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纵横百科 144 0

浑河古称沈水,自辽河分流后,一路经由沈阳、鞍山直抵抚顺,在浑河常年累月冲积下的辽北平原之畔,陡然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正是接壤长白山余脉的龙岗山脉。这里是平原与丘陵天然划界,农耕和渔猎两种生产方式也交汇于此。

河流孕育了城市文明,即便深入葱郁山林中,也林立着许多城寨,萨尔浒便是这许多不大的山城之一,矗立在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东南隅。

“萨尔浒”之名,来自于女真语的音译,意译则是木橱,指的是林木茂密之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小城萨尔浒,以及围绕它发生的前尘往事。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萨尔浒”最有名的还是明末萨尔浒之战。来源/电影《绣春刀2》截图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辽地边陲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要想了解萨尔浒,要先了解抚顺城;要想了解抚顺城,首先要了解辽宁北部农耕与渔猎的文化交融。

南面农耕,北望渔猎,两种不同生产文化的碰撞下,龙岗山一带自古以来的地位尤为重要。战国时期,在燕昭王下的燕国日益强盛,下令驱逐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河流域(今北京延庆境内)开始,一路斩关夺隘,在战国名将秦开的指挥下,一举“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驱逐东胡后,燕国上下开始了对辽东半岛的经略,在辽东半岛设置辽西郡、辽东郡,任命官吏管理,同时还修建了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辽阳)的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

燕塞—襄平(辽阳)—侯城(沈阳)—二龙湖古城(四平)—真番的燕国点线式长城障塞线体系中,龙岗山是燕国的北面藩屏,也是中原先进技术的输出通道。人挑畜驮、舟装车载,华夏先民跋山涉水于渤海之滨和辽东大地,以襄平(辽阳)为中心,辐射到今天的抚顺、鞍山,辽东地区开始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辽东地区的货币经济也随着商品交易日渐繁荣影响到龙岗山以北的渔猎民族,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文化的交融从此时开始。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中国东北辽宁省抚顺市高尔山辽代古塔。摄影/健忘的行摄世界,来源/图虫创意

辽金易代之后,随着技术的传播和精进,辽北地区的旧时“渔猎民族”,已经习惯了兼事农业生产,其生产模式也转变为了农耕、渔猎、游牧等多种生产方式并存。即便是古来罕有城镇出现的金上京一带,人口在金中期也一度逼近二十万。

不过,仅仅数十年后,由于金末东北地区经历了蒲鲜万奴反叛建国东夏、窝阔台攻灭东夏的连番战火,东北地区的城镇建设、生产活动被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之后元气大伤,辽北地区的发展出现倒退,农田荒废、牧马其间。终元一朝,这片曾经工商业繁荣的地区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很久,元朝统治不过百年,随着明军渡海取辽,辽北地区的地理形胜和千年来的历史使命让它重回焦点,身负拱卫内陆、抚宁女真、屏瀚蒙古等重任,并见证了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抚绥边疆,顺导夷民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最初的明朝是打算实治东北地区,但当明军登陆辽东并降服北元盘踞东北的将领纳哈出以后,发现东北的情况相当不乐观。辽北甚至辽东地区荒芜一片,千里不见人烟,生民百不遗一。

彼时随军出征东北的唐之淳还留下了一句诗:

“骑马过山看不尽,更多芳树没人家。”

即便有了移民,明初辽东地区人口也不过五十万人,早期设立的一府四州难以为继,只能用实土卫所这种军队驻扎、都司卫所兼管民事的方法对辽东进行统治。而在辽北以北,原本明朝尝试驻军的斡朵里卫、安乐州三万卫尽数内迁,对广袤女真居住地区的统治策略转向招抚和羁縻。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修建抚顺城,取的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的含义,体现招抚的同时,寄予了朱元璋对抚顺地区的希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在抚顺置千户所,隶属于沈阳中卫,又在抚顺以东的官岭增设抚顺关,并筑辽东边墙与边堡,抚顺边关防御体系大体建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抚顺的战略地位也逐步攀升。

