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纵横百科 133 0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篇《老魔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情节:

慕容复先败于段誉,再败于萧峰,在天下英雄豪杰面前,颜面丧失殆尽。慕容复欲拔剑自刎,却被一脸蒙灰布的灰衣僧人阻止。灰衣僧人道:“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断种绝代的无后之人!”金庸接着写道:“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诸人,都是当年燕国的英主名王,威震天下,创下轰轰烈烈的事业,正是慕容复的列祖列宗。”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熟悉“十六国”时期“大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合称)历史的人都知道,慕容皝、慕容垂、慕容德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的皇帝或君王。

慕容恪不过是前燕分封的一位亲王,为何享受到与君主并称的殊荣?为何无论是亲友或敌手,还是后代或是鄙视夷狄的汉族政权统治者,或是严华夷之分的思想家如王夫之等,皆给予他极高的正面评价?这与慕容恪的个人魅力,与其在前燕时代无论是武功征伐,还是居中辅政,皆功勋彪炳,无疑有密切的关系。

一、鏖战后赵慕容恪(321年—367年),字玄恭。因父亲慕容皝不甚宠爱他的生母高氏,所以,慕容恪很长时间没有进入父亲关注的视线内。直到他十五岁时,慕容皝突然惊讶的发现,这个他都不太认识的儿子,谈论国事竟颇有见地。自此,慕容恪引起了父亲的高度关注。

338年五月,后赵皇帝石虎出兵数十万攻击前燕,围攻大棘城(今辽宁义县)。燕赵两军相持数十日后,石虎见大棘城防守严备,无法攻克,遂下令撤军。慕容皝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派慕容恪率2000精骑出城追杀。石虎大惊,弃甲溃逃。后赵军大败,被斩杀三万余人。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同年十二月,段部鲜卑与前燕合谋进攻后赵。慕容恪率精骑7000,埋伏于密云山,在三藏口(今河北承德)大败后赵将领麻秋部,三万后赵军死亡大半。

二、大战高句丽、扶余前燕兴起时,高句丽、扶余等周边政权不断侵扰前燕边境。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前燕和高句丽

341年十月,慕容皝命慕容恪为渡辽将军,镇守平郭。

342年,20岁的慕容恪随慕容皝出征高句丽。前燕军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用佯攻吸引高句丽军主力,前燕军主力则突袭防守空虚的高句丽国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以西的丸都山),高句丽国王高钊单骑侥幸逃脱。燕军获胜后,烧毁高句丽王宫,拆除丸都城墙,俘虏了高钊的母亲、妻子,挖掘高句丽王陵,将高钊父亲高利的棺木掘出,携带俘获返回前燕。高钊无奈,只好向燕国称臣,奉献大量珍宝,“赎回”了他父亲的棺木及被俘的贵族们。

345年十月,慕容恪又攻占高句丽重镇南苏城,高句丽自此再不敢觊觎前燕。

慕容恪给韩国祖先留下的恐惧基因和心理阴影,一直“遗传”到现代。在一次由全球网民选举世界200名将活动中,众多韩国网民将选票投给了让他们的祖先心惊胆战的慕容恪!

346年正月,慕容皝派世子慕容儁与慕容恪等率军突袭扶余国。慕容恪不避危险,亲自率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

三、燕、魏国运之战正当前燕在东北亚凯歌高奏,所向披靡之际,中原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349年,后赵皇帝石虎病死,诸子争位。最后,石虎养孙,汉族人石闵控制了朝政,并颁布屠胡令,杀二十余万胡人。350年,石闵自立为帝,改回原姓冉,国号大魏。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说来巧合的是,338年前燕与后赵的棘城之战,使少年慕容恪一战成名。后赵冉闵也因所部独全,也声名鹊起。

351年八月,慕容恪攻取中山(今河北定州),规划南下;冉闵则攻取襄国(今河北邢台),欲图北伐。二位名将的胜负较量,二国存亡的命运之战,已如箭在弦上。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冉闵塑像

352年四月,冉魏、前燕决战开始。最初,魏、燕两军交战10次,燕兵皆败。燕军士气下挫,十余年来首遭败绩的慕容恪并不气馁,他激励将士,称冉闵“有勇无谋,不过一夫之敌”,魏军虽兵甲精良,但粮少饥疲,可一举击破。参军高开建议,魏军多为步兵,肯定会谋划将以骑兵为主的燕军引诱至丛林作战,变劣势为优势。燕军利于平地作战,可派遣轻骑与魏军接战,佯败,将魏军诱至平地,然后击之,魏军必败。

