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纵横百科 135 0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 “人 ”,剧务 ,力不暇供 ,乃引绳于缱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 ;贫贱凡庸者 ,短人也 。 (《太平御览 》)

这是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之一,人类从一个类似陶匠的女性创造而出,女娲用黄土创造了人类。这可能是中国人认为黄皮肤出自黄土地吧。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女娲是谁

作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女娲又称女娲氏,另称娲皇、女希氏,民间俗称女娲娘娘。原为中国传说时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领,后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东汉文献记载,女娲人首蛇身(龙身)。王逸《楚辞章句》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王逸谓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反映的就是古代创世神话内容。郭璞注《山海经》亦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其腹化为神。”《淮南子·说林篇》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汉人对女娲的理解虽有蠡测的成分,但也有其合理的地方。

《说文解字》释“娲”字为女娲之称谓,并以“化”解释“娲”字,表示“女娲”的词源和得名本身即与“化育”的功能相联系。传说女娲和伏羲均为风姓。娲与伏羲为兄妹关系,母亲是华胥氏。

传说女娲的功绩有搏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洪水、发明笙簧和创设婚姻等。天穹如伞,女娲善于补天,因此女娲亦成为中国雨伞和绣补业者所祀奉的职业神。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的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山西其他各地也均见女娲信仰文化。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根据《道藏》记载,女娲是上古女神而曾为帝者。是上古诸神之一,成为后世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中有不少人供奉。截至2014年7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宗教系统总计,台闽地区寺庙中共有七间主祭寺庙(其它配祀庙宇不载),亦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灵。

女娲始祖母神话来源在早期的典籍中,只提及女娲造人而并未提到使用泥土。《淮南子》认为,女娲造人时,其他神灵都来帮忙。黄帝帮助人生出阴阳,上骈帮助人生出耳目,桑林帮助人生出臂手。在他们的帮助下,女娲经过了七十次的尝试和改变,最终创造了人类。《说文解字》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跩泥中于举以为人。”把以上神话片段组合起来,即可发现其中包含女娲具有“人头蛇身”和“化万物”两个特征。“化万物”正表现了她巨大的生殖能力。在古代,蛇因其头形如男根而被赋予一定的生殖内涵,女娲“人头蛇身”的形象自然与生殖崇拜相关联着。由此推断,女娲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着蛇神崇拜传统的氏族的首领,她化生万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化生人类。与之相关的蛇神崇拜或许正是后世华夏民族龙神崇拜早期的萌芽形式。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女娲除了具有“人首(面)蛇身”的形象外,更具有蛙(蟾蜍)、鲵鱼、鱼、蛇等水族动物的特征。女娲与水族动物的神秘联系,反映了早期先民水神崇拜的痕迹。女娲神话与洪荒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洪荒时代的洪水曾经在古人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洪水的恐惧和敬畏使先民加深了对水神的敬畏和膜拜,女娲因为“积芦灰以止淫水”的功绩而成为治水女神,女娲又因为与“蛙”类动物有神秘联系而被视作水神并被崇拜与供奉。女娲补天的壮举对“不兼覆” “不周载”的天地有再造的意义,以至于在神话中女娲成为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始祖神。

有无女娲此人?根据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暤包牺氏,风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女娲的母亲是华胥氏。提到华胥氏就不得不提一下华夏文明的由来了,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远祖,踩到了巨人的足迹后怀孕,她分别诞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生出了少典,而炎黄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应为“华胥”,“夏”为“人”,所以“华夏”很可能就是“来自于华胥国的人”。《太平环宇记》“蓝田卫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中说:“羲母(华胥氏)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据了解,目前多位专家学者根据历史记述以及经过研究考证后认为,华胥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华胥陵是全球华人的祖根所在。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

开创婚姻“娲”是女娲的专用名,《说文解字》曰:“娲,…… 从女,呙声。”又曰:“呙,口戾不正也,从口;声,苦娲切。”根据上文所言之“右文说”理论的音近义通的语用原则分析,“娲”与“呙”二字是有联系的,刘毓庆考释了一系列从“呙”得声的字后认为从“呙”得声的字多与圆形或容器有关。《说文解字》对“呙”“口戾不正”的解释同样依从“口”的形状来判断,当含有圆形或开口状、中间凹陷等意思。女娲被先民看作是始祖女神,包含着生殖器崇拜的内容。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娲”与“呙”相关的含义所指,应该是最具女性特征的呈圆状之物。因此,“呙”以其形状常常成为女性生殖器的代称,女娲因其巨大的生殖内涵,取生殖器之象形而得名。

“娲”的初始意义的来源还与“娃”类似,《说文解字》释“娃”云:“娃,圜深目<,从女圭声。”

“娃”字“从女圭声”“圜深目<”暗示的就是生殖和生殖器的特征,也是“呙”的象形,其来源与生殖器的形状和与蛙相关的生殖崇拜有关。可见,“娃”最初泛指具有生殖能力的女性,但后来演变为未成年女性,如《山海经·北山经》言“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少女女娃即为未生育而较年轻的女性。

女娲与伏羲的结合,是最早的婚姻。唐代卢仝在《与马异结交》诗中写道:“……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铸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风俗通义》也记载:“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路史》认为女娲规定了以姓氏来安排婚姻。姓标志着母系血缘。女娲与伏羲为兄妹成婚,即同姓。但在此之后,婚姻即规定同姓不婚。因为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所以汉代以来常描绘女娲伏羲手执圆规和矩尺,象征婚姻规矩。

