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纵横百科 113 0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连接云贵、陕甘、青海、西藏,处中转枢纽,位置极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完全占领四川。除了跟四川地理位置有关,也因为四川当地一直有反抗清朝的力量,稍有火种,便有人举旗起义。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康熙初年,清朝才基本占领四川,并在当地实行统治。也正因如此,长期反复的战乱,以及后来出现的灾荒瘟疫,让四川人口锐减。

瘟疫爆发时,很多百姓无力治疗,只能在家等死。康熙初年,时任四川巡抚张德地走马上任。当他到四川后发现,道路两旁,人烟稀少,房屋破败,良田荒芜。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昔日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蜀地,仿若荒山野岭般寂静,不时可以看到老虎出没。行人需要结伴,拿着木棍才敢上街,房屋、学堂里,反倒成为老虎的住所。

(《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蜀乱》:“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楼上屋,浮水渡船。”)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面对四川的荒芜,张德地给康熙上了一份奏折,表述了当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予以支持。张德地认为,如果要帮助四川,重新恢复,势必要从外省迁入人口。因为凭四川当时的人口,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

而且,明朝初年同样因为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当时也是从外省迁入大量人口。张德地的建议是,朝廷可以动用政策,把原本四川籍的百姓,从外省迁入。再从一些人口密集大省,迁入部分人口进入四川,让他们开垦荒地,恢复生产,重新建设四川。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张德地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朝廷还在赋税、籍贯、土地上给了一些政策优惠。荒地开垦后,就永远属于自己。开垦的荒地,五年内,朝廷不征派赋税,让百姓可以积攒家底,鼓励更多人愿意开荒。

对于那些原本不是四川籍,或者四川籍贯到外省结婚生子的人,迁入四川后,都可以直接加入四川籍贯,对于这些额外增加的人口,不增加额外赋税。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为了鼓励官员向四川多移民,朝廷还把官员的升迁政绩,跟移民连接在一起。移民办得好,将来升迁快。

四川在整个社会的动员下,人口增加极快。康熙初年,四川有大片荒芜的土地,只要勤劳肯干活,最起码能过上温饱的生活。甚至可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家业。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傅氏宗谱》里就记载了福建龙岩人傅荣沐在进入四川后的经历。他原本从瑞金迁到赵家渡,靠力气吃饭,后来买田当地主,自己种地。迁到易家坝种烟草,赶上好时机,赚了一笔家业。又在赵家渡熬糖,卖到其他地方,赚了很多钱。

(“由瑞金迁居金堂赵家渡。出犹食力于人,继而自为贸易佃田,使诸子力农,仍迁易家坝,广种烟草。时蜀中尚未诸种烟草,而满蒙八旗牟兵有所必须,故一时傅姓烟重于锦城,其价过倍他种。又熬蔗糖于赵家渡,发贩四方,获利益厚。”)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这并非个例。在康熙初年的移民开荒中,很多人都靠着政策优惠和大片荒芜的土地,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当时清朝给的政策待遇较好,再加上战乱过后,人心思治,都想着过好日子。所以,四川恢复得极快。康熙后期,原本人口稀少的四川,开始变得人满为患。现有的荒地,基本被开垦完毕。

可是,很多外省人不清楚这个情况。在他们得到的消息中,很多去四川的人都因此发家致富。于是,许多人便携家带口,不断向四川移民。以至于朝廷不得不颁布诏令,禁止外省百姓移民,以免造成流民问题。可事实上,诏令的效果极为有限。乾隆年间,四川已经出现问题,需要安置流民。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当然,移民的加入,对四川文化来说,影响较大,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四川文化可以追述到数千年前的巴蜀文化,明朝初年大移民后,曾糅杂了许多新东西。

康熙时的移民,同样如此。康熙二年,昆曲进入四川,跟四川当地的戏剧结合后,就有了川昆。

谁知道清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语言上更是明显,康熙年间,那些长期移民到四川的人跟新移民到四川的人,互相融洽,形成了四川后来以湖北话为主的四川官话。四川方言中,除了湖广方言,又有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的语言揉入。

现在的四川,仍保留一些客家话,湘方言,以及少数河南、安徽话的地区。其余饮食、乐器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历史巨浪冲刷下,遗留的痕迹,仍保存至今。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标签: 历史事件时间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