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纵横百科 239 0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雍正皇帝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的得位、执政、驾崩,无不与传奇相伴相随。“九子夺谪、终成正果”,说得是他;“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说得是他;“金头之谜、四娘弑君”,说得也是他。雍正爷一生执政恭俭勤勉、勤为天下先、朝乾夕惕、宵衣旰食。叫板涤荡自身所代表的士绅阶层,行改革之策,既舒缓了民力、又国力大增。展现了这位满清君王既急于、也能于革故鼎新的豪迈胆略和执政技巧。然而,作为25岁便登临大宝、御及四海的乾隆皇帝,其着急忙慌地遮掩先帝死因的心愿,甚至超过了他对丧父的哀伤。个中缘由,实在令人所不齿。

正史对雍正皇帝死因的记载草草无几,在《东华录》卷32中有寥寥数语:”雍正13年8月23,雍正皇帝在圆明园患急症突然去世。”相比其他皇帝殡天后记载之繁隆,令人感叹这位得罪全国士绅、锐意改革的皇帝,其身后事的别样凄凉。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雍正是个比较怕热的人,所以,他在园明园避暑的时间,比别的皇帝要多,且在园明园内有寝宫不少,如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轮换着住。雍正帝在这两处的好几个寝宫落脚的游移不定和戒备森严,从客观上导致了从情报侦知、获取、甄别,以及行刺的潜入、等待、刺杀等难度的直线上升,这是吕四娘无论如何也无力去解决的。所以,刺杀论可以休矣。

一,雍正王朝之殇

关于雍正之死因,小编罗列了几条为数不多的清宫史料文载。来佐证雍正爷到底死于何因,并深度剖析其为何而死,及乾隆皇帝为何草草平息先皇驾崩的事态缘由,并简单回顾下,雍正爷一生的功绩对满清王朝的意义。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1.雍正朝的《起居注》记载,”雍正13年8月,雍正爷在圆明园内,8月18,他与臣工共商少数民族事务,8月20他召见宁古塔属地官员,8月21正常办公, 8月22,忽而得病,当晚,命若游丝的雍正爷急诏传位给弘历(乾隆皇帝),8月23,58岁的雍正爷于圆明园驾崩。”

2.据《内务府活计档》记载:(雍正13年)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所用牛舌头黑铅200斤。当天,200斤黑铅便运入园明园。

3.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8年(1730年),雍正爷患病之后,他就开始积极参与道教活动。除钦安殿专司道教法事外,还在太和殿、乾清宫等置放道神符板,于寝宫养心殿安设斗坛,在御花园建屋供道士居住,以方便驱策。为了做法事,令苏州置办丝缎法衣,一次就是60件。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4.雍正宾天次日,乾隆皇帝急令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一干道众,责令一干道众勿得左右妄言。随后,乾隆帝对外界宣布,先皇雍正爷,虽行礼道法事,却对炼丹道士“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根据上述1的记载,雍正爷当属暴病急亡,不过在驾崩前,还是相当正常地在履行国政,身体应该还是过得去,否则是无法承担召见大臣共商国是之举的。根据2的记载,这个算物证了,200斤制作丹药的黑铅运进园明园。黑铅是炼丹药之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有毒的,这是常识。200斤黑铅能炼多少仙丹,这个不懂,不好乱说。但想必不会少,都长期吃进肚子里去,中毒是绝对没跑的,这也是常识。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根据3的记载,雍正从登基第8年某次病后,就开始倾心道教法事。至雍正13年暴亡前,其炼丹规模已是无以复加。短短几年的时间,痴迷如此至深,除了寻常帝王的苛求长生之念外,结合密折制度、粘杆处的特务机构——即民间传说之血滴子、整饬吏治、以及一系列的对清王朝中兴有重大作用的举措,比如从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改土归流、废除贱籍等减轻万民的负担,增加财政收入的波澜壮阔的全域性改革之中,便可得窥其为何会痴迷于炼丹的玄机。

下面先将大家接触不多的”改土归流”和”废除贱籍”解释下。在大清的西南方向,有好多的少数民族集聚区,这些地区,原来都是由当地的土司进行管理。雍正4年,雍正爷命令取消土司制,引入了随时可以任免的流官。这不仅对减轻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负担很有帮助,而且对清王朝实施全国性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也有重大的意义。而废除贱籍,则是废除了以前统治者强加给某些人受歧视的身份之举。比如有官妓、蜑户(世代不许上岸的渔民)、堕民(多任婚丧喜庆之杂役)等身份的人,这些贱民没有人权保障,不许参加科举,不许从事农工商学之业,也不许与普通百姓通婚。只能自体联姻,还需集居于城垣的破落处,任何人都可以使唤和欺凌之。雍正爷全部废除了他们的贱籍,升为平民。这是封建社会在人权方面的重大改革。让这些人脱离了痛苦的深渊,也使清王朝没有走向印度那种高低种姓之间,互相仇恨、一盘散沙的结果。雍正爷的如此举措,确实功德无量。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因为上述的这一系列的改革,损害了皇帝所代表的士绅阶级的既得利益,必将受到士绅阶级的日夜诅咒和暗中抵抗,甚至招致士绅阶级同仇敌忾、明目张胆地反扑。虽然雍正爷刚直明睿、执法严苛、政治技巧娴熟,但由于顶级同盟军的襄助之力不丰(仅十三爷支持他),这种严峻的形势,必然造成雍正爷独负巨大的精神压力。换个角度来说,此刻的雍正,只是个众叛亲离的船长,为了让王朝之舟行之更远,不得不经常弹压船上所有心怀私欲的手下、极尽正常或非正常的政治手段,逼令他们好好开船。

