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宋军20万对战元军7万兵力,为何仍以失败告终?

纵横百科 215 0

就这场战役来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统帅的差距。

首先纠正一下双方的兵力,元军没有七万,只有两万。

《元史》至扬州,选将校水陆二万,分道南征,以弟弘正为先锋。

宋军也没有二十万,二十万是包括了随行所有人员的数目。不过虽然没有二十万,数万是有的,宋军兵力远远多于元军。

元军统帅张弘范

张弘范是个汉将,军人世家,他父亲张柔也是元军名将,死后追赠太师、上柱国、汝南王。

张弘范年轻时就从军征战,一路升迁,24岁当上行军总管,39岁晋封镇国上将军。

虽然他不是蒙古人,但早已同蒙古人一般无二。所以忽必烈才会把追击南宋朝廷的重任交给他。

忽必烈点将时,张弘范也曾推辞,反对者认为,从来没有汉人统帅蒙古军队的先例,忽必烈力排众议,赐予他信物,坚决任用张弘范。

《元史》:帝出武库剑甲,听其自择,且谕之曰:“剑,汝之副也,不用令者,以此处之。”

崖山海战,宋军20万对战元军7万兵力,为何仍以失败告终?

宋军统帅张世杰

张世杰原本是金军将领,金国被灭后降元,曾经是张柔的部下,后来获罪逃到南宋,从此成为宋朝将领。

张世杰没有什么战功记录,仅有的胜利记录是在在德祐二年(1276年)曾出兵收复了浙西诸城。

虽然张世杰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在军事上他显然要弱于名将张弘范。

崖山海战,宋军20万对战元军7万兵力,为何仍以失败告终?

统帅的差距,直接体现在战场交锋上。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领的元军抵达崖山,与宋军对峙。

宋军拥有千艘大小船只,张弘范用铁链把他们连接起来,结成船阵,非常稳固。元军曾经尝试用小船火攻的战术,也被早有防备的宋军挫败。

船阵看似稳妥,张世杰却忽略了一点,自己的宋军和元军战斗力相差颇大。

而船阵的缺点,就是过于臃肿庞大,一旦一点受到集中攻击,其他船上的士兵根本无法及时增援。

就好像一块玻璃,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一旦玻璃一点被击破,则全部破碎。

张弘范采用的正是这种战术。

崖山海战,宋军20万对战元军7万兵力,为何仍以失败告终?

他派出精锐,从船阵一点突入,连破宋军起艘大船,不理会旁边的宋军,径直杀到了皇帝的龙船附近。

宋军的船只都被锁链固定,急切之间无法抵近增援,龙船四周全是大船,也无法起锚逃跑,元军在局部又形成了兵力优势,宋军无法将他们杀退,眼看元军已近在咫尺,陆秀夫见无法突围,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

古代打仗,全靠旗帜传令,龙旗一倒,远处不明情况的宋军都知道皇帝的龙船被拿下了,尚存的南宋军民再也无心作战,纷纷跳海自杀殉国,宋军遭到了毁灭性失败。

就战役本身来说,张弘范打得很漂亮,以少胜多,是一场教科书一般的胜利。

多说两句,其实宋军完全没有必要跟元军在崖山硬拼,即使击退了张弘范,南宋流亡朝廷还面对的是一波一波无休止的元军。

或许出海远航的方案要优于死拼到底,也许还能保留一丝火种。

标签: 崖山海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