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纵横百科 87 0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亲爱的粉丝朋友,从2020年4月23日起,《医药导报》推出《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北京大学历史系孙铁主编)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隋灭南朝西晋末年以来,南北长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尖锐的民族矛盾。北朝后期,鲜卑贵族的门阀化,尤其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汉族杨氏代周以后,象征民族矛盾的鲜卑政权亦告消亡,南北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当时,隋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力量都比陈强。于是,结束近300年分裂状态的历史任务便由隋来完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又重新建立起来。

妨碍统一的情形都要在长期分裂、兵革常起的局面下逐渐淘汰澄清,有些历史家每提到中国的重新统一时,总要强湖中国传统思想的伟大。但是传统思想能够发生功效则是因为社会组织已经和它接近。宇文泰在文治方面最闻名的措施乃是任命苏掉为度支尚书,让他规划新政府的各种设计,此人“博览群书,尤善算术”,而他的设计,总以《周礼》为依规、也就是预先创造一个数目字的公式,向真人实事上笼罩着过去。北魏以来的三长制和均田制,都有这种“间架性设计”的趋向。其所以能如此,则是在社会中层可能与朝廷及民间作梗的巨家大室或被淘汰或受约束,中央政府因此又可以掌握大量的农民了。

灭陈前的准备

南北朝末期,中国境内北周、突厥和陈三个政权并存。北周武帝死后,大权落入大臣杨坚之手。公元581年二月,杨坚逼迫年仅9岁的静帝让位,建立了隋朝,仍都长安。当时隋朝领域大体包括长江以北,汉代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杨坚在北周和北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一系列加强君主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突厥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乘北齐与北周争战不休,争相与其和亲之机,不断向南扩展和袭扰。隋朝建立后,停止向突厥输送金帛,因而突厥统治者常常南下袭扰,威胁隋王朝统治。陈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仅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至沿海地区,政治腐朽,赋税繁重,刑法苛暴,人民怨声载道,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陈王朝企图凭借长江天堑阻止隋军南下,但除保有个别江北要点之外,巴蜀及长江以北地区均为隋占有,长江天险已不足恃。从当时总的情况来看,隋处于中原腹心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文化较发达,军事实力也较强,具有统一全国的条件。但杨坚夺取政权不久,内部不稳,外受突厥和陈的威胁。隋兵力虽众,却难以对付突厥轻骑的袭扰,水军一时也无力突破长江天险。因此,统一全国的进程,经过10余年的争战才最终实现。

杨坚夺取政权后,即有吞并江南之志。但因隋王朝新建,实力不强,又屡遭突厥南下袭击,便决定先巩固内部,充实国力,南下灭陈,然后北击突厥,统一天下。后因突厥举兵南下的规模越来越大,隋文帝被迫改变取南和北战略,并制定先北后南的方针。为此,先后采取了以下重大措施:经济上颁布均田和租调新令,把荒芜的土地拨给农民耕种,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储粮备战。政治上强化中央统治机构和完善官制,废除一些酷刑峻法。同时采取对策,孤立分化突厥,不断派遣使者去陈朝,表面表示友好,实则探听虚实,使之松懈麻痹。军事上,改进北周以来的府兵制,集中兵权,加强军队训练,加固长城,训练水军。杨坚利用突厥内部为争夺汗位互相残杀之机,政治上孤立分化与军事反击双管齐下。

统一全国

迫使突厥先后称臣降附,然后全力谋划灭陈。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杨坚遂于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部署进军。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1.8万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分八路攻陈。其具体部署是:杨俊率陆军由襄阳进屯汉口,杨素率舟师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下,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与杨素合兵,杨广出六合,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今安徽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蕲州刺史王世积率舟师出蕲春攻九江,青州总管燕荣率舟师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沿海南下人太湖,进攻吴县(今江苏苏州)。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前三路由杨俊指挥,为次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武昌,阻止上游陈军向下游机动,以保障下游隋军夺取建康。后五路由杨广指挥,为主要作战方向,目标指向建康,其中杨广、贺若弼、韩擒虎三路为主力,燕荣、王世积两军分别从东、西两翼配合,切断建康与外地联系,保障主力行动。隋军此次渡江正面东起沿海,西至巴蜀,横亘数千里,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为了达成渡江作战的突然性,隋在进军之前,扣留陈使,断绝往来,以保守军事机密。同时派出大批间谍潜入陈境,进行破坏、扰乱活动。

