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口吃又死于非命,但却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没被忘记

纵横百科 135 0

韩非,又称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一,也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汲取各家思想精髓,提出"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秦始皇嬴政十分欣赏其才华,但最后却在秦国沦为阶下囚被逼自杀,很多人认为是李斯出于嫉妒而迫害韩非子。韩非子被秦始皇嬴政所杀,但其法家思想却成为秦国的治国理念,最终帮助秦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嬴政为何要杀自己欣赏的人才,如何看待韩非子的一生,这是值得关注玩味的。

韩非口吃又死于非命,但却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没被忘记

韩非子出身于韩国宗室,约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在战国末期的韩国都城新郑出生,作为宗室子弟的韩非子从小便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使韩国富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韩非子年纪轻轻就踏上游学之路,周游列国学习各家思想,期间曾拜荀子为老师,与李斯同在荀子门下学习。韩非子虽师从荀子,但却未走向儒家仁义礼,而是由礼转法,成为法学大家。除了学习儒家思想,韩非子还对道家学派有所涉猎,对老子的《道德经》更是多有研究,韩非子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

韩非口吃又死于非命,但却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没被忘记

回到韩国的韩非子亲眼看着韩国积贫积弱,甚为悲痛,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革法律制度,但从未被采纳,得不到重用的韩非子深感无奈,说到"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他虽有轻微口吃,但文笔流畅,文章出众。在对韩国统治集团感到悲痛之后,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通过著书来表达自己的治国治世的理念,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其中许多理念都有道家老子思想的影子,把老子思想精髓与治国相联系,所以韩非子也同庄子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

韩非口吃又死于非命,但却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没被忘记

在韩国无法得到重用的韩非子,其著书传到秦国后,秦王看后甚为欣赏韩非的才华,竟说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不久后,秦国攻打韩国,韩王启用韩非子,派遣他出使秦国。当韩非子到达秦国后,秦王如愿见到这位心中敬仰已久的法学大家,秦王非常喜欢韩非子的才华,但鉴于韩非子的政治身份,虽已留用,但未决定其能否重用。秦国相臣李斯提出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大计,其首要目标便是韩国,而韩非子却与其相反,主张存韩灭赵。李斯与韩非子虽身为同窗,但在政见不合之时,各不相让,李斯认为韩非子的主张妨碍秦国的大一统的计划,便上书秦王说明其利害。之后,秦王采用李斯的主张,而韩非子却因此沦为了阶下囚,最后被迫自杀。

韩非口吃又死于非命,但却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没被忘记

秦王原本十分欣赏韩非子的才华,为何只因与李斯的政见相左,最后让这位法学大家死于牢中,这让后人甚为不解。韩非子的死亡,似乎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谜团,众多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对此便有了许多猜测。对于韩非子之死,目前的主流观点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中说到,"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除了司马迁这么说,在《韩非子·存韩第二》也有相似说法,李斯上书嬴政说,韩非子是为了韩国的利益而来的秦国,想用其辩论之才从秦国取利,让秦王做有利于韩国之事。

嬴政听信谗言而错误的导致了韩非子的死亡,秦王甚为后悔。但也有观点说,秦王不过是假借李斯之手而除去韩非子,秦王对韩非子的治国理念不满意,认为过于极端理想化,不利于政治统治。但笔者认为秦王无疑是十分重视韩非子的才华的,嬴政或许并非真心想要杀掉韩非子,否则为何秦王之后采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实践其政治主张。

韩非子死后,后人收集韩非子的言论与文章编辑而成《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大多都在此,嬴政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这也成为法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后人多用此书来研究学习法家思想。

韩非口吃又死于非命,但却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依旧没被忘记

韩非子通过游学汲取的各家之长,将"法"、"术"、"势"集于一体,还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相融合,其提出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以法为本等主张,对后来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非子那超前而又深邃的思想,无疑是给世间提供了一块美玉,后世在其上再细细雕琢,可无奈的是韩非子自身却身处历史的漩涡中,无法一展才华。

标签: 韩非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