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纵横百科 183 0

文/小熊猫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朝廷内部腐朽昏庸,再加上贪官污吏、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老百姓过的是民不聊生,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随后,元朝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农民起义。朱元璋便是是红巾军的首领之一,他带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连续攻灭了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统一江南的,之后又北定中原、南略沿海,夺取全国的统治权的?今天,小编带你从地图上看朱元璋从南到北的大一统的过程。

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元朝末年群雄割据图)

统一湖广,擒杀枭雄陈友谅,鄱阳湖定乾坤

元末,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势力,而朱元璋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最不利的,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他们与朱元璋的势力范围相接壤,并且兵力强大,朱元璋被这两股势力所包围,如果陈友谅顺江而下不到半日就能够抵达应天之地。这种地理的劣势就让朱元璋显得相当的被动,只能进行被动的防御战略。而且在朱元璋与元朝军队割据势力的战争中,陈友谅常常派兵袭击朱元璋的后路,对朱元璋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要是陈、张两军一旦联手,对其夹击,那对朱元璋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朱元璋攻打陈友谅,采用的战略就是诱使劲敌陈友谅先出兵,然后利用这两大势力的时间差攻打陈友谅和张士诚。首先,朱元璋在江东桥设下伏兵,诱杀陈友谅。当陈友谅陷入了包围圈,再一次被大败。随后趁势攻占了安庆城。陈友谅屡屡败于朱元璋之手,心中大为恼火,开始下令督造战船,准备再一次进攻朱元璋。1363年,陈友谅轻率六十大军沿长江南下,顺江而下,尽发十几万精锐进攻,威胁应天,并公开打出了"首战即决战,一战定天下"的口号,试图一举消灭朱元璋的势力。这一仗成为了朱元璋安定天下最精彩的战役。

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鄱阳湖大战)

朱元璋同时为了防止长江下游张士诚夹击,命令部队速战速决击败陈友谅。陈友谅大军连续攻打武昌三个月都没有破城,当朱元璋率大军赶到时,将大船驶入鄱阳湖,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中国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战。在战役初期,朱元璋大军非常被动,众寡悬殊,陈友谅大军船大又顺风,多次击败朱元璋大军。但是没过几天,突然刮起逆风,朱军以火攻破陈军船寨,大战四十多天,在东北风的助力下以完全胜利告终。陈友谅拒绝了朱元璋的劝降,最后中箭身亡,其势力被彻底消灭。

统一江南,蚕食吴王张士诚,平城之战当雄主

朱元璋在灭掉陈友谅之后,迅速屯兵了陈友谅所统辖的广大区域,成为了长江流域中最大的势力。随后,便准备攻打张士诚淮东地区的地盘。为了能够拿下张士诚,朱元璋朱元璋进攻陈友谅和张士诚所使用的战略不一样,动用了二十万的大军开始渐渐蚕食张士诚所占领的辖区。

公元1366年,朱元璋亲率水师顺长江而下攻打高邮。张士诚救援失败,高邮失守。切断张士诚的江北势力。其间朱元璋连克数城,又命徐达为率兵攻打湖州。张士诚在无奈之下带兵溃逃到了长江以南。他江北的势力渐渐瓦解,张士诚左膀右臂尽失。张士诚救援湖州,无功而返,再次退回了老巢平江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三面受敌,如鸟断双翼,成为孤城。平江城被围攻了真正半年多的时间才被强行攻破,张士诚的将领没有抵抗多久就投降了,张士诚自己旋即被俘,先绝食,后自缢而亡。

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朱元璋蚕食地方割据图)

连续攻灭了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统一了江南之后,朱元璋平定了江南地区,吞并了大部分的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了长江两岸的雄主。

统一东南,讨伐强劲对手,迫降之战完大业

朱元璋现在的势力已经"东连沧海,西抵峡口,南有湖湘,北有两淮,兼中原",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就相当于得到了中国的粮仓。但就全国的统一形势来看,整个中国南方只有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元朝残余势力仍然在控制之外了,不过,这两个地方并不影响统一的大局。