选择抚顺为辽东边地的防御重心,得益于抚顺自身的地理优势。

单看明代的辽东边墙,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中部地区的修建呈现V字走向。这么一来,如果要从辽西走廊通往辽北,道路并不直截,而是要先绕道辽中,颇有些舍近求远之嫌。其实,之所以如此修筑,正是因为辽泽的侵蚀。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辽河平原沼泽地区与抚顺所在地的位置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辽泽”,指的是下辽河平原沼泽地区,覆盖北镇与辽中之间。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乌力吉木仁河等辽河上源水系,流到辽东平原,加上地势平坦低洼,河水漫滥,久而久之就有了辽泽。时人称为:“地下多水患,自驿堡墩台而外,居民绝少,四望无烟,惟芦苇萧萧耳。”

辽泽的存在让辽西和辽东之间的交通没有地图直观看上去那么方便。从司马懿到隋炀帝、唐太宗,千年的征战中,凡是遭遇到辽泽的阻拦,再强大的军队也只能望而长叹 。

辽泽的面积一直在扩张。糟糕的交通情况让明朝放弃了穿越辽泽铺陈通路,而是在辽泽以南,修建了V字形的边墙,借以辽泽之险拱卫当时辽东人口最为稠密的辽中地区。

这么一来,边防的压力以及招抚女真各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与沈阳连成一片的抚顺身上。

抚顺北依长白山余脉,南临浑河,沿着浑河一路北上便可到达萨尔浒、界藩寨,这里山地平原的分界泾渭分明,扼守萨尔浒相当于锁住了自吉林进入辽东的东大门。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萨尔浒所在为浑河、苏子河交界处,地势险要,为明代辽东门户。底图/百度地图

沿着更远处的浑河支流苏子河,溯流而下就是建州卫,驻军于攻守兼备:想防守,有浑河、蒲河;想出击,则有抚顺做桥头堡。因此,明军多次出征辽东也都以抚顺为出发点。

成化三年,因为建州卫李满住多年来不服管制,并乘隙袭扰边境,明宪宗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命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明军由武靖伯赵辅自抚顺关而出,拥地理之利一路长驱,李满住父子被杀,史称“成化犁庭”。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辽宁抚顺赫图阿拉城汗宫大衙门。摄影/海峰,来源/图虫创意

国力强盛时,明军从抚顺出击频频,剿抚并重,抚顺千户所居功甚伟。到了明末军力衰微时,抚顺也成了明与后金攻守的重点。努尔哈赤正是在抚顺一带的萨尔浒击溃明军平叛大军,占据抚顺,保护了建州卫(赫图阿拉),辽沈完全暴露在女真铁骑之下,明朝的防御体系自此崩溃,八旗军开始肆虐辽东平原。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八旗旌影:萨尔浒之战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率步骑兵主动进攻明军。当年四月,抚顺所游击李永芳出降,努尔哈赤焚毁城池后撤回。明廷朝野大震,以杨镐为辽东经略,从全国各地调集精兵,兵分四路,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出师,目标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萨尔浒之战明军进军路线图,图源/网络

受制于萨尔浒一带的复杂地形,这场战争对明军来说并不轻松,要了解这一点,不可避免地谈到明军各路的行进路线。

明军西路军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宣府、大同等地组成的明军由沈阳经抚顺关向萨尔浒地区进发,沿浑河右岸(北岸)进入苏子河河谷,三月初一日下午,杜松西路明军与后金军首次接战。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萨尔浒地区地理位置,山地崎岖难行,十万大军难以展开。底图/百度地图

明军北路军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北路马林军除本部辽东精锐火枪骑兵外,还从山东、河北、保定等地征调兵力由开原南下,过三岔口夜营稗子峪,三月一日驻营于尚间崖,三月二日晨遇敌后分兵二路,马林率部驻尚间崖,潘宗颜驻兵于尚间崖西三里的斐芬山,以犄角之势逼近后金军,其后还有叶赫部所率女真士兵万余助战。三月初一的夜里,明朝北路军姗姗来迟,方才行进至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三岔口、尚间崖一带地形图。底图/百度地图

明军中路军由多年镇守辽东的宿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率领,中路军军中还有贺世贤、监军道阎鸣泰等人,往清河出鸦鹘关。不过,中路军行动迟缓,明军三路大军接连战败后,中路军尚未抵达战场。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古鸦鹘关地形图。底图/百度地图

