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多尔衮一生沉浮,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纵横百科 156 0

多尔衮做摄政王,辅佐六岁的顺治,这时候庄妃已经变成太后了。顺治继位不久,来年就是顺治元年,这一年发生大的事情了。三月份,闯王进京,崇祯自缢,天下形势突变。

努尔哈赤原来的意思,就在山海关以里,统治辽河流域,就算很不错了。但皇太极却有一股政治的雄心,皇太极是要从沈阳迁都北京,统一中原,一统天下,但是皇太极死的时候,他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抱憾终身。

皇帝多尔衮一生沉浮,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这个时候,大学士范文程向多尔衮上奏,说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中原崇祯皇帝已经死了,李自成进了北京了,逐鹿中原的时候到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进军山海关,攻下北京来一统天下。这个时机看能不能抓住了。多尔衮思前想后,接受了范文程等大臣的建议,决定统兵入关,来迁都北京。

多尔衮进了北京之后,就帮助顺治来做很多的事情,做了很多重要的决策。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死了,病死了,有人说给害死了,从材料看是病死了。

多尔衮死的时候是三十九岁,本来身体就不好,又日夜操劳,再加上好色,他曾经到朝鲜选美女,迎娶。后来又在北京的北面在喀喇,叫喀喇城,就是避暑山庄附近,又要建一个新城,在那儿避暑,并且把他那些爱妃接到那个地方,纵淫无度,三十九岁死了,这一年是顺治七年。

摄政王多尔衮死的时候,顺治皇帝已经在他的严格控制之下,做了七年的傀儡皇帝。这在七年里,顺治皇帝时时刻刻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没有自由,没有权力,每一天都是战战兢兢地度过。而七年之后,当顺治终于可以摆脱多尔衮的影子,开始亲政的时候。

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皇帝就给他发丧。几乎是按照皇帝的礼仪给他来发丧。给他上了谥号,还给入太庙,礼仪可以说到最高程度。

顺治就亲政,第二年,顺治八年春天,顺治就下了一道上谕,就追查多尔衮的罪状。列了十大罪状,不仅如此,下令,把多尔衮的坟挖了,尸体挖出来,鞭尸。享庙撤出来,谥号撤出来,多尔衮没有儿子,他弟弟的儿子叫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现在不许,还要回宗,不准过继,又回到弟弟多铎那儿。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已经死了,多铎就更荒唐了,多铎,那个时候沈阳就有妓院了。就清入关之前就有妓院了。多铎就逛妓院,喝酒、胡闹,所以他进关之后,时间不久,在多尔衮之前多铎就死了。那多尔衮还有个哥哥就是阿济格,这个时候顺治皇帝下令,也把阿济格处理了。这样他哥仨就都死了。顺治那个大哥豪格给平反,豪格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屡立战功,本来这个皇位应当是他继承,他没得到,他还算不错,忍耐,也没有造反,也没有反叛,也没有故意制造矛盾。入关之后,就让他到前线,同张献忠作战。史书记载,张献忠是豪格亲自用箭射死的。当豪格凯旋回北京的时候,到了卢沟桥,设宴迎接。不久豪格就死了,豪格的死到现在还是个历史之谜。

皇帝多尔衮一生沉浮,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多尔衮整死了豪格之后,把豪格的妃子娶了,这个是有失于伦常。这个时候顺治惩治多尔衮之后,就给他哥哥肃亲王豪格平反,重新恢复肃亲王的名号,后来一直这么延续下来。

作为大清王朝的第一个摄政王,多尔衮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前后总共掌控大清王朝达七年之久,在多尔衮在位的这些年里,他率军入关定都北京,统一中原,颁布众多法案,做出了一系列影响后世的事情,那么,他的这些举动,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功与过各有多少呢?

多尔衮摄政七年,有功有过,可以说多尔衮是功也大,过也大。

功主要是六,第一,文武兼长,屡立战功。多尔衮在他十六个兄弟当中,皇太极我们不讨论,最聪明的就是多尔衮,所以他叫睿亲王,睿就是聪明。足智多谋,胸有全局。能武,能亲自带兵打仗。征林丹汗的时候,多尔衮亲自带的兵。林丹汗的苏泰太后和他的儿子额哲就归顺多尔衮,获得了那个万年之瑞的宝印,那个传国玉玺,给了皇太极。这个时候才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后来,入关作战,第七次入关的时候,是多尔衮统帅的,多尔衮亲自率兵,沿着黄河,一直打到济南府。济南府的府城是多尔衮率军打下来的。这当时对明清力量对比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济南是山东的省城,重大的战役,很多都是多尔衮亲自指挥的。所以多尔衮在那几个亲王里面,可以说,多尔衮对清朝来说,是屡战屡胜,战功卓著。