失去利益收入刺激的水手,则一定会消极怠工、从中使坏。船长就用恐怖的密折奏报和特务监视,来冲跨他们持续顽抗的防线。天长日久,就雍正爷来说,除了依赖特务机构的支撑外,还必须去寻找一个超然世外、更为厉害的道术,来给自己延命再战和舒缓心理上的创伤。然而这种自我救赎,却偏偏以食丹为手段。以今天的常识来看,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不过,就此蠡测雍正朝锐意改革之难,士绅阶级把持朝政、以逞私欲之顽固,倒是个不错的佐证。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二,乾隆草草为那般?

根据4的记载,乾隆皇帝一改清朝皇帝驾崩,须停灵乾清宫的旧制。于同年九月,将父皇的梓棺安放在雍和宫。雍正爷驾崩的圆明园位于紫禁城西北方向,取近道运回雍正的灵柩,由北下门进京。他的灵柩也就被草草地安放在雍和宫了。这种不忌旧制,凸显草率的做法,未免泄露了新帝乾隆,对雍正爷执政理念的“外尊内恶”的心理。出于儒家“亲亲得相首匿”和“为尊长讳”的正统理念,乾隆帝在表面上当然必须维护雍正爷,一位父亲和皇帝的尊严,另一方面,他的治国思想与雍正爷的执政理念,又是那么的泾渭分明、风格相左。

初年便不讳言自己“赋性宽缓”,倡导“政尚宽大”。雍正爷亡故才一个月,就将被雍正爷削掉宗籍、并圈禁而亡的政治对手胤襈、胤禟恢复了宗籍、收入了玉牒,还赏其子孙红带。为缓和雍正爷因改革之故,与士绅阶层所形成的尖锐矛盾,乾隆皇帝将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一齐复职,对随后的贪污案,也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于是,吏冶又崩坏了。一句话,乾隆从登基伊始,便急于实施宽政,完全颠覆了雍正严治国、苛治吏、仁施政的风格。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乾隆在未登基之前,就对其父的做法很是反感、乃至是暗中反对的。只不过,当时未被雍正爷在生前所发现而已。怪不得有人戏言,乾隆唯一的成功,是让雍正当上了皇帝;雍正唯一的失败,是让乾隆当上了皇帝,诚如斯言。那么,草草平息雍正爷驾崩的事态和随意停灵于雍和宫,除了不让雍正食丹而亡的消息外传,出于儒家理念,维护清王室和自已的颜面之外,难道就没有嫌弃雍正与所有士绅阶级为敌的态度表露的成份在内吗?这位自诩“文治武功、十全圣君”的乾隆皇帝,真的以为,自己从雍正王朝继承而来的5千万两的财政盈余,和”七下江南”时的歌舞升平,是仅凭一己之势所能造就的吗?如果真那么想,只能说乾隆狂妄!

要知道,雍正从康熙手里接过的江山,除了康熙爷造就的幅员辽阔的雄蹈伟略之外,还要负责还清巨多的康熙王朝所积歉的债务。而且,在驾崩之时,竟然还赚了5千万两白银给乾隆去化,真是天大的造化和本事,雍正帝是具有真正名符其实的帝王之才!当然,话说回来,览阅清史,新帝乾隆确实也不是什么庸才,反而能力居于中上帝才之阶,但仅经历短短十几年吏治严苛的雍正之治,实在是不足以让士绅阶级的私欲浪子回头、造福中华。触动利益比改造灵魂更难,必须持续弹压官吏,广泛对民施行仁政,这么明显着的事理,聪颖如乾隆帝,怎么就不会就势上坡,再苦十几年,继续雍正帝的未竟之志,让他的清王朝多飞会儿呢?让万民继续休生养息一会儿呢?毕竟此刻的因势利导,绝没有雍正朝所面临的百废待兴那么难了。所以,满清王朝的泰坦尼克号之舟,扭头驶向毁灭,自乾隆始,所言未虚。乾隆这个败家子,要不要对此负上一半以上的责任呢?这个问题,还是留给读者去判定吧。

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后,乾隆皇帝为何要掩盖死因?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标签: 雍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