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纵横百科 204 0

提到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慈禧太后,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清政府顽固派的代表,慈禧一向以玩弄权术,自私狭隘的邪恶形象在史册中出现。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慈禧掌权期间,虽然未能打破腐朽落后的政治框架,但是她"审时度势",在框架之内最大的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统治,甚至差一点在各方相互妥协的背景下建立立宪制,只不过清末新政还未完成,慈禧便去世了。因此,慈禧也可以说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仅仅被打上"迂腐""罪恶"的标签,也未免太过委屈。

慈禧的丈夫咸丰帝,在她27岁时就驾崩了。慈禧27岁以后的生活,都是以玩政治为主,玩政治几乎成为了她唯一的爱好和一生的目标。慈禧的一生中,发动过"辛酉政变"、"戊戌政变",进行过"清末新政",做过两任皇帝的"摄政太后",掌权时间超过40年。她严谨一生,却终究未能将清政府带离深渊,最终背上千古骂名。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究其原因,除了近代史视角下的必然趋势,以及慈禧与顽固派本身对世界潮流的认识不足,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这个因素,甚至影响了她决策的理性化。

到底是什么因素呢?或许从慈禧生前的几个称呼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1、 西太后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他唯一的儿子也是慈禧的儿子载淳登基了,也就是同治皇帝。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晋升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称东太后;同治帝的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则晋升为圣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称西太后。清朝后期以东为尊,作为正妻,东太后的声望、资历、影响力都高于西太后。

因此,对于手握大权的慈禧来说,西太后就是一个贬低她的称呼,暗示她的地位较低,而慈禧太后才是对她的尊称。当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就一口一个"西太后",直恨得慈禧牙痒痒。

2、老佛爷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老佛爷"这个称呼,据说是慈禧身边最得宠的太监之一——李莲英发明的。

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北京大旱不雨,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旱灾是大事情,会使粮食歉收,严重的甚至导致饥荒,影响社会稳定。每到这个时候,君主便会借"天子"的身份,为民祈雨。期待自己的统治地位被认可的慈禧,也以此规模进行祈雨。巧合的是,祈雨之后的第三天,北京就天降甘霖,在那个时代,这无疑是对慈禧地位的肯定。李莲英看到下雨,就立刻跪下叫慈禧"老佛爷"。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巩固慈禧的地位,达到她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李莲英在万寿寺建了一座佛,以"双佛显光"为由邀请慈禧前去观看,等到慈禧驾到,李莲英立即跪下大喊"恭迎老佛爷",其他大臣见状,也不敢怠慢,跪下喊"老佛爷",这个称呼便流传下来。

无论是祈雨说,还是礼佛说,其实都是李莲英为了提高慈禧的威信,又不破坏清朝的伦理秩序而发明的称号,无疑是十分得慈禧欢心。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3、 亲爸爸

"亲爸爸"这个称号,是光绪叫的,但传说也出自李莲英之口。

大家都知道光绪只是慈禧的外甥。他之所以能当皇帝,是因为同治帝早夭无子,慈禧又不想早早让权,于是将年幼的光绪帝过继给咸丰帝后才登基的。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光绪帝登基之后,既不能叫慈禧"额娘",也不能再叫她"伯母"或"姨母",于是只好叫她"太后",但慈禧却并不喜欢。后来光绪帝请教李莲英,便有了"亲爸爸"这个称呼。

这个称呼妙,一在"亲",遮盖了过继这层尴尬关系,体现了光绪帝对慈禧的孝心和尊敬;二在"爸爸",这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慈禧想要的"太上皇"身份,规避了她"牝鸡司晨"的把柄,侧面认可了她的权力合理性,慈禧自然很受用。

光绪喊“太后”,慈禧不爽;李莲英发明个称呼,慈禧立刻眉开眼笑

结语:回到前文提出的问题,从慈禧对这三个称呼的态度上不难看出,慈禧对于自身的权力和地位非常在意,甚至影响了她为清王朝所做的决策,最终成为阻碍中国进步的重要因素。她死死地抓住自己的权力,不愿让光绪帝独立,不愿进行政治改革,甚至在清末预备立宪时,也要向使臣一再确认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势力,方才同意。她对权力和操控政治的执念过大,结果导致自己的格局过小,即使再谨慎努力,到最后也未能给自己和大清一个光明的前途。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慈禧没有这样的执念,或许根本不能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女强人,也不能叫慈禧了。

标签: 慈禧太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