明军东路军则是以刘綎总兵官为主将,随从作战的还有以姜弘立为元帅、金景瑞为副元帅的朝鲜军,负责支援明军,东路军意图直指后金腹地赫图阿拉。

东路军从宽甸北部的亮马佃出边牛毛岭上,这里的道路同样险恶难行,“树木拥郁,咫尺不分”,加上后金早有防备,“砍大木以塞路”,山高水深,道路阻绝,“行军甚艰”(李民痪《栅中日录》),东路军盘桓数日后才抵达战场,这也是最后一支参战的明军。

直到三月初四,东路军刘綎部方才接战。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东路军进攻阵地——阿布达里岗。底图/百度地图

从上面一系列的地形示意图我们能发现,萨尔浒一带并没有可以展开大兵团作战的地理条件,即便强行收拢为一路进军,也很有可能出现“前锋苦战、中军看戏”的情况。因此,明军四路分进的战略部署本无过错,失败的缘由实际出在明军调度不一上。

机敏的努尔哈赤早在明军行进时,就发现了明军战术执行上的疏漏——秉持着“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对局部兵力优势盲目自信。在面对首战冒进急行的杜松,努尔哈赤下令数旗人马并进,趁大雾与杜松交战。苦战多时后,明军西路军主将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尽数阵亡,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

击败杜松军后,八旗主力北上,在尚间崖方向迎击马林军,北路明军大部被歼。明军副将麻岩等被杀,总兵马林几乎仅以身免。

西路、北路明军惨败后,明与后金双方攻守易势。努尔哈赤为全歼东路明军,采取诱其速进、设伏聚歼的战术,引诱东路军主帅刘綎进入阿布达里岗埋伏圈,后金军又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率先占领高地。

刘綎因前路险峻,疏于探明敌情,未及布阵就陷入后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即便拼杀不懈,也难以挽回战局。刘綎战死,东路军败没。此时还未踏足战场的南路军得知三路大军尽败以后,只能悻悻撤去。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惨败告终。除了地形制约、调度失误,明军早已战力下滑,不复当年之勇。杜松若是能在萨尔浒再坚守多半天,便能与北路的马林会师,形成兵力优势,两部合兵若是再坚持三天,刘綎就可以攻入赫图阿拉,使努尔哈赤首尾失顾,将后金扼杀于待发之际。

萨尔浒一带地势起伏颇大,多路分进,会师合击困难不小,当战斗力已然下滑的明军各自为战、全无配合,惨败也就在所难免。

明王朝的丧钟在此时悄无声息地敲响,抚顺作为后金(清)的“龙兴之地”,也随着后金(清)的勃勃向上走向了新的历程。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抚顺的故事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关内站稳脚跟的清政府在沈阳地区置奉天府,抚顺隶奉天府,从此为清廷东北重镇。康熙三年(1664年),又置承德县,管辖今沈阳、抚顺地区。光绪元年(1875年),抚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属兴京厅,西部属承德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划承德县东部设兴仁县(抚顺县),抚顺属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兴仁县为抚顺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民国政府设立抚顺市、抚顺县,均隶属辽宁省,抚顺市的区划建制也沿袭至今。

萨尔浒之战后的抚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从清廷重兵屯戍的要地,变成了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驻扎之所。

杨靖宇与东北抗联在抚顺坚持抗战多年。东北抗日联军一、三师以辽北一带高山密林为依托打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同日伪作战约300余次,为最终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影视作品中的杨靖宇。来源/电影《杨靖宇》剧照

登临今日抚顺的高尔山,依稀可以望见昔日的萨尔浒之地,云山淡淡、烟水悠悠,湖泊水乡风貌尽收眼底;峰峦叠嶂、溪谷纵横,历史的厚重承载其中。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辽宁抚顺的高尔山。摄影/健忘的行摄世界,来源/图虫创意

当战争的烟霾消散殆尽,曾经在萨尔浒的金戈铁马,都在时光流转中归于沉寂。它仿佛一位古老的见证者,记载着过去,也展望着将来。

参考文献:

1.李博宇:《万历朝鲜战争和萨尔浒战役中明军的比较研究》,长江丛刊,2018年03月;

2.李树林、李妍:《秦开东拓与修筑燕北长城时间新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月;

3.张士尊:《辽泽:影响东北南部历史的重要地理因素》,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月;

4.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0月。

影响大明国运的萨尔浒之战,到底在东北哪旮沓?

END

标签: 萨尔浒大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