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纵横百科 265 0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相传,康熙立遗诏传位于自己心爱的十四皇子并藏于“光明正大”的牌匾后面。怎料四皇子胤禛暗中篡改诏书,将“传皇位十四皇子”的“十”上加一横下弯一勾,便成为“传皇位于四皇子”,于是胤禛继承正统,成为有清一代赫赫有名的雍正皇帝,上承康熙祖业,下启乾隆繁荣,祖父孙三代共同缔造了“康乾盛世”。篡改诏书这一历史悬案,一直以来真伪难辨,众说纷纭,我们暂且搁置不表。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子嗣繁茂,其当朝后期,皇子间为争夺太子之位,派系纷争,明争暗斗,为什么看起来默默无闻,不显山不漏水的四皇子胤禛最终夺得了皇位?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康熙朝是立过太子的,即嫡长子二阿哥胤礽,可能由于康熙皇帝自幼习武,又早经风浪,一在位便是六十多年,而胤礽作为嫡长子自幼便被立为太子,可想,在太子之位上一呆就是几十年,不说心理上耐烦不耐烦,身体上能不能熬过康熙都成为将来继承大统的一大变数。所以,他便在朝中广植党羽,联合权臣索额图培植自己的势力,皇帝的卧榻,岂容他人鼾睡?太子也不行,康熙在杀掉索额图后,希望太子能够收敛收手,不曾想太子似乎始终没有弄清楚当朝是谁说了算的问题,不得已被二度废掉。

太子被废,意味着其他嫡子有了竞争的机会。皇子间也结成了5个党派,但主要势力分为三个:旧太子派、四皇子派、八皇子派,其中以八皇子为首的“八爷党”在势力上压过其他两派。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每一个结果,其原因总是错综复杂的。八皇子胤禩之母虽是包衣出身,地位卑微,但胤禩本人从小聪慧机敏,风度翩翩、气度不凡,深得康熙喜爱,又礼贤下士,故依附他的人很多,然而他野心过早暴露,关键是太子被废后,众人都推荐他为太子,导致康熙怀疑胤禩心机叵测,结党营私,布下暗局废太子以为其上位做铺垫。所以这位看似最有可能接太子之位的皇子也就最终偃旗息鼓了,故自古以来,风投是一盘大赌局。

有诗云:试玉要烧七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犹恐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当时四皇子胤禛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几乎是始终按兵不动,表现得与世无争,是其本性如此,全仰仗上天眷顾,还是其策略如此,韬光养晦,静等时机?雍正向来尊释崇道,自称“天下第一闲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或许胤禛深谙此道,不争并非不作为,而是暗中发展、猥琐发育,其与诸兄弟维持一团和气的同时,与隆科多、年羹尧等过从甚密,培养起了自己的集团,日后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瞒天过海的手段麻痹了对手,长期蛰伏,又一击必杀。

有诗云: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雍正或许善于揣度康熙之意之好。康熙之父顺治相传剃度五台山,生母佟佳氏在其九岁时过世,幼年继皇位后,又屡受鳌拜压制,幸有孝庄太皇太后对其自幼呵护培养,背后支持。康熙因自幼未得父母关爱,晚年回忆起来常感慨“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也许雍正敏锐的把握住了这一点,在康熙病重之时“不离左右,侍汤药”,这可能是雍正打的感情牌,也可能雍正本身便是孝顺之子,结果就是康熙深感其孝。还有就是雍正也应该通过康熙“二废太子”抓住了康熙的脾性喜好,便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

不过,废立之举决定权还是在康熙本人,作为一代明君,识人辨才的能力绝对是独到精准,除了以上我们的分析外,康熙有可能看中了雍正深厚才学与务实精神。

清朝九子夺嫡,为何不显山不露水的雍正夺了皇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标签: 雍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