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本无摄政王之议,多尔衮为何要做“皇父摄政王”?

纵横百科 190 0

清初本无摄政王之议,多尔衮为何要做“皇父摄政王”?

1643年,皇太极在盛京“端坐无疾而终”,由于事发突然,并没有来得及立继承子嗣。这就给各派势力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希望。这时候的满清常年征战,各派代表人物都兵强马壮,志气高昂。

虚位以待的帝权,引开了几方最强大的势力:

礼亲王代善,优势:正红旗、镶红旗两个旗的支持,劣势:本人年纪过大,有才干的儿子都去世了。

和硕肃亲王豪格,优势:皇太极长子,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的支持,劣势:这三旗对豪格的支持并不坚决,只是反对皇子之外的人继承。

睿亲王多尔衮,优势:文韬武略,正白旗、镶白旗的支持,阿济格、豫亲王多铎两兄弟的力挺,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部分暗中支持。劣势:反对的六旗。

郑亲王济尔哈朗,优势:镶蓝旗主,劣势:实力单薄。

综合上面人的实力,可以看出,最有力的竞争者是豪格和多尔衮。但是,代善和济尔哈朗的倒向,决定着天平的倾斜。

清初本无摄政王之议,多尔衮为何要做“皇父摄政王”?

八月十四日,各位风云人物齐聚崇政殿,选举皇帝。豪格和多尔衮势力相当,争论激烈,难以达成共识。

由于两黄旗多为皇太极的亲信,他们强烈反对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此时终于明白,他称帝的希望已经没有了,但是他又不想失去权力。他想出一个妙计,既然两黄旗支持皇子继位,是为正统。那么我就顺了你们的意,于是,他以退为进,支持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即位,这个福临就是传说中和多尔衮情深意切的孝庄皇后大玉儿的儿子,此时他年仅六岁。

多尔衮的这个举动,让两黄旗再无反驳的理由,就这样,小朋友福临成了顺治皇帝,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成为辅政大臣。

多尔衮这一手段,很是高明,既解决了有力争夺者豪格,又增强了权力,还避免了八旗的内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提高了威望和地位。

第二年,成为大将军的多尔衮,统领大军入关南下。把李自成赶出北京,从此定都,雄视天下。 立下盖世之功的多尔衮为了进一步走向权力高峰,成为小顺治帝的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

清初本无摄政王之议,多尔衮为何要做“皇父摄政王”?

又一年,李自成兵败身亡,多尔衮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各种待遇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顺治五年,多尔衮成为十岁顺治帝的皇父摄政王。他的所有行为和排场已经和皇帝无异。成为满清的实际控制人,这就是他拥立福临,做摄政王的最终目的,走向了权力顶峰。

清初本无摄政王之议,多尔衮为何要做“皇父摄政王”?

标签: 多尔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