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会战对于明、后金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一战。于努尔哈赤来讲,如果不能取得胜利,那就很可能在东北地区无法生存下去,女真民族所面临的局面将是“成化犁庭”的翻版。于明廷来说,如果不能取得胜利,那就会丧失东北地区的战略优势地位。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明军西、北、东三路均全军覆没,李如柏不战自逃。至此,明军由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而后金转向战略进攻,攻守之势至此扭转。
我先来说说此战对明朝的影响。
首先,明朝损失了大批的“国防精英”,以及大量的军事物资。
此战明军军官战死300余人,战死士兵45800多人,马驼骡30000匹,这是自土木堡之变来从未有过的军事大失败。附图。
是役也将吏死者三百余,丧师四万五千八百,马驼骡三万,为数百年未有之失衄。而这些在萨尔浒之战中战死的将领们全都参加过万历三大征和其他战事,拥有丰富军事斗争经验,尤其是刘綎和杜松两人皆为百战名将,这些将领一战而覆灭,这样的损失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
其次,伴随着巨大的军事损失,明朝朝野震惊,士气低迷,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发生了极大的恐慌,对于中央朝廷来说,萨尔浒会战使高层受到了前所未有震撼,所谓“刘、杜为近代名将,一战尽覆,举朝震动”。
在地方上,辽东地区的恐慌程度更甚于中央,军心民心完全崩溃,如非其后熊廷弼镇辽勉力收拾,恐怕辽东早就大势已去,熊廷弼刚刚到达辽东时,在自己的《辽左大势久去疏》对辽东的恶劣形势有过记载,请大家一看。附图。
今皆闻贼而逃,望贼而逃,先贼而逃。顷闻北关(叶赫部)信息,而各营逃者日以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得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人要逃,营营要逃,虽以孙、吴军令,亦难禁止。
第三,在战争过后,明朝由于辽东局势完全恶化,辽东一带的城市完全暴露在了后金的攻击范围之内,明朝为了尽力保住辽东,只能将赋税增加,而这些负担将全部转嫁到民众头上。
在萨尔浒之战前的万历四十六年八月为了应付辽事加天下田赋三厘五毫,共计派额231万两,等到辽东战事结束后,就停止摊派,“军务竣时,即行停止”。附图。
没想到萨尔浒之战全军覆没,辽东局势更为恶化于是又于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再加三厘五毫,再多征200万两。附图。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再加二厘,共加赋税520万两。附图。
而且这三次加派成为以后额定田赋,人民负担极其沉重,这当然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毫无疑问,愈演愈烈的辽东态势成为了明朝的财政无底洞,逼得明朝勒索百姓,筹集军需,农民渐渐不能生存,只能起义反抗苛政。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看,辽事败坏导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一大原因,而辽事败坏就是起于萨尔浒之战。
第四、从长远来看,辽东战端一开,明廷不仅抽调各镇援兵赶赴辽东救援,其军饷供应更是以辽东为优先,严重挤占了西北各边镇的军饷,如崇祯元年户部侍郎王家祯奏报各边都有不同程度欠饷状况,而西北边镇尤其严重,“至如宁夏欠十之四,甘肃欠十之六,山西欠十之七”,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恐亦未必与阙目符也”。
西北边军因为长期欠饷,加上西北大旱,吃不饱饭。后果是什么,就是从贼。事实上在崇祯二年,西北边军已经开始不是自身为盗贼,就是与起义军合流,如崇祯二年正月,“固原逃兵掠泾阳、富平,执游击李英”,在十月,又有延绥镇逃兵“亡命山谷,与群盗合”,起义军原本战斗素质并不高,自从有西北边军的加盟后战斗力稳步攀升,剿之愈难。
我再说后金方面,在这场关于后金生死存亡的战役中,努尔哈赤是全面获胜的一方,努尔哈赤统帅八旗军,五天七捷,完全歼灭了明军三路主力,其本人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八旗军也表现出非常强悍的战斗力。
此战获胜对后金有如下影响:
首先,使后金在民心士气上高涨,打出了军事自信,这从战后努尔哈赤的言辞中就有所表现。
三路兵已破,帝笑谓诸王曰:“大明皇帝以二十万兵,声言四十七万,分四路来战,若为我分兵破敌,必谓吾兵众。若为我往来剿杀,必为我兵强。究言之,闻于四方,无有不称善者也。”
其次,此战获胜后,努尔哈赤趁无力明军组织力量反击,在经过短暂休整之后,迅速发动攻势,扩张其在东北的势力。
其实,在萨尔浒会战结束后,努尔哈赤面对的也有两个选择。第一,继续南下与明军死磕。第二,称萨尔浒会战明军元气大伤,短时间难以恢复的时机,迅速扫除身旁威胁,然后再全力对付明朝。努尔哈赤选择了后者。
那么努尔哈赤所要对付的威胁分别是哪些?除去明朝,还有三个威胁,分别是内喀尔喀五部蒙古首领宰赛、海西女真叶赫部、以及东边的朝鲜国。在萨尔浒会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和明朝钳制着建州女真的扩张,是努尔哈赤据有全辽的绊脚石。在熊廷弼写的《酌东西情势疏》充分描绘了,努尔哈赤的心态。附图。
吾欲合西虏,而北关(叶赫)为之中梗,不噬而磕之,西虏未可合也。吾欲病北关,而辽无事,辽无事,则为北关援,而且议吾后,北关未可图也。
而内喀尔喀蒙古属于见利而动,时与努尔哈赤联合,时与叶赫联合,时与明朝联合,对努尔哈赤来说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事实上明朝对内喀尔喀蒙古和叶赫对建州女真的牵制作用非常看重,请大家看看《建州考》怎么说。
若宰赛与北交好,而天兵从南捣其穴,即奴后山可夺矣,奴恐南北起,不得不退地见饵,而岂其恭顺之本怀哉!
所以,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经过短暂休整,迅速出击,于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和七月迅速攻占开原和铁岭,切断明军与叶赫部的联系,迅速吞并叶赫部。
而降服宰赛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在后金军攻占铁岭以后,宰赛率兵万余人前来抢掠,杀死后金养马十余人,努尔哈赤突然率部进攻,俘获了宰赛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妹夫等150余人。
将宰赛俘获以后,利用其政治影响,以其作为人质,逼得内喀尔喀五部蒙古屈服,将内喀尔喀蒙古绑上了自己的战车,与五卫王进行会盟,表示一起“征仇国大明”。
至于朝鲜,在萨尔浒之战中早已被吓破了胆,努尔哈赤一封国书过去,朝鲜表示“吾尔国各守边疆,复乎前好,乃为善也”,虽然朝鲜在以后的态度有过反复,但是再也不敢主动出兵后金。
第三、努尔哈赤在吞并叶赫,降服内喀尔喀蒙古后不仅有效切断了明军的外援,而且使自己的骑兵实力有了质的飞跃,叶赫本来就是以骑兵强而著称,所谓“北关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骑,北畏奴步”之称。
而内喀尔喀蒙古所能调动的骑兵高达15000余人。虽然外降服这两部落之前,女真骑兵已经足够强悍。但是,降服后后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质骑兵,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萨尔浒之战对明朝和女真的影响。
自此战之后女真至满族越战越强,明廷在辽东之影响越来越弱,加之朝内政局腐败、是非不明、党争不断,严重影响了前线的战局,遂再败于沈阳、辽阳,又败于广宁,辽事愈不可为矣!
参考文献:《熊廷弼集》《流寇志》《明通鉴》《国榷》《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建州考》《山中闻见录》《剿奴议撮》《辽夷略》
标签: 萨尔浒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