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纵横百科 101 0

说到秦始皇陵,相信我们国人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虽然在历史上也有过几次盗窃行为,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直到现今依然保存完整,官方也未进行考古发掘,国家也在保护陵墓。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秦始皇陵墓众所周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始皇帝还未称“皇帝”之前,在秦王嬴政13岁刚继承王位没有亲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秦朝时皇陵还未完工。

当时的丞相李斯征集了七八十万人修了20多年还未完工,即使在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时,陵墓工程还依然建造,此时已修建38年。可见皇陵的工程之浩大。但是秦始皇已经驾崩,必须要完工,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又修建了一年才基本完工。

秦始皇陵墓的建造历时39年,巅峰时期动用劳力80多万人,才造就现今这一奇迹。而皇陵的浩大和未见“庐山真面目”的情况,引起我们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察探明秦始皇陵墓。皇陵建造其中的一项就让人震撼不已。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秦皇陵里有“万里江山的缩写版”,而“万里江山”中的河流并不是真正的水,因古人认为水银可以防止腐烂,所以喜欢加入到墓中。而皇陵中河流就是用水银来展现的。

史学大家司马迁老先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皇陵中水银的含量是海量的。在科学家勘探秦始皇陵的时候,发现土壤中的汞含量非常高。就陵墓旁边的石榴树的汞含量也非常的高,如不小心食用的话,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这就意味着,秦始皇陵中隐藏着大量的水银(汞)。秦始皇陵中有大量水银的说法也得以证实。按照这个概念估计秦陵地下水银含量可能达到了一百吨。那么在生产相对落后的古代,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呢?

首先说一下古人是如何制作水银的,咱们口中所说的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

在历史上水银还有:白澒、姹女、澒、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子明等别称。

因为水银的外表是银白闪亮的,和白银很像,但它又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所以它被古人形象的称为“水银”。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是很少直接存在有大量的液态水银,所以古人是不可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大量液态形势的水银。古人获得液态水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冶炼朱砂等含汞矿石来获得。

《吴越春秋》记载:阖闾死,葬于国西北名虎丘,穿土为川,积壤为丘,发五都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摙土,冡池四周水深丈余,椁三重,倾水银为池,.....故曰虎丘。

从《吴越春秋》中可以看出,我国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具备了提炼水银的工艺方法。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并且水银的炼制方法就很成熟了。但是水银在古代主要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很多帝王和名士也因此而早早丧命了。东晋时期化学家葛洪提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我国古代提炼水银的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火法炼汞”,就是在高温环境下从汞矿石或汞精矿中提取金属汞的过程。这有点类似我们初中化学时所学的制备蒸馏水的方法。

古人制作水银的方法有了,但是皇陵中的水银估算有100吨,而100吨的朱砂是提炼不出100吨的水银。就以现代化学工艺来看,如果提炼纯水银的话,理论上的最大提炼比率也不过在86%左右。而相信秦始皇时期的比例只会更低。那么陵墓中的水银的原料是怎么得来的呢?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刚开始,秦始皇为了得到足够的水银,向全国发出公告要征集朱砂。但是,朱砂主要分布在巴蜀地带,所以在这一块更是多方征集。而输送量最多的是巴郡枳县(重庆涪陵)的一位寡妇,叫怀清。

《史记》中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秦始皇需要大量的水银,而当时四川的巴郡有经营丹砂矿业的大商人寡妇清,据说巴青是四川乃至世界水银提供商,她年生产水银100吨以上,有钱到富可敌国。秦始皇刚称帝不久,巴青就为始皇帝提供了很多资金,还将涪陵丹砂贡献给了秦始皇。

两人关系也是很不错,始皇帝还将寡妇清留在咸阳客居,以颐养天年。寡妇清死后,秦始皇表彰其守贞之节,封其为贞妇,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昭天下。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也有有些学者推测,秦始皇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看上了寡妇清的庞大丹砂产业。利用丹砂炼制水银,才能给供给秦陵工程。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除了涪陵的丹砂,其他地方的丹砂矿业也会源源不断地供应到骊山,比如陕西安康市旬阳县也出产汞矿,到骊山不足300公里。总之,货源和运输都不成问题,秦始皇陵中的巨量水银也就解决了。那么那会的水银是如何保存的呢?

我们也知道水银是极易挥发的,在0摄氏度的时候就会挥发。而且气温越高,挥发越快。所以要想将水银保护好就需要存放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地方。在现今装水银一般用的是塑料容器或者是玻璃容器。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的呢?又是怎么存放的呢?

但是在秦朝时期是没有的,当时的装水银的容器应该是玻璃容器的陶器或者是瓷器,为了防止水银挥发,提取出来的水银都是放在密闭的罐子中保存,并且存放在环境温度低的地方。

大家认为秦始皇陵中还有哪些浩大、奇特的工程呢?如兵马桶、“人鱼油做的长明灯”,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