第二,皇位继承,能识大体。皇太极死后,这个皇位继承有争论,这个时候,多尔衮有资格,有条件,更有实力来取得皇位,他占两个白旗,再拉两个旗支持,就四个旗。他在八旗、贝勒、诸王里面有广泛的威信和群众的基础。但是,在这个时候,多尔衮没有强行来夺取皇位,有人建议他,不行,我们就打。我们两白旗军队同两黄旗拼了。况且还可以争取其他旗的支持。多尔衮没有,多尔衮做了让步,就是由顺治,两黄旗的顺治来继承皇位,他做摄政王。应当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能够识大体,我们想想看,如果当时两白旗、两黄旗火并起来,那么两红旗、两蓝旗也不能中立,也需要表态,八旗自己一场混战,自相残杀。接着就是闯王进京,崇祯自缢,你这时候你八旗内部两败俱伤,你还能进关入主中原,定鼎北京吗?大概不可能。在关键的时候,皇位争夺的时候,多尔衮能够识大体,维持了满洲贵族上层,爱新觉罗上层,保持一个团结一致的局面。来年,共同对付明朝的残余势力和李自成势力,取得了成功,这一点来说,多尔衮有很大的贡献。

皇帝多尔衮一生沉浮,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第三,善抓时机,统兵入关。时机很重要,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努尔哈赤抓住一个时机打下了沈阳和辽阳。又抓了一个时机占领广宁,熊廷弼传首九边啊。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历史时机来了。这个时机比当年努尔哈赤、皇太极所有的时机都更重要,也更可贵。多尔衮是当机立断,采纳范文程等的建议,决定统兵入关,逐鹿中原。早了行不行?不行。晚一年两年,晚三年行不行?也不行,李自成在北京权力巩固了,那个时候再往北京打,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恰到好处,所以我说他善抓时机,统兵入关。

第四,安定官民,废除三饷。李自成进北京之后,采取了一些政策,底下我还要说,官怎么办?拷掠、拷饷、打你,让你交钱,交得少了,还打。交得不够,还打,很多官员被活活打死。那六部衙门都乱了套了,各部的尚书、侍郎,一个个抓起来敲饷,那六部不就乱了吗。民间也是啊。多尔衮规定,官复其职,民复其业。他这样说的,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并且宣布废除三饷。大家想想看,你多尔衮军队一到北京,宣布官仍其职,六部官照做,照常办公。跟李自成完全相反,民复其业,老百姓你原来做什么还做什么。明朝晚期最不得人心就是那三饷,以后我还要提到。宣布废除三饷,那以后实际执行有多大的出入再说。我先把这个事宣布了。那李自成军队走到一个地方以后,他没有建立政权,知县贪官杀了,县衙门一些储蓄抢了,分给老百姓了,那这个县的秩序乱了。所以多尔衮这个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宣布废除三饷,一下就把社会初步安定下来了。

皇帝多尔衮一生沉浮,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第五,定鼎北京,保护文物。打下北京以后,他那哥哥阿济格说不行,我们还要回沈阳,北京城是财产等等,抢、掠,完了运到沈阳,放火一烧把北京烧了,多尔衮说,不行,说先皇有言,皇太极那时候有言,打下北京之后就要从沈阳迁都北京。迁到北京,皇帝住在紫禁城里头,这件事情我们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啊,这件事情意义太大了。

多尔衮没有,就没有放火烧北京,也没有放火烧紫禁城,把紫禁城保下来了。这是多尔衮对保护中华历史文物的一项贡献。否则,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明朝北京皇宫是什么样吗?现在,北京的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多尔衮有一份历史的功劳。同样,天坛等等也都保护下来了。

第六,重用汉官,统一中原。你满洲人到了北京之后,你不会说汉语啊,规章制度、礼仪你都不懂,那你要重用汉官,就是像皇太极说的,说我们到了中原以后,就像瞎子一样,必须有人当向导领着你走路,这些人就是汉官,汉族的官员。多尔衮对这汉族官员不是像阿敏那样,阿敏离开永平的时候,汉官、汉民、巡抚,一个字,杀,全杀。多尔衮没有。这样就以满洲贵族为主,吸纳一些汉族官员,在多尔衮死之前,中原地区基本上统一起来了。当然还有反复了,后来一直到顺治十八年,到康熙元年,这问题才初步解决,应当说,到多尔衮死的时候,就是顺治七年的时候,中原基本上解决了,因为南京已经攻下了,长江流域占了。

到现在为止,多尔衮的六大历史功绩已经清晰、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分别是,文武兼长,屡立战功;皇位继承,能识大体;善抓时机,统兵入关;安定官民,恢复三饷;定鼎北京,保护文物;重用汉官,统一中原。

标签: 多尔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