慕容恪采纳高开建议,决定将燕军分为三部。慕容恪亲率中军,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成方阵,以抗击魏军重装骑兵的冲击;另二部分置于两侧,择机配合中军主力合围进击。

魏军果如慕容恪所料,交战后,冉闵率主力径直突击燕军中部铁马方阵,冉闵手刃燕军300余人,燕军拼死抵御,伤亡惨重。此时,燕军侧翼部队迅速从两侧出击,合围魏军。魏军死伤惨重,很多重臣或阵亡,或被俘。冉闵向东突围,奔逃20余里后,因坐骑倒毙,被燕军俘杀,冉魏灭亡。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此后,慕容恪又指挥燕军,分别于352年、354年鲁口(今河北饶阳)之战,355年的广固(今山东青州)之战、东郡(今河南濮阳)之战,361年的野王(今河南沁阳)之战中,消灭或驱逐了王午、段龛、诸葛攸、吕护等割据军阀或东晋势力,前燕辖境迅速延至黄河以南。365年二月,慕容恪与慕容垂率军攻洛阳。三月,攻陷洛阳。随即,慕容恪率军略地至崤山、渑池,关中大震。前秦天王苻坚不得不亲自到陕城,督军严防死守。

四、仿霍光、诸葛亮,忠心辅佐幼主359年,慕容儁患重病,鉴于东晋、前秦强敌环伺,太子慕容暐年幼,恐不堪承担重任,意欲将帝位传给弟弟慕容恪。慕容恪坚决拒绝,表示愿尽心竭力,辅助少主。

360年正月,慕容儁病危,命慕容恪、慕容评、慕舆根等辅政,不久病卒。皇太子慕容暐即位,年仅十一岁。二月,以慕容恪总摄朝政。

不久,前燕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内讧。时任太师,受遗诏辅政的慕舆根屡屡制造事端,意图陷害、诛杀慕容恪。慕容恪因先帝刚刚去世,以国家安稳大局为重,采取忍耐对策。慕舆根又撺掇慕容暐母子诛杀慕容恪,被慕容暐阻止。同时,慕舆根力劝太后和慕容暐放弃新都邺城,还都前燕旧都龙城(今辽宁朝阳),这实际上是要变相放弃慕容恪和将士们多次血战后夺取的华北、中原地区。慕容恪联合慕容评,密奏慕舆根等罪状,诛杀慕舆根及其党羽,消除了导致前燕动荡不安的内部祸源。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平息内乱后,慕容恪大赦天下,停止慕容儁生前征发的兵役,与司徒慕容评同心协作,虚心待士,谘诹善道,量才授任。前燕政权逐渐稳定下来。

正当慕容恪励精图治,意图大展宏图时,却不幸于366年身患重疾。慕容暐亲临慕容恪府,向他询问后事。慕容恪对慕容暐说:吴王慕容垂兼具文武之才,才能仅次于管仲、萧何,希望能重用他。否则,国家或有灭国之危。

他未曾称帝,金庸为何却将其与“大燕”诸皇帝并称?

不久,一代名将慕容恪去世,终年46岁。后来的史实,印证了慕容恪临终前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慕容暐和继慕容恪后辅政的慕容评猜忌慕容垂,必欲置之死地。慕容垂无奈,逃奔前秦。前燕政局愈发混乱,终于在370年被前秦灭亡。

文史君曰慕容恪虽为夷狄之人,但其谋略、见识,确有过人之处。他以不到弱冠之年,就指挥数千骑,打破一世枭雄后赵国主石虎数十万大军,此后,又频频南征北战,鲜有败绩,更以击败一代猛将冉闵的骄人战绩,被后人誉为“十六国第一名将”,为前燕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面对最高统治权的诱惑,他无动于衷,而是自甘居于臣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辅佐幼主。铲除内患,外拓疆土。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用兵如神、爱兵爱民如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他赢得了时人及后世,亲友与敌手的一致赞誉和推崇。因此缘故,唐、宋武庙受祭之64位、72位古代名将中,慕容恪也成为少数几个以非华夏族身份,配飨祭祀的人之一。因此,金庸先生将其与慕容皝、慕容垂、慕容德等前燕、后燕、南燕皇帝并称,可谓有深意焉。

参考文献1.(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4.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慕容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