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纵横百科 167 0

1979年12月27日晚上,进驻喀布尔的5000多名苏军占领阿富汗首脑机关,打死了阿富汗领导人阿明,扶植卡尔迈勒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富汗境内。

从28日开始,苏军在边境集结的6个师,从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进攻。

1月2日,东西两路苏军在坎大哈会师,一周之内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控制。

阿富汗政府军几乎没有抵抗,归顺了卡尔迈勒政权。

但是接下来,苏军却跟反政府武装进行了9年多的长期战争,始终无法取胜。

1988年,苏联和反政府武装达成了日内瓦协议。

1989年2月,苏军完全撤离阿富汗。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和物资消耗,最终以失败告终,两年后,苏联解体。这个结果,当时作出出兵决策的苏联领导人恐怕根本就不会想到。那他们当初为何要作出出兵阿富汗的决策呢?决策的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动机。

一、苏联出兵的直接原因是阿富汗新政权出现了离心倾向

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1953年,有红色亲王之称的达乌德出任阿富汗首相,为苏联向阿富汗渗透提供了机会。

从1954年到1979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从经济到军事全方位的援助,除了工业方面的投资,很多援助都是直接赠送。

比如1960年,苏联赠送给阿富汗3万吨谷物。

1974年,苏联直接提供1.5亿美元的贷款,帮助阿富汗建设天然气管道等21个项目。

1977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4.25亿美元贷款,用于喀布尔7年建设计划。

所有经济项目所需的技术和专家全部由苏联提供,加强了阿富汗对苏联的依赖。

在军事方面,苏联除了直接提供军事装备,还负责训练军官,建设基础设施。每年有超过100名阿富汗军官在苏联受训。

从1956年-1978年,阿富汗在苏联接受训练的军官高达3725人,而到美国受训的军官只有487人。

除了经济和军事的渗透,苏联还直接扶持共产主义性质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进行政治控制。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于1965年,内部分为两派,旗帜派和人民派。旗帜派的领导人是卡尔迈勒,人民派的领导人是塔拉基。

两派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旗帜派倾向于走温和的改良路线,而人民派倾向于激进的革命路线。人民民主党很快就于1967年分裂了。

苏联起初没有特别在意这种分裂,而是采用平衡的手段,试图在两派中找到平衡点。

1973年,达乌德在旗帜派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结束了阿富汗的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

不过达乌德掌权后,就开始清洗旗帜派,并且宣称“阿富汗不属于任何大国集团”。

1977年,达乌德颁布新宪法,取缔了旗帜派和人民派,公开转向。

苏联当然不能忍,撮合了旗帜派和人民派,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再次成立。

1978年,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塔拉基任总理,卡尔迈勒任第一副总理,原人民派的阿明担任副总理兼外长。

塔拉基上台后,立即全面倒向苏联,在国内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一些部落开始叛变。

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塔拉基先排挤了卡尔迈勒,然后跟阿明的矛盾又开始加剧。

由于阿明不好控制,苏联支持塔拉基干掉阿明。结果阿明先发制人,干掉了塔拉基,而且还跟美国缓和关系。

对于苏联来说,自己在阿富汗辛苦经营了十几年,眼看着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塔拉基的死,苏联无论如何也要讨个说法,不然还怎么带领东欧的那帮小弟。

于是,勃列日涅夫决定,一定要对阿明采取措施。

二、从地缘政治来讲,阿富汗对苏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位于亚洲腹地,同时又属于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毋庸多言,控制了阿富汗,就可以威逼整个中东地区,包围波斯湾,控制石油通道。

二战之后,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很有效。但是进入70年代,埃及首先摆脱了苏联势力,接着伊拉克、叙利亚也走上了民族主义道路,开始发展跟西方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则是北约成员,跟苏联关系一直不睦。

苏军战机从阿富汗起飞,20分钟即可抵达波斯湾。控制住阿富汗,才能威慑中东各国,保住既得利益。

此外,阿富汗和苏联的中亚加盟共和国接壤,中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控制阿富汗,可以避免阿富汗出现原教旨主义政权,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对中亚的渗透。

从苏联的全球战略来说,阿富汗是关键的一环。苏联在欧洲和美国对峙,在东方则面对中国这一巨大屏障。东西都动弹不得,唯有采用中央突破的方法。

占据阿富汗,西可包围波斯湾产油区,东可控制印度,与苏联在东南亚的攻势相策应。还实现了苏联从陆地上包围中国,牵制美国和日本的战略。

控制了阿富汗,还能策应在印度洋活动的苏联海军力量,可以帮助海军获得印度洋的立足点。

70年代,苏联海军经过大力扩张,变成了一支全球海军,与美国在全世界争雄。

印度洋是贯通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阿富汗让苏联打开了前往印度洋的通道,强化对印度的控制,为海军提供活动基地,实现其称霸海洋的野心。

三、美国对外战略的收缩刺激了苏联扩张的野心

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膨胀,经济达到美国60%,而军事实力几乎和美国不相上下。

与此同时,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却在下降。随着西欧经济的复兴,西方阵营开始分化。而越南战争则让美国陷入了泥潭。

由于长期的财政问题,美国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

在苏联向阿富汗全面渗透的时候,美国也没闲着。美国也在提供各种援助,试图让阿富汗远离苏联。

不过美国主要提供的是军事援助,对阿富汗的经济没有帮助。而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美国偏袒巴基斯坦,令阿富汗非常不满。

60年代以后,美国减少了在阿富汗的援助,影响力自然也就降低了。

1979年2月,伊朗爆发了革命,亲美的巴列维政权被推翻,建立了反美的伊斯兰政权。没多久,伊朗又爆发了人质危机。

伊朗一直是美国扶植的,用来确保中东利益以及遏制苏联南下的支柱。现在这根支柱倒了,美国被搞得焦头烂额。

从全球形势以及阿富汗内部局势来说,苏联出兵的条件极为有利。

四、苏联不太正常的决策机制导致了最后的出兵

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塔拉基上台后,由于执政力量太弱,曾经请求苏联出兵,结果被苏联拒绝了。

阿明打死塔拉基后,阿富汗局势恶化。

苏军驻喀布尔的代表对阿富汗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苏军总参谋部根据代表们获得的信息,最初也是拒绝出兵的。

但是克格勃的代表却认为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将阿明赶下台。

70年代,苏联的决策机制由集体领导变成了个人集权,勃列日涅夫独揽党政军大权。

重大问题本来应该由苏共政治局全体委员讨论决定,但是1973年以后,所有重大问题都只是由四个人来定夺:总书记、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克格勃首脑。

在阿富汗出兵问题上,苏军总参谋部没有发言权,他们曾经向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表达过拒绝出兵的想法。但是乌斯季诺夫是个外行,并非职业军人,他是由勃列日涅夫任命的。

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是个不倒翁,从来不会表露明显的政治立场,此人历经斯大林时代、马林科夫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以及安德罗波夫时代,一直屹立不倒。戈尔巴乔夫也是他极力推荐的。

安德罗波夫作为克格勃首脑,他受到的信息当然是克格勃的代表从喀布尔发来的,因此,他是支持出兵的。

最后,四人会议上使用的也是安德罗波夫提供的材料。这种会议的结果可想而知,四人最终做出了出兵阿富汗的决议。

决议作出后,他们“请”其余的政治局委员签名。没有人会有异议,因为如果和总书记意见相悖,就意味着会被清除出去。

就这样,苏军总参谋部虽然否定出兵,但是党指挥一切,苏军也很无奈。

最终,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对阿富汗发动了攻击。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呦。

标签: 英苏入侵伊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