局

[2] 《唐代音乐史研究》 岸边成雄 中华书局

[3] 《唐代乐伎类别考辨——以唐代笔记小说为中心》 项少媚

[4] 《唐代文化史》 徐连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

标签: 唐朝由盛转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