制造乐器女娲创造了笙簧。笙是将竹管插在葫芦内制成,即类似今日之葫芦丝。簧就是笙管中的簧片。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伏羲和盘古都和葫芦有关,因此女娲用葫芦和竹管造笙的传说,也与其兄长伏羲相联系。后人又以“笙”为“生”之意,象征女娲生人。

炼石补天昔者共工与颛项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 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 ·天文训》

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火火炎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 食颛民 ,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 览冥训 》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以上两段说的是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以及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两个故事。看过电视的的知道水神和火神交战撞倒了不周山,天空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导致软件洪水泛滥,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然而事实这是不同的两件事。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所产生的宇宙混乱 ,不太可能是女娲补天时应对和处理的宇宙混乱 。 《淮南子 》里共工和颛顼之间的宇宙战争 ,参考了女娲补天的故 事 ;《列子 》里的记载表明 ,女娲故事出现在共工故事之前 。因此 ,认为共工和颛顼的战争直接导致女娲补天的说法 ,实则违背了逻辑先后顺序 。

天下平复之后,人类在大地上享受了宁静与和谐:……和春阳夏 ,杀秋约冬。枕方寝绳 。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 ,窍理之;逆气戾物 、伤民厚积者 ,绝止之 。当此之时……卧倨倨 ,兴眄眄 ;一自以为马 ,一自以为牛 … … 侗然皆得其和 ,莫知所由生 。浮游不知所求 ,魍魉不知所往 。 当此之时 ,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 ,藏其螫毒 ,无有攫噬之心。 (《淮南子 ·览冥训 》)

女娲炼石补天之日称为天穿日,众说纷纭,华人各地区正月初七、初九、初十、十九、二十、廿一、廿三、廿五日不定,大致上由正月初七至正月廿五日都有,大致上以正月二十日最通行。也有人说女娲补天,由正月二十日到正月廿三日,补了三日才补成。卢仝称:“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明代杨慎《词品》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今其俗废久。”宋代以后,几乎都在正月二十日。客家人、漳州闽南人称补天之日为正月二十日。泉州三邑闽南人不过天穿日,在五月五日端午节纪念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这个著名的神话亦影响后世的著书创作。《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神话,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了一块未用,转世化身为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在台湾民间传言女娲乃九天玄女或九天玄女分身,以及女娲娘娘即为地母娘娘,故而形像方面常是中年女性貌,头多戴单凤或五凤、九凤冠,手多持拂尘或葫芦,亦有持金石、太极图等法器,身披黄凤袍或黄龙袍。后来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考究相关道藏特别注记九天玄女与女娲并非同一神仙。

说女娲娘娘即为地母娘娘,其缘由乃是因为《地母经》其中一句:娲皇制人伦,乾坤合其德,两仪妙生成,从此地母神,而与女娲娘娘有所混谈。然而地母真经内文:身怀有孕十年整,胎满产出六贤君,天皇地皇人皇氏,伏羲轩辕与神农;既然地母娘娘产生伏羲,女娲既是伏羲氏的妹妹;母亲和妹妹怎可是同一位,于理不合;说地母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还较为恰当。况且《地母经》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女娲传说最早始于《山海经》、《楚辞·天问》等古籍在时空历史背景下均有很大的差异。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民间还有传说骊山老母是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形像方面有老妇貌,较少年轻仙女貌。头戴有旒冕冠,手多持拂尘或拐杖,亦有经书、金石、太极图、金笏等法器。然则骊山老母是骊山的山神,中国传说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女娲与骊山老母间的年代亦有所差距,女娲活跃年代距今约8000年左右,而骊山老母活跃年代于商代周朝之间,距今约3000多年。两者所处年代间隔约5000年,是时空上的差异。依照两者功德,一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炉灰以止淫水”,抟土造人、置婚姻、制笙簧等。一在《史记·秦本纪》中有明文记载为“郦山女”,“保西垂”、“为天子” ,神话传说为释阴符、增麦饭等。可以证实无论在时间空间与目的等背景上皆非同一人。

女娲不只出现在民间传说,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魏·曹植《女娲赞》: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明·周游《开辟演义》第十一回:却说女娲氏,系女身,乃伏羲氏之妹,同母所生,生而神灵,面如傅粉,齿白唇红,身长二丈五尺,幼极聪慧,长佐兄正婚姻媒的嫁娶之礼,以重万民,是为神媒,帝爱而敬之。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山。

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讲述殷商纣王在女娲娘娘圣庙进香时,突然一阵狂风卷起了幔帐,现出了女娲娘娘的圣像,纣王见女娲容貌端丽、国色天姿,宛如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不由神魂颠倒起来,便在殿内壁上题诗一首,表达爱慕之意,对女娲大不敬。女娲回到殿内看到后便在盛怒之下命令轩辕坟三妖(其中千年狐狸精假扮成妲己)迷惑纣王,以使其荒废朝纲,断送成汤六百年的基业,加速商朝的灭亡。

女娲为何能成为人类始祖?

对于女娲的祭祀从古至今都不在少数,王充在《论衡》中引董仲舒的话说,若天久雨不晴,就祭女娲。表明从很早前起,就有了对女娲的祭祀。其原意是因为女娲是古代的女皇,属阴,而天久雨不晴也是阴象,所以祭祀女娲。

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说: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从唐肃宗时起,也将女娲作为婚姻之神祭拜。并认为是她创立婚姻的功绩,令她成为国君。

据记载女娲的陵墓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的黄河岸边,秦汉以来受到“祀典”。著名的“风陵渡”因此而得名。王国维校:“《御览》引戴延之《西征记》云:‘伏羲、女娲,风姓也。此当是女娲之墓’。……《寰宇记》云:‘河东县三里风陵,是女娲之墓,秦汉以来俱系祀典’。”

#女娲#

标签: 女娲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