朱元璋通过地理优势压迫浙江南部的海贼方国珍,方国珍部队不堪一击,朱元璋大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一路上势不可挡。最后方国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投降,并被封了一个高官,虽没有实权,几年后方国珍病逝于应天。

陈友定、何真也是义兵出身,但他们属于元朝,在元末一心一意忠于朝廷。

1367年朱元璋派出大军南攻陈友定,此次明军水陆并进围困了福州城,朱元璋召见他的时候仍然不改忠心元朝态度,大怒之中的朱元璋将他与他儿子陈海一起处死。

朱元璋力避双线作战,先平定占据上游优势的陈友谅,再取江淮之地,南下杭州、湖州,最后攻平江,灭张士诚。方国珍归降,朱元璋称帝于应天,国号大明。洪武元年,明军接连平定福建、两广,至此江南尽归大明版图。

统一全国,北伐蒙古,最后的决斗

朱元璋逐渐平定的江南诸势力,然而北方则是以元都为中心的半壁江山,其中以关中地区的扩廓帖木儿、李思齐等为强悍军事力量为代表,可以说,朱元璋的统一大业还任重道远。整个北伐的战略走向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规划一步步实施的,他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驻中原,与元朝朝廷展开大决战,朱元璋大军先取两厢山东和陕西再长驱直入,攻下元大都北京,基本推翻蒙元的统治。

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明军北伐图)

(一)攻山东之战

攻伐山东的时间从徐达出兵开始算到次年二月份结束。山东虽然离大都很近,但因韩林儿部将毛贵在此征讨,战争使社会秩序崩乱,各守军实力羸弱,且李思齐拒绝元廷守御山东之令,所以徐达大军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各州城望风而降。朱元璋的战略构想十分老道,选择最弱入手,将北元防御撕开缺口,撤大都之屏障。

朱元璋多次召集谋臣武将商讨相关事项,从而做出"先取山东,撤起屏蔽;移师河南,断其羽翼;拔取潼关,据其门户"的战略战术,为了防止众将骄傲轻敌的情况出现,朱元璋反复嘱托众将,其后又是设坛祭告天地,又是发表由名儒宋濂起草的颠覆元廷声震华夏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北伐宣言》,以赢得天下士人学子的心。

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北伐示意图)

(二)攻河南之战

此战从公元1368年二月份徐达攻陷山东起,直至次年五月结束。明军控制了自潼关以东的要地,并严防潼关,防止关中元军东窜扰乱明军战略计划。明军拿下河南后并未西进,而放任扩廓特穆尔、李思齐、张思道在陕西互相消耗拼杀。倘若明军骤然与之角力,则会出现"敌方众将并力一隅"的局面,胜负之数未定。按朱元璋的战略指导,旋师向北,直取大都,然后转兵西向,关中诸将必然人心涣散,便可平定天下。

(三)攻大都之战

取大都。此战从公元1368年七月起,至八月结束。明军在扩廓特穆尔隔岸观火,李思齐、张良弼西逃之时,直捣元都,元都无外援可依,如同孤城。当元帝逃往上都后,徐达军并未追击,听从朱元璋指示:气运有盛衰,彼今衰矣,不烦穷追,当其出塞之后,即巩守边疆以防其侵扰可也。并非朱元璋不想灭元之残余,一劳永逸的消除后患,而是因为扩廓、李思齐等均未平定,国内各地仍不安定,需要时间消化吸收战斗果实,故徐达军不能远征,可见朱元璋极为稳健的战略方针

图解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略:从南到北,次第展开

从表面上来看,朱元璋赶走了元朝的统治,但遗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就是北元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跑到草原的贵族忍受不了草原的风沙,又开始幻想打进北京入主中原,因此,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大明将士们曾反复在关内与草原上跟蒙古军队厮杀,而著名先锋将领常遇春也是在追赶蒙古大军时暴病身亡。

结语

话说,朱元璋为何能实现从南到北一统天下?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改变了以往北方政治经济格局。其次,就是元末农民起义基本上都在南方,地方割据分崩离析,不能联合对付朱元璋,朱元璋才有各个击破的战术。最后,元朝内讧给了朱元璋可乘之机,但元朝政府早已是秋后蚂蚱。

标签: 明朝统一战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