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纵横百科 258 0

薙发易服是女真人对待治下其他族群的一种强迫手段,在大清入关500多年前,同属女真政权的金朝(十帝,共119年)也同样如此,并非多尔衮临时起意,实际上这种统治手段女真人从未忘记,虽然皇太极在入关前就已死去,但针对薙发易服的问题,他在生前曾多次警示、教育满洲贵族群体。

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满洲皇帝皇太极的心结:

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建国后,通过两代帝王的努力建立了一套详细而明确的法典,在后世女真人看来,这套“管理方法”本来可以让大金国祚“可垂久远”。

可惜富不过三代,到了熙宗至完颜亮统治那段时期,从帝王到贵族统统被严重汉化。尤其完颜亮,不但废止了薙发易服、效仿汉服和汉人发型,而且数典忘祖不精骑射,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以游玩为乐。

世宗完颜雍继位后,恢复了开国之初薙发易服等制度,效法完颜旻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为了防止完颜亮的“惨剧”再次发生,完颜雍严禁子孙效仿汉族习俗,并立下禁令,多次教导子孙不忘祖宗家法,不要重蹈覆辙,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语言、发式、服饰、骑射。

可惜,即便是如此谆谆教导,后世的皇帝还是慢慢了荒废了骑射功夫,不再拿祖宗家训当回事,以至于到了金哀宗社稷断绝,国灭身亡。

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对于大清入主中原,其实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有一道心理障碍,这体现为两方面:

缺陷方面,满洲人口稀少是个短板,统治几近上亿汉人担心力有不逮,而且恐怕很难压制后续不断的抵抗行为。

合作方面,早在入关之前,多尔衮就差人以小福临的名义发信李自成(只是发给起义军首领,当时满洲不知李自成,也没想到李自成的战力这么渣),强烈要求合作共赢,共创盛世平分天下。

然而:

“李自成们”和“吴三桂们”为满洲顺利入主中原彻底解决了全部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讲呢?李自成、张献忠这些起义首领,让官民们深切体会到了不成熟政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以京师为例)即便官民们都有华夷之辨,但还是更加倾向于归顺满洲势力,并为统一全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文官系统如此,归降的武将们更是冲锋在前,凡有战事发生,都是汉军打头阵,满洲骑兵侧翼甚至后备,靠关外老班底满蒙汉八旗十几万人想趟平中原那是痴人说梦,一场战斗的失败就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善用“自力”、“自治”平复地方,这是多尔衮、顺治帝明智的决定,但却惨遭满洲贵族集体诟病,包括那个现如今已被捧上神坛的孝庄和嚣张不可一世的鳌拜在内,都是重满排汉的领军人物。

多尔衮是聪明的实用主义者,难道他不想维护满洲亲贵的权益?当然想。他想汉人大官得坐、骏马得骑?当然不想。自家人他都看不惯,他能惯着汉人么。

多尔衮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迫不得已,他很清楚当时的国内的混乱局面,如果不靠前明文官安定地方、维稳中央管理,不靠汉军充当马前卒当炮灰,满洲不可能独自横扫中原,分散兵力容易被逐个击破,集中一起将会陷入全国砸地鼠的困局。

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为什么要讲短板和多尔衮呢?

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点,做为政治人物,多尔衮有残暴的一面,但同时也具备睿智的一面,既然多尔衮在入关之初能够善待前明官僚系统和百姓,既然明白当时团结的重要性,那么在政局尚未企稳、尚需精诚团结的时候,为何愚痴无智的在紧要关头选择薙发易服呢?

睿智和无智是完全对立的两个词,为何几乎同时体现在多尔衮一个人身上呢?

多尔衮并非无智,而是适时沿袭旧制,否则可能承担无法承受后果。

薙发易服的“前世今生”

如果把吴三桂划为入关之初的薙发易服行为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在此之前,满汉的诸多文献资料,其中提及薙发易服的记录不计其数,比如锦州、大凌河还包括流尽大明最后一滴血的松锦之战,都有薙发易服的记录。

金朝或说女真人薙发易服的传统由来已久,更何况努尔哈赤的后金,从他以七大恨为由誓师伐明开始,薙发易服就贯彻始终。

比如万历四十六年,抚顺陷落,明军八百多人就都被剃发,辽阳陷落是情况也是如此,与朝鲜隔江相望的镇江,努尔哈赤血腥镇压了当地不愿剃发的居民,剃发者免死,不从者“皆投鸭水而死。”注:鸭水=鸭绿江。

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固定模式的由来:

当时辽东宁死不屈的百姓很多,反抗者众多,这就造成辽东地区属努尔哈赤的地盘,但是他却无法有效区分是敌是友,那么努尔哈赤的剃发策略或者说针对人群发生了改变。

开始一段时期,后金对明军和青壮年薙发易服是要断绝他们的退路,无法叛逃回到大明,后来就是防范叛逃、区分敌友这两个用途了,只要看到没有剃发的人,都可以视为敌人,范围涉及全民,剃过发的相当于做过记号,应是顺民。

皇太极是完颜雍的粉丝,对偶像的心得深以为然,所以对待薙发易服态度更加坚决。比如天聪四年的永平之役,明令严禁屠杀官民,但必须剃发,否则枭首示众,后来驻守永平的阿敏也是这样的要求:“你们以为我军不久会走,所以还有人不剃发,不要心存妄想,你们必须剃发否则查出来就地处死。”

崇德三年,皇太极就把汉俗列为重罪,比如汉人的服饰和发型,那为什么女人裹脚也不行呢?与薙发易服不同,这不是什么效忠的标志,裹脚的“原罪”就仅仅因为它是汉俗。凡是沾染汉俗的都属于身在曹营心在汉,必须要以重罪惩办。

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到了多尔衮摄政时期,吴三桂以帮扶太子朱慈烺的名义,向多尔衮借兵十万,可惜吴三桂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因兵力悬殊命悬一线,无奈中向早已准备停当的多尔衮求援,但是多尔衮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在战场上的高层军官,全部薙发易服,否则一切免谈,这就是女真人或者说满洲人对薙发易服的执着,他们根深蒂固的把薙发易服视为最基本的投降条件。

剃发易服除了是降服的标志外,还有现实意义,这与当初努尔哈赤扩大剃发范围的原因相同,就是要一眼区分是不是抵抗者,就是要一经剃发回不到过去,几十万人淹没在几近上亿人的汪洋大海中,如果不能有效区分乱民、顺民的话,这对统治、对军队具有一定危险性。

多尔衮在初次下达剃发令的时候就说过,现在的顺民无法区分,所以才让他们剃发来区别“顺逆”,剃发就是顺民,这是标志,也只有剃发才能保留以前的地位,才可以参加科举,才可以继续做官,如果不剃发那不单是怀念旧主,还是否定大清政权。

多尔衮为什么要下令剃发易服来给清王朝治理天下添堵呢?

多尔衮没有说的原因就是防止满洲子弟被汉人同化,所以不能留汉人发式、不能着汉人衣服、不能像金朝的女真子弟一样有人还改了汉姓,不能受汉人风华的熏染,必须保持满洲自身特点。

建州自古是女真人和汉人的混居之地,满洲人当然知道发式对汉人的重要性,强令剃发的目的还在于摧毁汉人意志,强制其认同大清的统治地位,当然,所谓“精神说”是后来衍生出来的理论,多尔衮即便这么想也不敢这么说。

在剃发过程中,如果碰到所谓的“死硬”分子,就直接杀了,相当于过箩行为,在他们看来,不肯剃发的人都是大清稳定的隐患,他们能违抗清廷的政令,就能违抗清廷的统治。

标签: 多尔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