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3六柄王三名察情伪

纵横百科 221 0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3六柄王三名察情伪

  题文诗:

  六柄也者:一观二论,三动四专,五变六化.

  观情则知,生死之国;论析则知,存亡兴坏,

  之所在也;动适时能,破强兴弱;专端不失,

  讳非之分;顺时应变,伐死养生;恩威施化,

  明德除害.六柄备王.三名也者:一曰正名,

  名立偃安;二曰欹名,法废而乱;三曰无名,

  无视形名,强主自灭.三名察则,事有应矣.

  动静不时,种树植物,失地不宜,逆地之道.

  臣不亲主,下不亲上,百族不亲,其所从事,

  内理逆矣.逆之所在,谓之死国,义当伐之.

  反此而谓,顺之所在,谓之生国,生国养之.

  逆顺有理,情真情伪,是以密矣.实者示虚,

  其不足者,示人有余,非虚非实,能虚能实,

  真情自如.有事起之,则天下听;无事安之,

  则天下静.名实者必,相应则定;名实不应,

  则起纷争.物自正也,名自命也,事自定也.

  三名察则,尽知情伪.有国将昌,当罪先亡.

  【原文】

  六枋(柄):一曰观,二曰论,三曰僮(动),四曰专(端),五曰变,六曰化。观则知生死之国,论则知存亡兴坏之所在,动则能破强兴弱,专(端)则不失讳(讳)非之【分】,变则伐死养生,化则能明德徐(除)害。六枋(柄)备则王矣。三名:一曰正名立而偃,二曰倚名法【废】而乱,三曰强主灭而无名。三名察则事有应矣。

  动静不时,种树失地不宜,【则天】地之道逆矣。臣不亲共主,下不亲其上,百族不亲其事,则内理逆矣。逆之所在。胃(谓)之死国,伐之。反此之胃(谓)顺之所在,胃(谓)之生国,生国养之。逆顺有理,则请(情)伪密矣。实者视(示)【人】虚,不足者视(示)人有余。以其有事起之则天下听。以其无事安之则天下静。名实必相应则定,名实不相应则静(争)。勿(物)自正也,名自命也,事自定也。三名察则尽知请(情)伪而(不)惑矣。有国将昌,当罪先亡。

  【译文】

  治理国家有六种道术,一是观照几微,二是综合分析,三是相时而动,四是以法决断,五是善于应变,六是交替变换。观照几微可知一个国家的死生征兆;综合分析客观因素就可以击败强大而振兴弱小;以法决断就不会混淆是非的界线;顺时应变就能扫灭腐朽而培养新生;赏罚威惠交替变化,就能兴善除恶。六种道术具备,就可以称王天下了。决定国家治乱的三种名实关系:一是形名正定,名实相副,则法度就能得以建立国家得以安定;二是形名不正,名实不副,则法度荒废并且国家混乱;三是无视形名,名实扫地,则国家虽强,也会灭亡。懂得了以上三种形名关系,也就具备了应付一切的手段。

       使人民从戎征战或务农违背天时,又不能因地制宜种植植物,这便是违逆自然规律。大臣不亲近君主,下属不亲近上极,各行各业的人不专心于各自的本职工作,就是违逆了社会规律。违逆自然社会规律的国家就是腐朽没落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要去讨伐。与上述做法相反的便称作“顺”,顺应自然社会规律的国家,就是充满生机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要去扶植联合。分清了一个国家是违逆自然社会规律还是顺应自然社会规律,那么它们的综合国力的虚实也就很清楚了。在征伐腐朽国家的具体战术上,兵力充足要装出兵力不足的样子,而在兵力缺乏时要装出兵力充备。在天下发生战事时,发动人民从事征战,则天下百姓无不听命;在天下太平时让百姓安心从事生产,则天下人都会安居乐业。名实相副则国家安定,名实不相副则国家出现份争。所谓名称是根据万物的具体性质自然界定的,万物在名称的规范下自然得到正定,万事也会在名与物相副的情况下自然得以安定。懂得了“三名”就可以完全了解事物的虚实真伪了。这样,国家就会昌盛,敌国就会灭亡。

标签: 黄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