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纵横百科 104 0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在南匈奴汉赵政权率先覆灭西晋王朝后,“鲜卑、羯、氏、羌”纷纷借机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这一事件究竟应该被称为“五胡乱华”还是“少数民族南下融合”呢?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得要按照历史的脉络,分析中国古代的民族意识是如何发展的。根据王珂教授《民族与国家》一书中的观点,中国最初的民族意识,是文明论的华夷观,即以文明程度高低来区别华夏与蛮夷戎狄,而且并不排斥“四夷”通过接受文化的方式成为“华夏”。蛮夷戎狄等词汇,最初并无歧视之意。

“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一、中国接受四夷的融入,南匈奴最终被汉化了

周王朝给这些周边内附部族首领授予的爵位是“子”爵,但这只是因为他们与周王室联系不如与其他诸侯紧密的缘故,而非歧视之意。换句话说,周王朝授子周边民族首领爵位,也从侧面展现了一种融合的想法。按照正统的思想,周王朝以外的各民族,虽然暂时没有进入王朝的政治势力范围之中,但他们迟早要进入由中原王朝领导的“天下”体系之中。而事实上,被封为子爵之国的楚国最终也是在中原文明的熏陶下融合在华夏文明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春秋时期的秦国、吴国、越国。

那么既然匈奴最终也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有的人就认为卫青、霍去病不应当被称为民族英雄。这种想法当然是非常错误的,西汉时期的匈奴,并非是一个单一部落,而是由众多部落组合而成的政权,他们拥有有别与中原的独特文化体系,并且排斥中原文明的行为习掼,例如匈奴老上单于的顾问中行说在察觉到匈奴族人开始喜好汉人衣服和食物后,上谏单于,请求撕碎汉人形制的衣物,和扔掉汉人的食物,以保持匈奴人与汉人的异同。中华文化体系讲究要爱护百姓,求同存异,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取长补短,如果君王生活奢靡,则会被视作不仁,如果肆意发动侵略战争则会被视为不义。而在匈奴的文化体系中,掠夺的财物越多将被视作是一种荣誉。故西汉时期,匈奴与大汉王朝之间的交锋完全不可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内战,而是汉王朝为抵抗匈奴侵略边境,做出的自卫反击。这其中战绩斐然的大汉双壁——卫青、霍去病自然应当被称为民族英雄。

“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随着汉匈之间的文化交流,部分匈奴贵族逐渐意识到中原文明农耕的生活方式远比他们逐草而居,兼以劫掠的生活方式要靠谱的多,于是抱有这些思想的人与顽固的守旧派分歧目渐明显。最终,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认同华夏文明的南匈奴与汉王朝并肩作战,将北匈奴人驱逐到遥远的西方。一个政权文化体系的建立与稳固和它的强盛是分不开的,如果中原政权综合实力强盛,周边各政权、部落的文化体系将会被中华文化体系渗透,如果中原政权综合实力衰弱,那么周边各政权、部落的文化体系将会产生企图取代中华文化体系的想法。

有鉴于从东汉到曹魏时期,中原王朝的综合实力远大于周边各政权,南匈奴不仅在地理上逐渐的内迁,而且生活习性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为以农耕为主,游牧为辅,其部众们需要向中原王朝缴纳赋税,最迟至西晋时期,南匈奴中最为尊贵的栾提氏已经将姓氏改为汉姓——刘。不仅如此,匈奴贵族刘渊,也是汉赵开国君主,好《春秋左氏传》,其儿子刘和习《毛诗》、《郑氏易》。种种迹象表明,匈奴的上层在文化认同方面,已经转化得和汉人无异。后部匈奴出身的陈元达,按照中原文化传统思想规劝国君刘聪应当注重民生,摒弃骄奢,体现了匈奴中层也完成了汉化,以中原文化人士的准则要求自己和君王。

“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二、所有少数民族政权都被汉化了,接受了中华文明

五胡中的羌、氐与匈奴不同,没有什么羌族领袖、氐族领袖,只有十分具体的羌、氐某一部落首领,而且这些部落远隔深山,道路阻绝,这说明五胡中的羌族、氏族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上古时期中原王朝对这些少数民族缺乏认识,所以按照他们居住的地区以及生活习性泛泛的给出了一个概念。通过与中原王朝长期的文化交流,贴近中原地区的羌人、氐人已经与汉人的生活方式相差无几了。

东汉时期,北匈奴西迁后,辽阔的北方空洞无主,鲜卑乘势逐渐崛起。但值得注意的是,鲜卑是由慕容部、段部、宇文部、拓跋部等各部族构成的。各部族文明程度并不一样,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因为鲜卑各部崛起时间较短,没有构成自己的文化体系,故十六国时期鲜卑建立的各个政权都是模仿中原王朝的模式进行的。更有甚者,到了北魏时的孝文帝为了强推汉化政策,不仅将自己的姓由拓跋改为元,还因为太子编发左衽,不愿说汉语,一怒之下将其废为平民。

“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五胡中的羯族,相对而言比较特殊,他们最初只是为匈奴战斗的奴隶部落。匈奴抓捕在康居一带的游牧部落牧民,强令其远离故土,这些羯族部民相互之间联系松散,地位低下,不仅得不到学习的机会,在长期的军事训练中又变得凶残无比。十六国中建立后赵政权的羯族石勒,在乱世起兵时曾有过多次大规模屠杀记录的记录,除去战争因素造成的抗杀俘虏以外,石勒屠戮百姓的行径应当说是极其残忍的。然而石勒在重用汉人谋士张宾后,不仅再无屠戮平民的行为,而且对同族石虎残暴的行为表示愤怒。这种转变或许可以这样解释,因为整个羯族文化缺失,故石勒在接触到中原文明后,迅速的认同中原文化。这从石勒建立政权前后,大量任用汉人官员,推行文化兴国,减租缓刑等都可以看出。

“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结束语

石勒建立后赵政权时,晋王朝已经衰败多年,之所以后赵乃至后续的其他政权仍然愿意向中原文体系靠拢。并不是因为中原文化体系的先进,造成他们自发汉化的。而是靠这个时期无数仁人志士,在思想上捍卫中原文化体系,才使得“五胡”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

“五胡乱华”是该被看作对中华的入侵,还是南下融合呢?

而只要真心归附汉文化,即使曾经作为中原以外的族群,他们的首领处于中原政权统治地位时还是可以被人心所接受的。有趣的是,十六国的各个政权都宣称自己已经完成了汉化,不应当再被视为外族了,然而在面对其他竞争对手时,又抨击他们没有完成汉化。这其中的玄妙便是一个族群如果完成了汉化,就有了争夺天下的合法性。所以五胡乱华事件的发生与其被看成各个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入侵,不如将其看作是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入到汉文明中来。

标签: 五胡乱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