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关于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我们首先先对此战役做一个评价,这个评价青城采用史家公认的观点。
此战的影响万历朝鲜之役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之后东亚三国之间三百年的和平局面。
换句话说,此战让日本这个从唐朝以后就不消停的邻居,尝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们觊觎中国的企图和野心。直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拉开,日本才再次燃起染指中国的野心。
在这里,青城还要提一个人,就是一直被我们历史所鄙视的袁世凯,在袁世凯在总督朝鲜的时候,凭借着他的铁腕和权谋,几次挫败了日本染指朝鲜的企图。他在朝鲜的所做为所为也让日本对大清产生了忌惮,历史也有一种说法,袁世凯让甲午海战的发生推迟了10年。
所以,由此青城想说,万历朝鲜战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场胜利,更是一场保家卫国的胜利。下面,我再对题主的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到底是明军被日军打的挺惨?还是日军被明军暴打一通?
第一次朝鲜战争众所周知,万历朝鲜战争一共进行了两次。我们先来讲第一次。
万历十六年,即日本天正十六年(1588年),虽然日本重臣——太阁丰臣秀吉基本完成了对日本的统一,但是日本国内的不满情绪始终没有得到平复。为了迅速转移注意力,满足武士们好战的心里,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将目光移向岛外。
万历二十年(日本天正二十年,即1592年)3月,在丰臣秀吉的指挥下,十四万日本大军渡过日本海,迈出了对外扩张的第一步。
为了到达中国本土,日军计划穿过朝鲜攻打明朝,但朝鲜严肃地拒绝了日军的提议。这让丰臣秀吉的计划变得不可预期。他认为这是朝鲜对自己的漠视,甚至是挑衅。在严厉地指责之后,当年4月,丰臣秀吉正式对朝开战。
日军在朝鲜半岛势如破竹,仅仅一个月时间,本来就很羸弱的朝鲜丢失了汉城,国王被逐,大量老百姓被杀害。朝鲜国王李昖走投无路,向万历皇帝请求援助。
日本进攻的目的地是大明,保朝鲜就是保自己。万历皇帝决定不能坐等豺狼敲门。明朝集结了辽东军和戚家军,共计约4万人,由宋应昌、李如松统领,跨过鸭绿江援朝。
大明出手相助,日军的势头得到遏制。平壤之战,明军收复了平壤、开城,日军大败撤退。
第一次朝鲜战争的明军表现在第一次战役中,不能否认初期明军确实受到了日军的几次打击,连吃几场败仗。但是,随着明军后续增援部队的到来,明军开启了反攻的高潮。平壤大捷、碧蹄馆之战、玉浦海战、闲山岛海战等等战役,明军都是占上风的。虽然,第一次朝鲜战争,明军对日军整体作战没有取得什么战绩颇丰的大胜,但是随着明军的介入,日军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次朝鲜战争日本拒绝和谈之后卷土重来,朝鲜又燃起了战火。明军已经有准备了,并且趁和谈时期大力增援朝鲜。因此战争一开打,明军取得了稷山之战的胜利,而朝鲜军李舜臣也取得了鸣梁海战的胜利,本来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因为蔚山之战杨镐落败,导致战争陷入泥潭中。
在稷山大战、蔚山之战、蔚山之战、鸣梁海战中,日军节节败退,失败已不可逆转。
当年8月,丰臣秀吉在京都死了。10月消息传到了朝鲜战场。露梁海战中,日本人溃不成军,人心涣散。
在朝鲜没有任何胜算,日本只能撤军,丰臣秀吉的野心被海风和大明军队吹打得不见踪影。
两年后,时间到了万历二十七年,即日本庆长四年(1599年)四月,明军归国。面对带回来的六十一名日本战俘,万历皇帝气不打一处来,要求悉数杀头正法。对于阵亡将士,万历皇帝在宗庙举行了祭祀活动,并颁布《平倭诏》,表扬嘉奖了明军对日作战的功绩。
整个朝鲜战争中的明军表现明军和日军在朝鲜发生的战斗最起码有四五十场,远远超出了人们一般数知的那有限几场。在这大部分的战斗中,明军并没有“开战后各种奔溃”,而是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程度的胜率。就事实上而言,即使明军在朝鲜没有打过酣畅淋漓的大胜仗,即使明军在朝鲜打得散漫不成气候,即使明军一路打得都是败仗,只要明朝下定决心决定出兵干预朝鲜半岛的事务,当时更为脆弱的日本战国军队在明军的压力之下,根本就无法吞下朝鲜,事实最后也证明了这一切。
最后,我摘取《平倭诏》中的一段话来做最后说明: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从古至今,我中华民族就不惧怕任何胆敢侵略我领土的跳梁者。那些胆敢侵略我中华领土的侵略者,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一个有好下场。尤其是邻邦日本,他们的数次侵犯都以失败乃至政权毁灭而告终。就算是抗日战争最危险的时候,中国沦落大半,但是中华民族儿女从没有屈服过!
标签: 万历三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