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征西欧到被虐爪哇岛,蒙古在统一南宋后实力为何下降如此之大?

纵横百科 146 0

1276年,蒙元灭亡南宋,其后,蒙古人并未停下继续向外扩张和征服的步伐。

不过,让忽必烈感到郁闷的是,此后蒙古人仿佛失去了腾格里的庇佑,从安南到日本,从缅甸到爪哇,几乎都是以失败居多。

除了1274年,1281年两次对日本的失败征服外,蒙元还在1282年对占城,1284年,1287年两次对安南,1277年对缅甸,以及1292年对爪哇发起征服。

其中,对占城、缅甸两次胜利,对爪哇惨胜,唯有对安南两次都以惨败收场。

先来说说安南,这事日本之后,又一个忽必烈心头的梦魇。

如果说日本是因为隔着大海,蒙古人无能为力的话,那么直接从陆上就可以进攻的安南为何也无法征服呢?

一、蒙古人早在蒙哥汗统治期间就用兵安南

忽必烈对安南并不陌生,1257年,蒙古人付出十多万马的伤亡后,长途南下征服了大理国,完成对南宋的包围。

当忽必烈返回哈拉和林后,留镇大理的蒙古大将兀良合台先是在当年11月派使节招降安南,结果使节被拘留。

蒙古人对这样的情况并不陌生,他们的反应也很迅速:第二年初,兀良合台与其子阿术率领军队攻入安南。

此时的蒙古军队,正是其战斗力的巅峰状态,安南军队在战场上根本无力抵抗。

在正面交锋中,安南军队死伤惨重,其中视为秘密武器打的大象反而调头踩踏自己人。随着水、陆两部均被蒙古军击退,很快首都升龙失陷。

虽然九天以后,蒙古人就因为不习惯热带丛林的炎热气候而撤军,但安南国上下也见识到了蒙古人的威力。

不久以后继位的安南国王,立即派人前往云南谒见兀良合台。后者在禀告蒙哥汗以及镇守云南的宗王不花后,派出使节回复安南,同意其内附。

此后,忽必烈继位以后,蒙元和安南依旧来往不断。

1261年,忽必烈鉴于路途遥远,确定安南三年一贡,贡品包括:儒生、医生、阴阳卜筮、工匠各三人,以及苏合油、光香、金银、沉香、檀香、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等物。

同时承诺安南“衣冠典礼风俗一依本国旧制,已戒边将不得擅兴兵甲,侵尔疆场,乱尔人民。”

意思就是,你好好进贡当小弟,我也不打你。

不过,安南国在进贡问题上,并没有完全按照蒙古意思来,他们只是进贡物品,至于蒙古人索要的人,则婉辞拒绝。

二、不断激化直至战争的蒙元和安南矛盾

或许是出于对野蛮的内心抵制,安南国并未真心服从蒙古。

尤其是在忽必烈所提的六项惯例上,安南更是大部分予以坚决反对,同时不肯跪拜接受忽必烈的诏书。

这六项惯例是:1、君长亲朝(国王亲自朝拜忽必烈)2、子弟入质(国王子弟作为人质)3、编民数(老百姓的具体户口数目)4、出军役(派军队参加蒙元的征服战争)5、输纳税赋(交保护费)6、置达鲁花赤(蒙古派出总督管理包括安南国王在内的安南)

与此同时,安南并没断绝与南宋的宗藩关系,不仅依旧进贡还保持藩臣之礼。

其中在 1266 年,安南遣使携带礼物到杭州,宋廷也回赐金、帛等,降诏嘉奖。

安南的态度无疑激怒了忽必烈,尽管在忙于侵宋,但一有机会,忽必烈无疑就要来找回蒙元的尊严。

1277年,南宋灭亡之后,忽必烈对安南的态度转趋强硬,警告安南使者,“汝若弗朝,则修尔城,整尔军,以待吾师。”

意思很简单,你再不来,就把城墙修牢固,军队召集好,等我来揍你。

尽管如此,安南新任国王陈日煊依旧托辞“不习车骑”,拒绝前来。

1281年,陈日煊杀死被蒙古军护送回国的叔父陈遗爱(蒙古人册立其为新的安南国王),一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三、蒙元两征安南失败

1284年6月,忽必烈册封皇九子脱欢为镇南王,驻守鄂州,此前,忽必烈还设立安南宣慰司。

同时,忽必烈下诏将荆湖、占城行省合二为一,号称荆湖占城行省。

可见,蒙元用兵安南,彻底解决其的计划已经势在必行。

当年12月,蒙元大军分六路进攻安南,此前主持率军从水路进攻占城的福建行省左丞唆都也从占城向北进攻。

从远征西欧到被虐爪哇岛,蒙古在统一南宋后实力为何下降如此之大?

在正面战场上,蒙元军队再次显示出无坚不摧的实力。1285年正月,陈日煊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在排滩与蒙古人决战,被击败,退守泸江。

蒙古人随即攻入升龙,一切似乎都已经OK。

然而,此后蒙古人遇到了让他们头疼的游击战。

陈日煊意识到实力差距后,决心避开与敌人决战,他们打散军队,利用地理条件与蒙元军队周旋。

蒙元军队尽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胜利,甚至几乎一度擒获陈日煊。

但随着时间的流转,不仅安南军队越打越多,气温也越打越高。

当炎热的五月来临后,蒙古人意识到不能继续打下去了,于是开始撤军,但在撤退过程中,热带丛林中到处都是神出鬼没的安南人。

其中,左丞李恒、福建行省左丞唆都相继战死。

第一次出征安南失败。

1287年,忽必烈决心再次发起征服安南战役,为了一击必胜,他下诏调集了江淮、江西、湖广三个行省的蒙古军、汉军、新附军(南宋降军),合计7万人。

此外还有云南兵6000人,海南黎兵15000人。

总数合起来将近十万人!