整个作战行动主要在长江上游和下游两个地段上同时展开。开皇八年(588年) 十二月,杨俊率水陆军10余万进屯汉口,负责指挥上游南军,并以一部兵力攻占南岸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以控制长江上游。陈指挥长江上游诸军的周罗侯,起初未统一组织上游军队进行抵抗,听任各军自由行动。当看到形势不利时,又收缩兵力、防守江夏(今武昌),阻止杨俊军接应上游隋军。两军在此形成相持。杨素率水军沿三峡东下,至流头滩(今湖北宜昌西),陈将戚欣利用狼尾滩(今宜昌西北)险峻地势,率水军据险固守。杨素于是利用夜暗不易被陈军窥察之机,率舰船数千艘顺流东下,遣步骑兵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刘仁恩部亦自北岸西进,袭占狼尾滩,俘虏陈全部守军。陈南康内史吕忠肃据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以三条铁锁横江截遏上游隋军战船。杨素、刘仁恩率领一部登陆,配合水军进攻北岸陈军,经40余战,终于在次年正月击破陈军,毁掉铁锁,使战船得以顺利通过。此时,防守公安的陈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势不妙,烧毁物资,率兵3万和楼船千艘东撤,援救建康,但被杨俊阻于汉口以西。周罗侯、陈慧纪也被牵制于江夏及汉口,无法东援建康。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29)

在长江下游方面,当陆军进攻的消息传来,陈各地守军多次上报,均被朝廷掌管机密的施文庆、沈客卿扣压。隋军进至江边时,施文庆又以元会(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鸡北)等地守备。开皇九年(589年) 正月初一,杨广进至六合南之桃叶山,乘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指挥诸军分路渡江:派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兵3万由桃叶山渡江夺占石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北),贺若弼由广陵南渡占领京口,韩擒虎由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陈军因元且酒会,仍处醉乡之中,完全不能抵抗,韩部轻而易举袭古采石。正月初三,陈后主陈叔宝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下诏“亲御六师",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施文庆为大监军。陈叔宝、施文庆不谙军事,将大军集结于都城,中派一部舟师于白下(今江苏南京城北),防御六合方面的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当.涂),阻击采石韩擒虎部的进攻。隋军突破长江之后,迅速推进。贺若弼部于初六日占领京口后以一部进至曲阿(今江苏丹阳),牵制和阻击吴州的陈军,另以主力向建康前进。韩擒虎部于初七日占领姑孰(今安微当涂)后,沿江直下,陈沿江守军望风而降。正月初七日,贺若弼率精锐8000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韩擒虎部和由南陵(今安徽铜陵附近)渡江的总管杜彦部2万人在新林(今南京西南)会合,宇文述部3万进至白下,隋大军继续渡江跟进。至此,隋军先头部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态势。建康地势虎踞龙盘,向称险要。此时,陈在建康附近的部队仍不下10万,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收缩在都城内外,又拒不采纳乘隋先头部队孤军深人立足未稳之际进攻的建议,最终灭亡。

影响

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几百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开始将南北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从而为唐朝的文化繁荣以及宋明时期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即使仅从儒学的发展情况看,享国短暂的隋朝虽然并没有最终实现南北儒学的统一、儒释道三教的融汇与合一,但是,如果没有隋朝的短暂过渡及隋朝儒家学者的努力,恐怕唐初的儒学统一不可能那样快、那样彻底。故而从这个意义上说,隋朝历史虽然不长,但隋朝儒学则在儒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未完待续)

编排:戴卫 黎昕

晓玲医生“温心”提醒您:关注5·12国际护士节

百年大疫后,向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首个节日致敬

太极山泉水,天然弱碱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标签: 中国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