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纵横百科 170 0

这个问题有些逻辑错误,所谓反叛,就是反抗自己的政府,如果跑到外国去建国,再反抗祖国的政府一般也不叫反叛,除非是在国内反叛然后逃到外国去的,这种例子比较少。而且不同时期中国的版图并不一致,怎么区分国内和国外?我们权且以今天的版图为准。

按照今天的版图,历史上在“国外”建国的人也有好几位,名气比较大的有六位。

1、箕子。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箕子是帝辛的叔父,帝辛就是商纣王,商朝在他手中灭亡,商亡后,箕子东渡到达今朝鲜半岛北部,并在当地土著的拥护下建立了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后来当周武王得知箕子远避东方,派人封箕子为朝鲜国君,极尽礼遇,显然是想拉拢箕子。箕子也不愿跟周朝交恶,就接受了任命,还曾到周朝国都朝见周武王。

但朝鲜与周朝相隔实在太远,中间还有夷狄相隔,箕子朝鲜跟周朝的联系很弱,说是藩属,其实跟独立一样。

2、卫满。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争,夷狄或被同化或被驱逐,中原连成一片,原本位于华北的燕国也向辽东发展,逐渐跟箕子朝鲜接壤。

燕国在秦统一战争中被消灭,但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重新分封了燕王,那就是他的老乡卢绾。不过随着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的剿灭,卢绾也怕了,打算先下手为强,准备谋反,失败后逃往匈奴。

树倒猢狲散,卢绾跑了,他的部将卫满也要跑,他没有跟老大一样往北,而是带着一千多人往东,进入箕子朝鲜境内,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

卫满并不满足为臣,他不断收拢汉朝流民,积蓄足够力量后,发兵攻占箕子朝鲜,驱逐箕子朝鲜末代君主箕准,自立为王,定都王险城,建立卫氏朝鲜。

3、耶律大石。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耶律大石是辽国宗室,辽国被金国灭亡后,他带着残兵西行至今天的新疆及中亚。

耶律大石在西域积蓄力量,先是依附当地汗国,等到自己势力壮大后,开始进行战争吞并,最后建立起东至高昌,西抵里海的西辽,成为中亚的霸主。

西辽的疆域包括我国新疆的一部分和中亚的一部分,由于其都城八剌沙衮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姑且算他是国外建国。

4、梁道明。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梁道明是广东南海人,移居东南亚小国三佛齐(在今苏门答腊岛),因为威信高,成为当地华人首领。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攻灭三佛齐旧王朝,三佛齐混乱不以,为求自保,旅居三佛齐的华人拥戴梁道明为三佛齐王。

梁道明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由于对应得法,满者伯夷无法攻进,其他地方的人闻讯,也纷纷前来投奔梁道明。

这个小政权没有明确的继承制度,后来梁道明接受明朝招安,回到了老家安享晚年,他的副手施进卿成为旧港华人首领。

5、罗芳伯。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罗芳伯是广东嘉应人(今梅州),乾隆年间因乡试不中,就和一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到东南亚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谋生。

罗芳伯开始以教书为生,不过后来他发现当地华人非常贫困,甚至有的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落街头,罗芳伯便把他们组织起来,组建了一家采金公司。

随着金子的开采,当地华人日渐富裕,但当地的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海盗猖獗,罗芳伯又组织同乡会,训练民兵,平定土匪海盗,威望极高。

平定土匪后,罗芳伯的兵力多达数万,管辖人口达到数十万,当地苏丹也对其佩服不已,决定将位子让给他,但罗芳伯不愿做国王,就建立了一个公司,他任"大唐总长",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6、郑信。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郑信严格来说只是华裔,他并没有在中国生活过,其父郑镛是广东澄海人(今汕头澄海区),在雍正年间迁居暹罗(今泰国),娶暹罗女子为妻,生下了郑信。

郑镛去世后,郑信被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长成后靠养父的关系进入政界,并步步高升,逐步掌握了足够的军权。

1763年,缅甸军入侵暹罗,四年后成功攻陷暹罗都城,大城王朝灭亡。郑信率领暹罗军队退往东南沿海,并以之为基地,积极对抗缅甸,最终收复失地。

因为复国的巨大威望,郑信被拥立为王,定都吞武里,史称吞武里王朝,郑信被尊为吞武里大帝,又称郑昭,昭就是王的意思。

随后郑信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暹罗全国,最后却死于宫廷政变。

标签: 白藤江之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