十一月,蒙古人再次选择在相对凉爽的秋冬季发起进攻,进攻方向为三路,即东道、西道和海道。

从远征西欧到被虐爪哇岛,蒙古在统一南宋后实力为何下降如此之大?

陈日煊决心效仿上次取胜的经验,主动率军弃城。蒙古人根本连决战都没碰到,就再次轻松攻克升龙。

此后,安南人一切战略意图就是把作战时间拖到夏天。

他们派出军队袭击元军的运粮船队,派宗王陈嵩约降,同时不停地派军队袭扰元军。

海道运粮万户张文虎奉命所运的的粮草,被安南人击沉;费拱辰所运粮草因海风影响,不能进入安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仗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如今仗打了,粮草却没了,怎么打?

镇南王脱欢面对如此局势,变成了“真难王”,炎热的天气和上次征服一样,元军还没找到敌人已经被疫情击倒。(19世纪末,人类才发现蚊子会传播疟疾等疾病)

脱欢哀叹“地热水湿,粮匮兵疲”。

为了及时止损,脱欢迫不得已宣布撤军,结果又遭到安南军队伏击。右丞来阿八赤中毒箭身亡,参知政事樊辑在白藤江被俘斩首。

第二次远征安南再次失败。

极度恼怒的忽必烈把火全部发到脱欢身上,下令:终身不许脱欢再和自己见面。

脱欢的镇南王被免,先调至淮南江北,又被调到汴梁,最后到扬州。

此后,1288年,已经年近八十的忽必烈依旧念念不忘征服安南,称“此事犹痒在心,岂诸人爬搔所及。”

不过,随着忽必烈的去世,进攻安南彻底作罢。

当然,即便有第三次,也很难说军事进攻会成功。

从远征西欧到被虐爪哇岛,蒙古在统一南宋后实力为何下降如此之大?

因为元军虽然能采取正确的战术,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如水陆并进,直捣安南都城等。但他们永远无法克服的弱点在于:

1、由于战事拖延带来的补给不足;

2、地形不利导致的骑兵难以发挥效能

3、加之 ' 地热水湿,暑雨疫作 '导致的疫情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以及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注定了蒙元军队要想征服安南,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来说说爪哇,这是当时的一个南海强国,此前平定南宋后,蒙元和爪哇双方并没有直接冲突。

导火索在于元朝使者孟琪被侮辱事件,1292年二月,忽必烈派史弼等人率领2万军渡海远征爪哇。

忽必烈在出征前,特地召集蒙古统帅亦黑迷失,让他到了之后,昭告该国军民,两国关系本来不错,出兵只是因为侮辱使臣。

不过,忽必烈似乎并没有打算把这次进攻看做一次简单的讨伐,而是打算长期植根于爪哇,他让亦黑迷失到了爪哇之后,就派使者回来报告。等打赢之后,“汝等留彼,其余小国即当自服。”

可见当时忽必烈还颇有经营南海的意图。

然而,蒙元军队并没有取得意向中的胜利。

1292年12月,蒙军从泉州出海,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爪哇北岸。亦黑迷失带领500人上岸,史弼率军队随后登陆,并伐木造船准备水陆并进。

不过此时,爪哇国内已经发生内乱,其国王被邻国国王哈只葛当所杀,其女婿罗登·韦查耶率军队投降,。并向元军求救。

于是元军进攻哈只葛当。只花了一个星期不到,就击败了哈只葛当的军队,俘获哈只葛当和他的儿子、妻子与全部部将,财物价值5,000万两。

敌人消灭后,罗登·韦查耶假意要准备金银珍宝随元军去大都晋见忽必烈。史弼、亦黑迷失两人不顾高兴的反对,遣万户捏只不丁、甘州不花率兵200人护送他返回麻诺巴歇去料理行装。

罗登·韦查耶于是设计杀死200元军,以及捏只不丁、甘州不花、省掾冯祥等人。

随后,罗登·韦查耶迅速联络前朝旧臣,一齐夹击正在回师的元军。

元军猝不及防中一面交战,一面沿旧路向八节涧船只停泊地撤退。

爪哇军心知肚明实力差距,故意不和元军正面交战,而是利用一切可能战术袭扰。

元军且战且走,最后虽然脱围,却丧失全部战利品。其中仅仅史弼的5,000北方汉军战死了3,000余人。

二月二十四日部队在海岸登船后,打退爪哇船队,航行68天返回泉州。

从军事角度看,元军的此次远征似乎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从政治角度来看,却是一次得不偿失的战争。

此外,元军在慌乱中为阻止哈只葛当等人趁乱逃跑,把他斩首,从而失去了对付罗登·韦查耶的一个棋子。

所以,忽必烈将史弼和亦黑迷失处以十七下杖责,没收三分之一的家产。

第二年,忽必烈病死,征服爪哇从此不再有人提起。

标签: 白藤江之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